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理解的“深度学习”
对一些教育上的新鲜名词我向来是十分警惕的。什么高明的大法就像教育界的的流行大法,流过去了就完了,再来一波新的。说的好听点叫创新,说的不好听点叫折腾,难听点的话还得添个“瞎”字,更难听点的继续添“纯粹”两个字于“瞎”字前边。有深度说明曾经或现在“浅”度过,因此要由浅入深。

但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残酷的,学科间的竞争、学科内部的竞争若没有更加有效的制度出台前,只能由激烈转向残酷,所有竞争的火力最终都由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终端来承受。而且竞争一旦开启,只能趋向于恶化,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各科老师争抢学生的学习时间,若只有一科老师抢,那是真的抢,确实如山大王打劫一般,也是能有点收获的。若六科齐抢,那就是剧场效应,只能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各类作业,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深度,只怕浅度也浅不了,只能有点雨过地皮湿的湿度。

我所理解的深度,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学科知识也好,认识问题也罢,思维层面上到了一定的深度,才能看穿问题的本质,理解问题才能更深刻,解决问题才能更彻底。


对物理问题而言,深度学习我的理解就是能从最基本的概念、规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深的具体体现,思维层面的认识要直达本质,有了这种深层次的认识,然后再从方法上加以逻辑推理、演绎,然后推陈出新,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含义,从源头去理解、认识,体现深,但不囿于对源头的理解,能有新的发展、认识。

以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为例,来说一下我理解的深度学习。


只谈理论上如何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教材文本如下:


教师的作用我的认识是:通过教材这个媒介和学生发生相互作用。学生手中的教材和我们的是一样的,我们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就是运用教学手段引导或给学生解读教材,若只是照本宣科,那找个声音有磁性的,朗读好直接放录音就行了。

教材中的这一段话,觉得和右边的配图严重不符。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碰撞问题,文本中的显眼的是动量定理,而且我觉得有硬伤,碰撞的时间虽然短,但对于碰撞的分析,就是个细致活,力学问题,受力分析是不能含糊的。文本中将冲量写成力和时间乘积的形式,这样写,这是把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成恒力对对待的,实际上是变力。每个物体,重力和支持力也是有冲量的,只不过矢量和是零,没有这个文本,假如把每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列出方程来,然后合并,大部分同学是意识不到相互作用力的冲量矢量和为零的,冲量的方向观在目前还是没有树立起来的,我在课堂上曾问过一个问题,假设我不动,上一节课,教室地板对我的冲量为多大?好多同学的回答结果是零。

这若是可以看作一种批判学习的话,如何给出更好的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认识的教法呢?我是准备做如下尝试的。

1.力学问题,根据所问问题找原因,受力模型和运动模型这两大模型无论在何种力学问题中,都是重难点。

2.问题为分析动量改变。首先是研究对象的确定,这个例题中,好像很简单,但要往深了看,动量中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点也不简单,习题中的三体碰撞问题,一直在切换研究对象,极容易搞混;再一个方面,研究对象确定了,才能进行下一个操作——受力分析;直到目前,有的同学还弄不清受力分析是给是施力物还是受力物分析的,所以很有必要强调研究对象的确定。

3.分析动量变化的原因。经典力学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不随速度改变的,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了,是速度这个因素变化引起的动量变化,而引起速度变化的原因是力,这就把问题引到牛顿第一定律上了。牛顿第一定律我觉得是个观念性的定律,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直接打破旧观念,建立新观念,思维层面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单体动量变化的定量分析。
速度的变化量乘以不变的质量就是动量的变化。一但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就涉及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但此处就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细节,稍不注意就一笔带过去了。


为什么呢?高中教材中与时间段有关的定义式,只有速度分析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其他的,像加速度、感应电动势,都没有明确说明是平均值,平均值转化瞬时值从数学角度来说就是求导,从求割线的斜率转为了求切线的斜率,这是数学上相当了不起的一个进步。从物理角度来讲,F是变力时,对具体问题,右式中的F怎样带入数据?平时恒力用多了,有了惯性,变力的出现就是让惯性得以体现其价值,变力如何处理?

变化恒,首选微元法。分段恒力整体累加。所以对于变力,有:





移项移出了动量定理,然后累加,动量变化这边经过错位相减只留下了质量乘以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这个式子涵义多深刻呀,左边体现的时整个过程中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右边是典型的只看结果,不管中间过程,任何一个看不见过程的变化结果,都是由连续的时间打磨而来的,是不是有点淡淡的育人味道了呢?

5.多体(系统)动量变化的定量分析
将两个物体经由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导出的单体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进行叠加,就可得到系统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这里涉及到了矢量的运算规则。
左边的表达式式单个看起来庞大无比,无法下手,两个合一块,妥妥的阴阳协调画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全部烟消云散了。

这种操作,对从牛顿运动定律的角度理解、推导动量守恒定律是很深层次的,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齐上阵了。当然,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不是这样的,定律是无法推导的,是经过大量事实总结出来的。还有一个弊端,由于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单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时已将这两对平衡力提前高出局了,最后的守恒表达式是看不出守恒条件的。

6.直接应用动量定理分析单体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为了找出动量变化的真因,冲量写为各力冲量的矢量和,而不是合力的冲量。
另一物体也如此操作,然后矢量叠加。
重力和支持力的冲量叠加为零是二力平衡的结果,F冲量叠加为零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必然结果。
虽然最终结果都为零,但原因是不同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冲量和为零,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中恰好二力平衡,若两力不等了,这两力冲量的矢量和就不再为零,但力F的冲量矢量和为零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必然结果。

再分析这几个力的施力物体,从施力物体的角度认识内力、外力。从而真正认识清楚使系统动量变化的原因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细化物理过程很关键,把教材中看似简单的问题往纵深追就,能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同时能锻炼学生分析、分解、推理的能力。若学生也能如此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也可以算是一种深度学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物理 |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6.2 动量及动量定理(共21张PPT)
「高中生物理培优难点突破」专题26 动量守恒之动量定理的应用
高考物理 | 专题5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动量
超全的物理考点汇总「第二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