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点崔健,也说点别的

       听完崔健发给我的他一首歌的视频,听完,真是彻底服了。崔健还是当年那个崔健,80年代以沙哑嘶吼的歌声震撼中华大地的那个崔健,经过这么多年的时代更迭,他依然故我,依然斗志昂扬行走在长征路上。
       崔健2月10号在宁波有一场音乐会,接下来14号在哈尔滨剧场还有一场。说实话,我还没听过崔健的大型现场,只是90年代中后叶,在北京东三环靠长城饭店路边上的一家小酒吧听过一次他的现场,印象深刻。

记得那晚人多极了,人挤着人,烟雾缭绕,一个个的脸上洋溢着好奇、亢奋与激动,两眼放着光。当时的崔健好像尚未解禁,在小酒吧演唱,便然相当于是一个"地下"性质的活动。所以在场的老外亦颇多,气氛且也至为火爆、热烈。

当崔健挎着标志性的吉它,一亮开嗓,整个场内气氛瞬间达到沸点,眼瞅着一个个就像嗨大了似的。

哎哟,我这么一说,90年代怎么好像也是一个颇令人怀念的时代哦?理想主义精神在一部分人身上仍犹在。崔健的目标观众,无疑便是这么一群人。
      这一次崔健邀我去现场,听听他的音乐会,也随便认识一下他团队里的合作伙伴。崔健好像忘了,著名的萨克斯手刘元我认识呀,90年代一伙人(全是崔健的合作伙伴)不是还一起去效外摘过桃子什么的吗,一想起往日那相对清闲的日子挺让人快乐的,现在还会有那种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吗?

       奔宁波肯定是来不及了,但哈尔滨是一定要去听的。我时常对想了解80年代的年青一代说,要想迅速而又感性的了解传说中的上世纪80年代,那么,就去听崔健的第一个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吧,它形象而又准确地诠释了那个年代在一代人之身上的时代精神。

     崔健的经纪人尤尤帮我买好了14号飞哈尔滨的飞机票,如此,我好像已然听到了崔健的现场演唱会在向我召唤。

      我的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读了同样定居在美国的作家孔捷生的文章之后,留言于我,我的这位朋友在80年代是分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后去国,曾与他的前领导再复在一个城市。他说:
      @王斌 虽然你看不到我的评论,我还是要说几句。中国文化界知识界的人物大多是古墓派。跟不上形势了。孔捷生了不起,让人敬重。他说的几个人,我见过刘索拉。知道她反川,让我很开心。
       斌按:孔文中最令我吃惊的是提到的刘索拉对川粉及保守主义的评判,极其准确,一针见血。中国式川粉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会疯了一样地去迷恋一个典型的低幼版的希特勒二世之川普?我之所以讶然刘索拉之所论,乃是我于本世纪初在洪晃家吃螃蟹时见过刘索拉一面(此前读过也评论过他的小说,那还是80年代了),她俩是闰蜜。饭桌上的刘索拉一反常态的不说话,我也装着不知她是谁。印象中,她当是一大大咧咧、另类时尚的北京大妞,可那天还真不是,有点拘谨,也丝毫看不出她竟会关心艺术之外的问题。刘索拉之厉害在于她点穴般地揭示了川粉们的思想本质———对变化与未来的恐惧。

      我偶进中国寺庙,无论是北京的潭柘寺大觉寺,还是河北正定的一座据闻史上巨著名的大庙,首先给我的感受是充满俗气,市侩气,而且有种尘世间之肮脏;可我去日本,本心是祭拜我的忘年交高仓健,他的衣冠墓在寺庙,所以我去了,令我震惊的是,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我想象中的佛教的神圣、庄严与肃穆,心境立刻静了,亦觉与那个遥远的佛之境近在咫尺,还有亲。本土之佛教窃以为除了鸡汤式之佛语,就是藉以敛败的借口,彻底堕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中国摇滚教父崔健,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北京
《白鹿原》未上映获好评 崔健洪晃刘索拉力挺
崔健:三十年后的中国摇滚,不再一无所有
摇滚偏离了初衷,但崔健还在坚守
不是老歌更动听,而是那时很年轻
UC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