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浸式观展体验下未来展馆的变量与思考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馆在面对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客观地讲,展馆运营模式与展陈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呈现了全新的演绎方式。

  

在寻求突破的同时,传统型展馆更多的是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何让展馆“火”起来,也是展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在新浪潮下的必然趋势。应市场需求而变,新生代展馆运营模式正加速形成。

从“内容”载体到“文化”输出。自去年开始,展馆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网红展”的诞生,让展馆呈现两级分化:一边是传统型展馆的门可罗雀,一边是新型文化艺术展馆的排队打卡。这让传统型展馆陷入了必须寻求自我突破的境地。

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没变,甚至更加旺盛,但对文化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博物馆、主题展馆如何突破内容的局限,成为展馆关注的焦点。从《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播出,可以窥探出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但对展示的方式要求更具趣味性和时代性,文化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也不是一个历史的陈列品,应该根据当下的语境、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解读它,通过不同的科技手段还原历史故事。

每一件文物都是故事的载体,通过艺术的设计、时空的还原、黑科技的解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会让受众觉得精彩有趣,同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当然也会引发“病毒式”的传播。

“城市IP+网红展馆”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社交需求,自媒体时代的低成本城市宣传,比传统城市宣传更具优势和亲和力。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升级,让文化与艺术融入生活。近几年出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很多文化场所并不是单独存在,随着城市公共文化类场馆越来越多,集约化展示城市各类文化资源与特色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因此,通过展览思维的方式去引导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升级尤为重要。

“城市空间”既是展览的一部分,也是重要展品,这是有别于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特点,这种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让城市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市民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了自然的共性。

这种展览思维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探索也给了业界更多启发,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加开放多元的展馆,在消除展览内容与场地之间的限制与壁垒的同时,让展览与艺术面对面交流,让室内外空间对话自然流畅。当然,也会让展馆的内容属性融入整个城市公共文化建设。

沉浸式体验经济的来临,让传统的展馆有了全新的突破方向与途径。展馆内容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表达,借助科技,跨界新生,未来的展馆也将借助科技走向繁荣。

每一座展馆都应该是一种文化或者公共艺术空间的活态呈现,未来也将催生更多的行业新模式、展示方式。伴随AI人工智能、AR、MR、沉浸式等黑科技方式,展馆将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被大众追捧,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也会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丰富灿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作!大舍建筑: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南京不能错过的45家美术馆
媒体视角 |「2022广州设计周」为何是广州?始于“热爱”,从不止于设计
让公共艺术为城市文化代言
丽亭探索 | 睡在艺术展的“展馆”里?
四大文化创意概念活动将亮相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