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轮扁制作车轮说起

从轮扁制作车轮说起

公子小白颇为好学,当上齐桓公后仍手不释卷,每日坚持堂上诵读。这天,齐国有位名叫“轮扁”的工匠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见桓公读书很有滋味,拍案击节,不禁感到好奇。他放下椎凿,径直登堂弓身道:“敢问大王,您所读的都是何书?”桓公回答说:“是圣人的书,都是圣人说过的话。”轮扁又问:“那么,圣人们现在还活着吗?”桓公叹曰:“他们早就过世了!”轮扁顿了一下说:“既然这样,那么您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齐桓公勃然大怒:“寡人读书,你一个小小的木匠竟敢妄作议论?你来说说,要是有道理也就罢了,不然的话,立即处死!”

轮扁倒是很镇定:“我是从我所做的事情中体会出来的,请您看有没有道理。在做车轮时,这个轮孔要是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但若做得太紧了,轮辐会滞涩而难以进入,只有做得不宽不紧,刚刚合适才好。这种得心应手的火候,是我在实践中摸索、感悟得到的。这个规律存在于我的心中,只可意会,而无法从嘴里说出来。我不能明白地把其中的体验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也没法学到这门技艺,所以,我现在都七十多岁了还得自己做车轮。像古人留下的书籍,其实也一样,虽然圣人使人敬仰,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所领会出来、精妙而不能言传的道理,已经同他们一起埋藏于地下了,能在世间流传的,只不过是他们说过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这样说来,您所读的书,自然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而已。”桓公听了轮扁这一番解说,陷入了沉思。这就是庄子《轮扁斫轮》的故事。

庄子藉故事以寓言,劝谏那些为了追寻大道而沉溺于书阁故纸堆中的人,道蕴合在天下万事万物之中,是无法通过文字而真切传授的。能言说的都是抽象的概念,强调“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并不在书籍之中,而是在制作车轮时的切身体会里。这些木工匠人们的传承,仅能给予人工具应用和基本规则,但不能授人以精湛的技艺,法度可通过语音文字传授,机巧则不能,只能自己去琢磨、感悟。所谓“言不可以尽其意,文不足以载其道”,即世人所看重的“道”虽由书籍所记载,但书籍本身能承载的仅仅是文字。

只要“话出我口,言入你耳”,那层意思已经变了。因为思想言语表述本身,往往是有语境的,也就是说,在何种场景下,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而言,纵观诸多历史注释,多有不同,其原因大抵如此。正如老子所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是形而上的、超验的,本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知“道”的人不说,因为不能描述其本质;喜欢说的人并不见得知“道”,因为他很可能还没进入道境。

后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庄子·轮扁斫轮》原文与翻译
《庄子》导读(七十九)—《外篇 · 天道》2.6-8
轮扁斫轮
庄子:你所读的“圣人之言”,很有可能是古人的糟粕
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
轮扁论战齐桓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