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十九)

1.阮籍是世家子弟,但他的家族已经走向没落了。他是没落的王孙贵公子,怀有很高的文化志向,也拥有优越的文化资本。他受到的都是最正统、最广博的诗书教育,所以理想性格是非常强的。其次,他又遭受到时代的动乱,甚至是家族的没落,以至于他内心中的纠结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体会。曹雪芹,一字梦阮,正是对阮籍的向往。向往阮籍不一定意味着反礼教,阮籍的这种反礼教的行为,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儒家理想没有达到而饱含的愤懑之情。 

如:杜甫曾绝望地说: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望江南》)但并不就此说明杜甫反礼教。李白:“绝笔于获麟。”

阮籍写过《达庄论》,阐发老庄思想哲学,他也写过《通易论》,现代学者认为,《易经》实际是在阐发儒家教化,阮籍阐释《观》卦实际是儒家理想的社会国家的秩序:

大人(圣人、圣王)得位,明圣又兴,故先王作乐荐上帝,昭明其道以答天贶。于是万物服从(王权中心),随而事之,子遵其父,臣承其君,临驭统一(儒家秩序),大观天下,是以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仪之以度也。包而有之,合而含之,故先王用之以明罚敕法。

这与他所写的《大人先生传》大异其趣,《通易论》展现了阮籍身为正统文士最深沉的一面,因此陈祚明说他们只是“托于老庄忘情,此愤激之怀”。所以老庄的忘情不是他们根本,根本还是在于儒家理想,而当理想不通的时候,他就转而寻找其他的精神出路。  

2.时代文化背景:

沈德潜《说诗啐语》:“遭阮公之时,自应有阮公之诗。”

《晋书.阮籍传》: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时率意独驾(无话可说,无路可走),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三国时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3.关于“托于老庄忘情,此愤激之怀,非其本也的补充:

① 东晋戴逵《放达为非道论》:竹林之为放,有疾(济世志的落空、世族的沦落)而为颦者也(皱眉,西子病心而颦),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 

沈祖棻:嗣宗时淤积沉痛之怀于放之羁,不特讥之者,不得其意,即效之者亦未沈其情。”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嗣宗咏怀诗如白首狂夫,歌哭道中,向黄河,乱流欲渡,彼自有所以伤心之故,不可为他人言。

牟仲山先生:魏晋文士唯显逸气而无所成,无所成而无所用,是为天地之弃才

欧老师总结:

阮籍的率意独驾,刘伶的鹿车荷锸,还有李贺的骑驴觅诗,都是漫无目的却执意前进的浪迹行为,构成一种迷走于人间道路上,但心灵失焦无以脱困的煎熬。他们都是空负良材美质的精英分子,同时又是“唯显逸气而无所成,无所成而无所用,是为天地之弃才”的人格写照。 

——李贺:唐宗室之后,因避父讳终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呕心沥血,苦吟诗歌。《李长吉小传》中李母痛心道:“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4.阮籍历史资料:

1)《晋书.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或登临山水”:提起“山水”最容易联想到谢灵运,山水诗也是由他奠定的,而且影响深远。但是山水诗不等于山水文学,同时,山水诗也是逐步累积产生的。这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必须要有他们的生活和时代作为养分,然后逐渐渗透到作品里面,从偶一为之,到点到为止,到逐渐形成一个专门题材,最后谢灵运是一个收割的集大成者。在六朝的动荡过程中,由于大批的士族随帝王宗室南迁,所以可以直接接触到江南秀丽的山水,之前他们在北方水深土厚,山水意识就不发达、不连贯。在这样的背景下,变化多端又美丽兼具的大自然就吸引了文人的目光,变为文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山水就不再是一个客观的地理,已变成他们可以赏玩、可以欣赏、可以融入其中的一种生活体验,而这种体验寓诸笔端,就成为文学创作的元素。

 “登临山水,经日忘归”表明,现实中的山水美感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开始跟文士有了直接的交流。所以,连不以山水写作闻名的阮籍,“登临山水”都是吸引他“经日忘归”的绝佳体验,事实上,这不是他本人独具的现象。德国汉学家顾彬(其博士论文是关于六朝自然观的议题)认为:中国的正史,跟人物有关的列传的谱系下,“山水”一词普遍出现在《晋书》里面。

李白最喜欢引用的晋羊祜的典故,也是在山水之美中兴发感怀;《晋书》中谢安等都喜欢到山中游赏;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敬(即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2)《晋书.阮籍传》: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④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5.一个人在悲哀的处境下,会无路可走,无话可说,无泪可流。阮籍,无路可走,无话可说,但是他还有泪可流,有血可吐。可以想见,这是一个非常痛楚的时代,一个非常煎熬的灵魂,他之所以反礼教,绝不是单纯的莫名其妙地反儒家。他曾有诗:“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6.阮籍《咏怀诗》有八十余篇,其中有五言和四言,大概四言的三首,五言的八十二首。 

颜延之: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文选》李善注引颜延之语: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实)测。” 

钟嵘的《诗品》把阮籍列为上品: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其)旨渊放,归趣难求。”(《咏怀诗》是“正”,但六朝诗整体是“变”。

④沈德潜《古诗源》看来诸咏非一时所作,因情触景,随兴寓言,有说破者,有不说破者,忽哀忽乐,俶诡不羁。” 

民国初年六朝诗歌评论注释大家黄节引清吴汝纶语:咏怀非一时之作,怀疑为总籍平生所为诗。 

7.《咏怀诗》的思想主旨:

(1)沈祖棻:

凡伟大之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时事之痛苦而已,亦必有表现其超时代的悲哀。盖人类以其短促而渺小之生命,而追求永恒与伟大的宇宙,自然无法获得圆满的答案,他的结果也终必是陷入悲哀。此种悲哀不属某时某地而是与人类永远共存。此种观点而言,人生的本体其实就是一出悲剧。嗣宗于此,故生有悲兮。 

2)吉川幸次郎:

因辽阔的视野而产生的孤独感,是阮籍《咏怀诗》里前无古人的。他的五言诗的心胸视野,也与以往的五言诗有广狭之别。阮籍诗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之情,而已经扩大为整个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类似的情感:杜甫《游乐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3)新加坡学者萧驰引(法)侯思孟先生语:

以《远游》开始,游仙诗就是表现对世事的逃避,阮籍《咏怀诗》也有游仙的题材。视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为作者的哲学自传(阮籍自我的流露,是他灵魂生命的传记,而不是生活履历的传记,这个传记有很深的哲学的深度),表现了诗人的存在危机以及解脱的种种寻求。如何逃避处于政治世界(有是非恩怨得失的世界)的衰老(出现很多弊病:猜忌、伤害、暗箭伤人、各式各样的尔虞我诈),就是所谓的人类存在危机的起因。《咏怀诗》四十七首: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4)新加波学者萧驰阐述灵魂危机:

像西方的《补遗集》一样,阮籍也在不停地反诘自问,可是他却寻求不到生命意义的安顿之所。危机感——灵魂方面的“疾病”来自何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精神困境究竟是怎样导致的?这些精神困境基本都是希望超越欲求。人类的精神困境当然带来很大的痛苦,但唯有这些精神困境才使人类能超越生物的基本本能而已。安东尼...埃克苏佩里《风沙星辰》:唯有灵魂在泥胚上吹一口气才能创造出人类。人类精神困境里面包括无能享乐、无根性、价值病变(道德下滑等等)、无意义、存在厌烦、精神饥饿,导致这些超越人类的精神困境,我们都可以在《咏怀诗》里看到。 

8.《咏怀诗》八十首表示对神仙的怀疑,神仙的永生的追求也只不过是人类的自我梦呓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佳人”不是指美人,也不是与感官审美有关的体相。侯思孟认为可能跟《咏怀诗》第十九首中的“佳人”有关,是一种理想形象,最高理想的具体化。阮籍是一个精神饥饿者——不断地执着,又不断地落空。 

除了先秦哲学散文像老子、庄子之外,两汉的文人大多用赋的形式来表达这些严肃的主题(精神饥饿、无意义、无能享乐、价值病变等等),如汉代班固《幽通赋》《答宾戏》、冯衍《显志赋》、张衡《思玄赋》等等,这些赋除了个人抒情言志之外,也透显出对人生穷通变化的哲理性的领悟和安生之道的抉择。 

单仅就文学史本身来考察的话,单就体裁和内容题材的搭配上,阮籍的诗(《咏怀诗》)如同吉川幸次郎所说,将以往文人在赋(严肃的主题、推移的悲哀)中所抒写的内容移到五言诗抒写的内容,这就是很大的变革。所以,吉川先生说,阮籍的五言诗比起其他的五言诗有广狭之别。

9.吉川幸次郎:

在价值之间的对比也显示了阮籍诗歌的主题之一,他对崇高的绝望的追求,以及对平庸的蔑视。他一方面只追求崇高,但是他也知道那个崇高的追求是不可能实现的,永远不能触及所追求的那个可能的崇高,但是又不愿意放弃这个追求,以至于这种崇高的追求就是绝望的追求。他们不愿意落于平庸,因为平庸就等于自杀,精神死亡,所以只有不停地追求。

10.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诗歌中所谓“咏怀”的系列。不但内容是咏怀,而且诗歌的篇名也是以“咏怀”为名,抒情言志的作品,回归本心,处理精神本质的问题,对以后的诗人给予非常大的指引。“咏怀”组诗的特色之一是非一时一地所作,创作特点是因情触景、随性欲言,内容没有经过严密的编次。属于“咏怀”系列的有: 

西晋.左思《咏史诗》八首

东晋.郭璞《游仙》十四首(本质也是咏怀)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张九龄《感遇诗》十二首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11.阮籍《咏怀诗》简析:

第三十二首: 孔圣临床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无根性的绝佳表达,天地苍茫,唯我渺小。前继楚辞《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也影响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清钱泳《履园丛话》:“ 然李之《古风》五十九首,俨然阮公《咏怀》”

【补充】《远游》:“哀人生之长勤”。王力《汉语诗律学》指出,唐代以前“勤”是一个负面词语,即“劳苦”之意。

(*ps.为了便于梳理,将西晋文学相关内容并入第二十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大才子阮籍六首咏怀诗,曲折隐晦,不愧竹林七贤之名士
以阮籍、陶潜为例,谈五言诗在魏晋时期的“灿然大备”与审美嬗变
酒酽春浓 水流花开
王福庵阮籍《咏怀诗》
王福庵 阮籍《咏怀诗》,值得欣赏,感谢分享转发
王福庵阮籍《咏怀诗》,值得欣赏,感谢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