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048:里仁为美咋理解

导读:

孔子说的里仁为美后人解释有分歧,你认同谁?

为什么说没有做到仁,学问和修养就没到火候?

为什么说行仁的人是天下最自私的人?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论语》里仁篇第一句,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一、到底啥叫里仁为美

这句话很短,很多版本对这句话的解读也很简单。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才叫好,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选择在一个有仁德风气的地方,那你怎么能算明智呢?

看了这种解读之后,我立刻就能想到孟子说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同样是里仁为美四个字,南怀瑾先生解读就完全不同。他认为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人的学问只有修为到时刻都怀有一颗仁心的时候,才能算至善至美的境界。

二、逻辑推理说不过去

虽然我不是什么大学者,不是深度去研究过,中国的历史文献,但是只要是理解了孔子的生平,把《论语》从头到尾多读几遍,就应该想到孔子不会告诫我们,那个地方风气不好,我就不要去住。

难道那些风气不好的地方,就永远风气不好吗?难道那些有仁德之心的人不会去想办法把那些不仁德的人改变过来吗?

那按照这种逻辑来推理的话,教化坏人的人,管理犯人的人都是不仁德的人了?都是不聪明的人了?所以,逻辑上绝对说不过去。

三、仁是学问的大境界

择不处仁,焉得知?

南怀瑾先生说待人接物如果不按照仁的法则,那么可能就没有会获得终极的智慧。

读了孔子的原文,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我想到:是不是这些有道、有德,这些圣贤们在告诫我们,人学习也好,修行也好,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达到那个仁的境界,我们的学问就没有到火候。

我们人也就还没有学明白,不管你是多高的学历,你是多高的学位,你是多高的社会地位。

我们刚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大学的老师去殴打环卫工人。有学问,但是没有达到仁的境界。那就是什么呢?就是学问没到火候。

四、谁能离开人际关系

那如果我们再追问下去,那为什么说只有心里达到仁的境界才是活明白了?才是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呢?

因为人总是要生活在人群当中的,人没有办法不去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当一个人真正的领会了宇宙间那个最本质的法则,他一定会看到,人我是一体两面。人必须得跟别人形成良性的互动,自己的价值才会放到最大。

那怎么办?跟别人在打交道的时候,他就会自动自发地产生同理心,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关注别人的感受,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在处理关系、利益分配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找平衡,去把握分寸。

五、原来仁是最大自私

2013年我在读《论语》的时候,在书上写下了这么一句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仁为大智,为仁者,应更多为对方谋,故易获人助,易获人助者事多成。

我们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别人,表面上看我们在关心别人,但实质上我们是在关心未来的自己。

仁爱表现出来的是付出,但是从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取。

仁表面上看,是无私的,实际上这种无私恰恰是最大的自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九)
和霍老师一起学《论语》(3)
《论语》新解7;30
《里仁篇》第一章
北京大学王曙光:论儒家成人之道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