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叔本华启示录062:停止对外攀援才会发现真正的自己

导读:

讲的再直白一点,当我不在简单通过和外在的人事物发生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自己。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叔本华说:

为了逃避厌倦,大多数人需要不断以现实来填充心灵的空虚,然而现实总是危险和令人失望的。一旦他们失去对现实的兴趣,疲惫便会不请自来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无限平静的,它远离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扰与忧患

01

2014年10月28号读到这段话,我写了一小段心得:

心灵的空虚是对无我本质的一种对抗,我们自己也许没有觉察,内在一直害怕自我的不存在,总是试图用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来让自己相信这个我的存在,岂不知那个空灵不昧的才是真我,只有在内心极度宁静的情况下,才会出来和我们相认。

其实,只要大家能够理解佛家、道家和儒家讲的吾性自足,能够理解明心见性,才会真正地、彻底地理解刚才叔本华说的这段话。

真实的自我,或者说宇宙之间最真实的那个存在,是没有办法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的,他不在外在,而在我们的内在。所以我们的眼睛不管瞪得再大,耳朵竖得再高,仍然感知不到这个最本质的东西。

02

叔本华说的理念世界,无限的平静,其实就是儒家子思先生在《中庸》里面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老子在《道德经》当中提到的“致虚极、守静笃”,也是佛祖在《心经》当中提到的“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讲的再直白一点,当我不在简单通过和外在的人事物发生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自己。

我和一位朋友交流的时候,聊过一个话题,我们这一百多斤,我们这个身体,并不是我们生命最本质的东西。

这个生命有一个跟天地同寿的,不生不灭的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只有在我们的心灵极度的宁静情况下,他才会不请自来。

03

但是我们普通人脑子里的妄念,对外在的攀缘,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我们害怕一旦我们跟外在断了联系,就找不到自己了,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不知道我是谁了,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佛家反复告诫我们,要有无我的观念。我们攀缘的人事物甚至我们贪恋的这个身体无时无刻都不在变之中。

只要我们对外攀援,我们就会永远失望,我们就会永远迷失,我们就会永远见不到那个最本质的自己。

说白了要想真正认识自己,只有切断感官和外界的联系,让内心回到极致的平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叔本华:认清世界的本质然后趋利避害
叔本华 | 世界和人生的真正目的便是虚无
叔本华 | 所有的事物在其本质上都是稍纵即逝的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世界的永恒发展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在时间上的永恒发展——哲学真理论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不看这本书,你也应该知道的7个人性潜规则
罗翔老师说:有的时候偏见比无知更为可怕,因为无知的人承认自己的无知,但是偏见的人自以为是、自以为知,所以很容易做出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