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153:君子的四项修炼

导读:

今天,我们的学校经常讲德、智、体、美、劳,从五个方面培养我们的孩子。那么,当年孔子他在哪些方面重点培养自己的学生呢?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

今天,我们的学校经常讲德、智、体、美、劳,从五个方面培养我们的孩子。那么,当年孔子他在哪些方面重点培养自己的学生呢?

01

《论语》的述而篇里有非常短的一则,告诉了我们答案。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也就是,孔老师从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同学的修养和境界。

文,就是古典文献,我们今天读孔子的经典,孔子当年也带着自己的学生读前人的经典。

行,就是要去实践。从这一个“行”字就可以看出,孔子当年教学是很强调知行合一的,尽管他并没有提出“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这四个字,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我们,从孔子到王阳明之间这段时间,中国的很多读书人已经不知行合一了。读书是读书,做事是做事。

但是,我们伟大的孔子应该是在教学上努力培养,把学问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的每一次待人接物。

我们今天很多人学国学,学经典,给孩子穿上古代的衣服,摇头晃脑,去诵读一下经典,让孩子把它背下来,这有它的价值,但这并不是学习经典、学习圣贤的最本质所在。

我们读旧书是为了做新人,我们读过去先人的经验教训,是为了做好今天的自己,为了处理好今天面对的每一个问题。

所以从“文”“行”二字上,就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在教育上、在学习上有非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对照孔子当年的教学,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02

忠、信,这两个方面应该更多的体现在待人方面,也就是今天说的做人。怎么跟别人相处?怎么和别人互动?“忠、信”二字,其实更多的都是内心的修养。

大家来看这个“忠”字,心上面有一个中,就是告诉我们,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让自己的心保持中正,不要有偏,不要有倚,不偏不倚之谓中。

孔子不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吗?我们在跟别人互动的时候,会有利益的分配问题啊,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着别人。

其实,光想别人也不想自己也很麻烦,普通人做不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别人的利益和自我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这个忠可不是简单地理解为那种愚忠,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是非曲直,盲目地忠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

信,就更好理解了,说到要做到,言和行要合一,其实言行合一也是内心中正的一种表现,言和行之间是互补的,是对等的。

03

其实,孔子教育学生的四个方面,可以把它再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言行;第二个是内心的调整,用佛家的话讲就是善护念。《大学》上不是说“诚于中,形于外”吗?

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兼顾他人的。在舍和得之间,人和我之间,利与义之间,言与行之间,近与远之间,我们都必须兼顾,都应该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其实这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古人的经典,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调教自己的心念,这样就能慢慢的把道理转化成待人接物时候的每一个符合天理的言行。

这个时候我们就做到了理事合一。每说出的一句话,每做的一件事都符合天理和大道,自然而然。

其实,孔子说的文、行、忠、信,就像一个桌面下面的四条腿,一个人想立足于社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自我提升,就需要这四条腿,而且要一般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孔子:学习至上,知行合一,认识自我,自立自强
「原创书评」以学为美——读《论语》
素说论语:学而篇(03)
《论语》导读之433:孔子论述“九思”,...
孔子《论语》述而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