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188:命与仁德难说清

导读:

明明孔子常常和学生们讨论“仁”,为什么论语子罕篇却说他很少谈利益、命运和仁德呢?为什么说全身心追逐利益的人基本会以悲剧收场呢?为什么这个“仁”字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论语》子罕篇的第一章非常短,只有一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1

这句话虽然很短,但却是有两种几乎相反的解释,是一场文字官司。

钱穆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把这句话解释为,孔子他老人家很少去谈论利益,但是却赞同和推崇命运与仁德。

他们把这个“与”字解释为赞同、认同和推崇,他们的依据是《论语》里边有太多的篇章,谈到了仁,所以孔子很少谈论仁德是站不住脚的。

而杨伯峻先生和南怀瑾老先生解释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解释是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和命运以及仁德.

也就是利益、命运和仁德这三者,孔子谈论的都非常少。

杨伯峻先生认为,虽然《论语》中谈论仁德的比较多,但往往都是在别人问到的时候,孔子随机给出的答案。

而且他还认为,正是因为仁是儒家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平时谈论的比较少,所以同学们问到这个问题,老师有了回答就显得很难得,所以都记录了下来。

南怀瑾先生的观点是,孔子虽然有很多谈论仁的语录,他谈的多是仁的作用,仁的性质,但是对仁本身是什么,《论语》的里仁篇里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定义。

也就是说,虽然孔子在很多场合和弟子们讨论仁德,也给了不同弟子不同的解释,但是那都是仁外在的表现和应用,并没有触及的仁的本质,仁究竟是什么?

我个人是没有能力打这场文字官司的,我也没有办法去问问孔子。但是综和对整个《论语》的理解,对孔子生平的理解,我个人倾向于杨伯峻先生和南怀瑾先生的解读。

02

先来看,为什么孔子他老人家很少谈论利益?因为孔子在《论语》的其他地方已经给出了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追逐利益就是人的本能,就是不谈的话,人都会为了利益,放弃道义,违背天理国法。如果谈得再多的话,不更容易出问题吗?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一个人如果把心思都放在对利益的追逐上,就容易出现两种结果,利欲熏心,利令智昏。

这也是宋明理学谈“存天理,灭人欲”的一个原因之一,尽管他们的提法是有点问题的。

因为人的欲望一旦放纵了之后,是很可怕的,就会把内在的天良给遮蔽住。

所以一个明道的高人、圣人,怎么可能去大肆地宣传利益和获利之道呢?哪像现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舞台上、屏幕上到处都是在讲如何获利的课程和视频。

一个真正有道的圣人,一定知道义利是对等的,是一体的。想要得利必须先履行义务。

如果没有履行义务,白白得利要受到天理的惩罚,这种惩罚可能不一定同步。普通人因为利欲熏心,看不透天理这个法则,所以会妄为。

而人只要你履行了义务,为别人做出了贡献,带去了价值,自己获利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因为天理会找平衡的。

一个普通的君子都很少去谈论利,何况孔子这样一位大圣人呢?

而且大家观察一下今天的中国商界,那些只专注于追逐利益的个人也好,企业也罢,最终一定是要以悲剧收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一心扑在获利上,忘记了应该承担的义务,前面存在的风险。人一旦利欲熏心,就等于为自己的未来埋下地雷。

所以深深地为那些在台上、在屏幕上鼓吹各种盈利模式的人担心,不能只讲术,不讲道。盈利没有问题,但是必须讲明白义利对等这个根本法则。

03

孔子为什么很少去讲命和仁呢?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经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所以老人家讲了这么多年课,跟随老人家这么多年,但是这个天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人的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将来去到哪里?关于人的命运、天理、大道他很少讲。

难道是因为孔子不懂吗?

只要把《论语》读完了,把孔子生平了解完了之后,就知道他老人家一定是得道高人,他自己清楚的,那他为什么不讲呢?

这个用老子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只要是能够用语言讲出来的东西,就不是那个道的本质了,就不是宇宙恒常不变的那个存在了。

虽然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命运,也都仿佛感觉到它的存在。也都会说:人生有命,富贵在天。

也都感知在人类背后存在着一个超人的能量,但是谁能把它说的清楚呢?

如果能够把这个说清楚,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宗教了,也就不会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崇拜偶像了。

就是因为说不清楚,就是因为这个天道没有办法描述,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形象,你听不到它的声音,你看不到图像,你触摸不到它,但你能感知到它的存在。

人都知道命运,但谁也说不清命运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我们最多只能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而且你把《论语》读一读就会发现,孔子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问题,对仁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因为那是用,用是灵活的。

所以仁,就是天道,就是天道在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当中,应该遵守的法则。

尽管孔子也说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这还不能够准确地概括仁的定义。

04

人和人的命运乃至天理大道,包括西方人讲的上帝,都只能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感知,在具体的事物上人慢慢的去体会。

就像佛家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算你真的明白,你也没有办法把这种感觉原封不动100%传递给别人。

这也再一次的告诉了我们,真正要想明天理、悟大道,关键是读无字天书,读这个自然,读社会,读生活。

第二要读无字心书。要把自己心上的欲望一点一点的清除,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平静下来。

戒定慧。我们的欲望变少了,我们的心变得静定了,智慧自然而然会产生。

这也是我为什么认同杨伯峻先生和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的原因,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一只眼睛读孔子,一只眼睛读日子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论语#9.1【2017-1-29】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9.1】但做善事,莫问前程
《论语》68个经典语句及译文
一个有智慧的人,很少谈论这三件事
一个真正高境界的人:知命,知礼,知言
尧曰第二十③-1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