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启示录152:不争之争能大争
导读:
老子为什么三番五次地强调“不争”?为什么不与百姓和员工争名利的人反而更容易成为国家的领袖和企业的领导?为什么自己不争的人,别人反而没办法和他争?背后藏着怎样的天理?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道德经》第66章老子告诉了我们“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的道理,又告诉我们应该低调、谦下、谦让。然后继续提醒我们:

01.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领导人,他比较低调、谦下、谦让,不和下属、百姓争利,所以呢,居于人民之上,作为人上人来统治大家,大家却一点也不感觉到他的存在是一个负担,没有压力感。

他在前面作为领袖,领导大家往前走,大家一点也不觉得他妨碍自己,所以全天下的人都乐意推举他,而一点都不讨厌他、烦他、嫌弃他。

正是因为他不和人民相争,不去和大家争夺个人的名利,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够和他相争。

02.

加上这段《道德经》,老子已经三次跟我们提到了不争的重要性。

《道德经》的第8章中,老子先讲了水是怎么不争的,然后告诫我们:夫唯不争,故无尤。人只要不要去跟别人争名夺利,那么就会少很多的祸患。

在第22章也讲了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第66章这句话意思几乎相同。

所有研究老子思想的学者,基本都会认为“不争”二字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在老子他老人家眼里,作为一个执政者,作为一个领导,他不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或者说一个执政者怎么样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真正叫做不争?才能真正实现没有人和他争呢?

就是66章这句话: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不管你是在百姓之上,还是在百姓之前,大家都没有压力感,没有觉得你的存在让大家别扭,让大家负担。

甚至能做到最佳境界,老百姓根本不关心甚至不知道你这个执政者,你这个领导的存在。那就是老子讲的“太上不知有之”的最高境界。

虽然有你当领导,虽然有你居上位,但是老百姓们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下属们都是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老百姓和员工们每天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感觉不到你对他们的干涉,没有觉得领导的存在碍手碍脚,让自己感觉麻烦。

其实这就真正的让被统治的老百姓,被管理的员工,感觉到了“岁月静好”这四个字。

大家过得都很舒服,都很平静,都很有安全感,但大家不需要知道这种平静、幸福和安全感的保障是由谁提供的。

03

那么我们还要再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自己不去争,反而没有人能和自己争呢?

老子只给了我们告诫,并没有给我们解释理由。

道家的人最喜欢讲八个字“顺着成人,逆者成仙”,我们可以把它改成“顺者成人,逆者成圣”。

大家想想看,普通人是不是都想争?99.99%的人都想争,都怕被别人争,都想多得到一些,都想少失去一些。

而且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未来,都缺少足够的方向感和安全感,又不愿意有足够的压力。

假如这个时候,人群当中有一个人不愿意和别人去争,甚至主动地吃亏在前,帮助大家找方向、想方法,而且有了利益之后先可别人分。如果分到自己的时候没有了,自己索性就不要了。

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这样的人存在,不恰恰满足了人性“想争、怕被争”的这种需要吗?

而且大家在他那里都能找到方向感和安全感,跟他打交道不用设防。

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本能,被人性所操控。只有极少数的人,他的智慧、他的胸怀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

有这种智慧和胸怀的人少之又少,非常难得,万一有这么样一个人存在,他能做到不争,能够帮助别人去找方向,能够帮助别人提供安全感。

那天下绝大多数人,肯定本能地就会认同他、去信任他、去喜欢他,甚至拥戴他。

如果喜欢他的人多,认同他的人多,信任他、拥戴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人群中的领袖。

因为想不争的人,愿意不争的人太少了。大家好不容易碰到这样一个人,怎么愿意失去他的领导呢?

所以别人就不好跟他争了,因为别人想争,别人怕被争,自然不容易取得众人的信任、喜爱和拥戴。

04

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了不争的境界,能够像大道一样,与道合一,生养万物而不居功。这样的话就能做到子思先生在《中庸》一书当中写的一句话: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一个人放下对自己名位、利禄的追逐,能够奉献自己去成全天下苍生,最后反而得到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回报,更高的地位,更响亮的名声,甚至更长的寿命。

其实这本质仍然是天道求衡四个字。

一个不争的人,前期一定要比普通人多吃很多亏,多让很多利。

但是老天爷的想法和老百姓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老天爷是不能让好人吃亏的。

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就会想办法找平,会加倍的帮这个不争的人还回来,以维护他天道平衡的法则不变。

而且老子在《道德经》第40章,也讲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一个人吃亏吃多了,老天爷自然看不下去了,就让你得。让你得位、得禄、得名、得寿。这也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吃亏吃多了,老天爷就要给你大便宜占了。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那就是一个做领导的人,小到一个企业的老板,大到一省、一国的执政者,都一定要读懂天意。

所谓天意,就是你给了老百姓,给了员工方向感,自己就不会迷失;你给了老百姓、员工安全感,自己就没有祸患,自己就有安全。

你能够给老百姓、给员工提供幸福感,自己也就会过得轻松和自在;能够给老百姓、员工足够的成就感,自己也就会获得无上的尊荣。

这就是以心换心,天道求衡。普天之下,概莫能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信而贵言,原文 注释 翻译 名家解读
太上,不知有之
道高于德
水与老子生存智慧
《酷说老子》第二章(2):物极必反,为什么好人好心也会做坏事?
解读老子《道德经》应注意的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