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219:孔子吃饭真讲究
导读:
你能想象孔子当年吃饭有多少讲究吗?知道他老人家有哪八不食吗?孔子当年吃饭的讲究和今天有钱人在吃上的讲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吃的不仅不养生,而且还会伤生?为啥孔子不控制酒量,还不会醉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
《论语》乡党篇里,记载了孔子穿衣服时候的讲究,也记载了孔子吃东西时候有多讲究,我们来看几则: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01
在解释这段文字之前,大家一定看到短短的几句话,里面一共有八个“不食”,也就是有八种情况,孔子是不吃的。
首先是孔子他吃东西的时候,主食,粮食,他是不嫌把这个米磨的精一些,饭做的精细一些的,肉和鱼不嫌弃做的细一些的。
也就是孔子对吃的饭和菜,都希望尽可能做的精致一些,精细一些,不要太粗糙。
当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是说,孔子他吃饭的时候不贪图精致,吃鱼吃肉的时候不贪图切的精细。
我个人更赞同,把这个“厌”解释为嫌弃。也就是说,孔子吃东西,希望能做的精细一些。
食饐而餲,也就是粮食有霉变了,或者是饭放的时间长,馊了。
鱼馁而肉败,就是鱼和肉放腐烂了,变质了,肯定不吃的。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这个食材看起来颜色已经不对了,不新鲜了,闻起来气味难闻了,不吃。
失饪,不食烹调不得当也不吃。火候不到啊,或者是烹饪方法不对呀,或者是火候过了啊,也不肯吃。
不时,不食。这个“不时,不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季节不对,孔子不吃。用今天的话讲,孔子不吃反季节的东西。
但我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有点儿打问号儿的。那个时候又没有大棚和温室,会有多少反季节的东西可吃呢?
另外一种解读是,不到吃饭的时间,他不吃。就是不是到饭点儿,他是不吃东西的。
割不正,不食并不是肉切的不正不吃,而是指宰杀牲畜的时候,分解这个牲畜的方法不对,他也不吃。这一点我也搞不清楚原因是什么?
不得其酱,不食。就是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跟它匹配的调味品,酱啊、醋啊,而他是不吃的。
即使是吃饭的时候,肉食比较多,他也要做到吃的肉,不能超过吃的主食。
喝酒呢,没有给自己规定要喝多少,不限量,但是绝对不让自己喝醉,行为可控。
沽酒市脯,不食。就是从市场上外面买回来的那些酒啊,还有熟肉干呀,他是不吃的。
吃饭的时候一般不撤掉姜食,就是生姜了,但是也不会多吃。

02
读了这么长一段,孔子的弟子把老师吃饭的时候那些讲究,全记了下来。
那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孔子他出身挺贫苦的,为什么吃饭的时候还会有这么多讲究呢?
那么孔子吃饭的是讲究,跟我们今天有钱人吃饭的讲究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只要是稍微分析下就知道,孔子这种吃饭的讲究,跟我们今天大部分有钱人吃饭时的讲究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有非常多的人吃饭讲究形式感,还要拍点照片在朋友圈里晒晒,炫耀一下。而孔子的讲究是从健康出发的,因为病从口入。
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医疗条件,也没有冰箱,没有那么好的储藏条件,所以食物是很容易腐败变质的。
我们还可以联想一下,记载孔子吃饭这些内容,应该是在孔子年龄已经偏大的时候了。
年龄大了之后,饭做的细一点,菜切的细点,肉切的细点,好嚼好消化,这不很正常吗?
而且现代的中医最强调人要有精气神,而精来源主要是五谷杂粮,就是从我们吃的粮食里面产生的。
就跟今天人一样,要花几倍的价格去买更好的五常大米,原理也是一回事。
鱼和肉切得细,一方面更容易入味,老人家好嚼,也好消化。
馊了的饭,霉变了的米,不要说孔子,今天谁能吃这个东西呢?吃完了,有几个人不拉肚子呢?
腐烂的鱼和肉,变味的食材,十有八九更有问题了。轻了说,吃了要生病,弄不好要人命。
还有,不同的食材是需要不同的烹制方法的,可能换种烹饪方式,或者是跟一个和它不匹配的食材相结合,就有可能影响味道,破坏营养,甚至食物相克的时候还可能会有毒。
四季豆如果说没有熟的话,不容易食物中毒吗?
再说,有些食物如果烹饪过火了,营养会流失。如果糊了,会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今天大家都知道这个常识。
书店里经常有卖食物相生相克图,如果你把两种或者三种不相合的食材甚至相克,放在一起烹调,弄不好不也是容易出事的吗?
今天的人吃饭的时候,生鱼片要配芥末、酱油;吃饺子需要醋,需要蒜酱;吃螃蟹需要醋,需要姜,也是一样的,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调味品相搭配。
其实孔子在吃方面的这些讲究,跟我们今天很多人的讲究,出发点是不同的。孔子更多的是从健康的角度去考虑,别吃出病来。

03
孔子的这几个不食里边有一个“不时,不食”,刚才咱们说过,我们更愿意理解为是不在饭点儿,孔子不肯吃东西。
今天的人已经没有那个时候那么讲究,不仅仅一日三餐,甚至有可能五餐、六餐。
中医上是很讲究一天12时辰,每个时辰适合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并不是哪个时辰都适合吃饭的?也不是哪个时辰都适合睡觉的?
所以应该在对的时间吃对的饭,如果在错的时间去吃饭,或者在自己不饿的时候去吃饭,很有可能养生会变成伤生。
好多讲中医,讲《黄帝内经》的老师都知道,今天的人晚上出去撸串、喝啤酒、吃宵夜,都相当于吃鬼食,这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伤害的。
所以孔子的“不时,不食”也是符合健康要求的。
至于割不正,为什么就不食,我就搞不清楚了!
是不是这个牲畜宰杀之后,如果分割不对的话,会不会产生什么毒素啊?或者是对肉的品质有什么影响啊?我查不到资料!
再提今天的人,有多少人已经用肉,用蛋,用奶代替了主食,代替了谷物。
中医上讲精气神,精来自于五谷,不吃粮食,不吃足够的主食,也是今天人很大的问题,时间长了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严重的。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一推论出来,孔子酒量还不错,老人家喜欢喝酒,喝酒的时候还喜欢尽兴。
但是他自控能力很强,不会酒后乱性,能够把握好分寸。
至于在外边买来的干肉,买来的酒好不好喝?卫不卫生?健不健康?孔子不知道,索性干脆就不吃不喝。
孔子应该喜欢吃姜,所以顿顿饭都要有姜,但是虽然喜欢,跟喝酒一样控制量,他就是比我们有节制。
从这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儒家和佛家的区别,佛家就对自己非常地苛刻,甚至是极度地苛刻,而儒家是既不放纵,也不对自己过于苛刻,找到那个恰到好处。
至于儒家的思想,最后演变成对人束缚的礼教,那不是孔子的问题,那是后代读书人的水平太差。
其实我们把这一段读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孔子他老人家在吃上是比较讲究的,但是他这种讲究不是为了显摆,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过度享受,而是为了健康,所以他不马虎,有节制,有原则。

04
在乡党篇里还有三则与孔子的吃有关,我们也一起来看一下。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参加国家祭祀的典礼,分给他的祭肉,一定不会留到第二天。当天分的当天就吃,留时间长了怕变质。
自己家里的祭肉,也在三天之内把它吃完,如果过了三天就不吃了。
是不是可以印证上边的那些判断?孔子吃上这些讲究,纯粹是为了健康不生病,不让病从口入。
还有一则非常短,只有六个字:食不语,寝不言
就是老人家在吃饭的时候,不跟人说话,不交谈,专心致志地吃饭,睡觉的时候也不跟别人说话。
这点今天的人很难做到了,吃饭的时候都是嘴里嚼着饭,一边说着话。容易呛到,食物容易进气管,仍然是从健康的角度考虑。
在寺庙里吃过几次饭,寺庙的斋堂里边也都是不说话的。连分发食物的师父,跟吃饭的师父之间交流都用手势,不用语言,所以食不语是有它的道理的。
还有另外一则: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孔子可不是天天大鱼大肉,他也有吃粗茶淡饭的时候。
但是即使家里吃的是粗茶淡饭,粗米饭,普通的菜汤,吃最简单的瓜,也要祭祀一下祖先,而且祭祀的时候呢,跟斋戒一样,非常地庄重。
这一则告诉我们,孔子他老人家言行是合一的;第二个,他是恪守孝道的,不忘祖先的。
哪怕家里边吃最普通的食物也要祭一祭祖,用他的话讲“事死如事生”,没有忘本。
我们一共读了四则乡党篇里关于孔子吃东西的记载,很简单,老人家吃东西讲究,讲究是为了健康,不是像今天一样为了炫耀,为了铺张。
即使最喜欢吃的东西也要有分寸,不过量,这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在吃饭时候的具体体现。
其实,不管佛家、道家还是儒家,理事不二,理在事中,事中有理,我们可以从孔子吃饭这些小事,这些细节上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误读的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啥意思?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警示贴:一边吃菜涮三遍水还觉得油腻,一边暴零食停不下来,是怎样的分裂体验?
孔子吃饭按时吗?
注意饮食观念和习惯——《论语》学习242-243
如何成为孔子的学生,只要送肉就行?《论语》美食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