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223:教养出身谁优先
导读:

孔子说“先进于礼乐”为什么会有多种完全不同的理解?孔子为什么更愿意用质朴直接的方式,而不愿意用显得文质彬彬的所谓君子呢?关于今天“官二代好当官,农二代当官容易贪”的说法,孔子会给出怎样理性的看法?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
《论语》先进篇的第一则。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01
查了好多资料,发现这一段话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一种解释是,把先进理解为前辈、先辈。
也就是说,前辈对于礼乐是非常简单,非常质朴的,是文质得宜的。所以看起来像没有什么教养的乡野之人。
而后辈对于礼乐,文过其质,流俗而不明白。也就是说,只有表面的形式看起来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如果让我采用推行礼乐,我一定要先从先辈的质朴和文质得宜开始。
也就是说,早期的礼乐还没有进化得那么繁琐,形式还不那么过于复杂,简单直接,没有那么多花哨的东西,所以看起来有点粗野。
后来,虽然礼乐规定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致,但是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会出现很多伪君子。
古代的人可能看起来粗野一些,但是他真、质朴、直来直去,没有伪装,人的精神负担也少一些。
而发展到后期过于繁琐,过于形式化,人就慢慢地出现了伪饰。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君子,内在和外在很有可能表里不如一。
那孔子说,如果要推行礼乐,首先应该从“真”开始做起。文质得宜就是表里如一,就是内容和形式要对等,要匹配。
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是,孔子说,先学习好礼乐,后去做官的,是那些没有的爵禄乡野之人。
而有世袭的爵位,当官以后再去学习礼乐的人,是世袭的贵族,是君子。
如果让我来选人用人,我会更倾向于选择先学好礼乐,再来做官的乡野之人。

02
至于哪一种说法是孔子的本意,这个官司我们可没有办法打,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去打。
我们今天读《论语》最好的方式是,先放下孔子,去看看日子。
不管历史上人类,从粗野到文明的进化也好,还是一个人成长,从一开始粗野到最后有礼貌、有教养也罢,确确实实是从真实、质朴、简单到包装,到复杂,甚至到虚伪。
我们去欧洲参观一下那些贵族的古堡和庄园,就会发现有一个共性。
这些古堡和庄园,往往都有一间陈列他们祖先打仗,到处烧杀抢夺时候的兵器马鞍。
但是也一定会有一件非常大的书房,私人图书馆,甚至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家族教堂。
大家看这些贵族,也是从粗野慢慢进化到文明。但是从野蛮粗野进化到文明,百分之百就是好事儿吗?
其实一方面的进步,同时可能意味着另一方面在退步。人变得文明了,可能就少了质朴的美,可能就会多了些虚伪和过度的包装与表演。
如果我们把《论语》整本书都读明白了,能够理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就特别想请教一下孔子他老人家:
如果这种解释是行得通的话,他是不是告诫我们,粗野和文明之间需要调和,质朴和教养之间也需要搭配。
文明和教养当然是好的,但前提是你得真诚、真实、不虚伪;质朴、真实也是好的,但是不能够过度地粗糙、粗野,过度地直来直去,有的时候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感受。
所以《论语》当中哪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都是在告诫我们在调和,在掌握分寸。
所以我想问问孔子他老人家,他告诫我们的是不是就是中庸之道?
是不是我们应该在质朴和文明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平衡的?

03
读了这则《论语》,再想到第二种解读,就让我们联想到今天讨论比较多的官二代和农二代的问题。
媒体上、舆论上会有很多人愤愤不平,觉得有一些官员的孩子,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做公务员,更容易做官,觉得这是社会的不公平,认为这是阶层固化。
而有的人出身不是那么好,但是他学问很好,也想当公务员,难度就非常大。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社会现实,但是问题不能绝对化,不能带着情绪去判断。孔子的这则《论语》,恰恰给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理性看待的角度和方法。
其实这一个人适不适合做公务员?能不能做好官?最关键是他个人人格和品德修养的问题,是他能力的问题。如果这方面没有达标,他不管是什么出身,都是有问题的。
不是常讲打铁先要自己硬”吗?不能只看到做公务员、当官的好处,看到它的权力和利益,权力和利益背后隐藏的是责任和义务,位置越高,风险越大。
所以做公务员,尤其是做官,大官、高官,自身的自律就变得极为重要,而现实当中往往也是极为困难。
那么多人为什么从高处跌落?为什么变成了阶下囚?不就是在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控制方面出了问题吗?
那回到2000多年前,不就是在礼乐的掌握上,礼乐的遵守方面出了问题吗?
所以本质不是出身的问题,而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人格的问题,品德的问题,自控能力的问题。

04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比较普遍。
有些贪官在受审的时候痛哭流涕,忏悔时常讲:我是农民的儿子。于是有人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民的孩子当了官之后,会更加贪婪。
这个话貌似有道理,实际上也是胡说八道。
只要是客观冷静观察一下就会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官二代都是饭桶,也并不是所有的农二代当了官之后都是贪官。
这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最最本质的问题是做官者的个人水平问题,是他的人格修养问题,是他的驾驭能力问题,是他掌握分寸与火候的能力问题。
而这一切的本质都是孔子讲的那个字“礼”,什么叫礼?礼就是合乎天理的行为,别过分,恰到好处。
商有商道,官有官道,其实真正要去做官,最好早早地去悟道,并且守道。
这样才有可能做一个好官,才有可能为民造福,才有可能让自己平安落地,不至于从高处跌落成为阶下囚。
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反思孔子的告诫,不要那么极端的去轻易推崇一件事情,或完全否定一件事情。
最难得的就是调和,就是平衡,就是阴阳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
读《论语》学成语:文质彬彬
【第136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7章》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育人思想有何深义?
“先进”与“后进”
论语名句译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创地带 雅虎论坛 - Pow...
孔子一生追求的三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