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238:圣人门下无完人

导读

孔子怎样概括门下四大学霸的缺点?两位姓曾的圣人学习时都显得比别人笨,反应迟钝,为什么后来的成就都很巨大?为什么说我们很多人都活错了?又为什么说四大学霸的缺点实质上是他们做过份的优点?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论语》的先进篇里,还有一则非常短,是讲孔子的四位得意门生的缺点。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01
柴,是指高柴,他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大概要小了30岁,他的特点是愚直。
参,是指曾参,也就是曾子,他的缺点是反应迟钝。
而颛孙师,也就是子张,他的缺点是有些偏激。
由就是仲由,子路,他的缺点是过于刚猛和粗鲁。
只有12个字,就把孔门的四位优等生身上的缺点给点出来了。那么我们要问第一个问题,这个话是孔子说的吗?因为他前面没有“子曰”二字。
有学者分析,这应该是孔子平时对四位同学的评价。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是直呼其名。如果同学之间或者同学的再传弟子们记录的话,应该不会直呼这四位同学的名,而应该称他们的字。

02
读完这则《论语》,我们先来聊一聊高柴的愚。
高柴字子高,据说他比孔子小了接近30岁。
高柴的愚,并不能够像今天一样,理解为愚蠢,而是应该理解为死板,或者说是刻板。用老百姓的话说,有点死心眼儿,不太会变通。
钱穆先生说,高柴他的愚是好仁之过,就是他爱好和追求仁德,但是有点过头了。
过头到什么程度呢?执亲之丧,可以泣血三年。
普通人可能就是守孝三年,他泣血三年,是普通人没有办法做到的。咱们今天的语言理解,就是过于教条了,分寸的把握不是太好。

03
咱们再说说曾参的鲁,这个鲁可不是粗鲁的鲁。鲁在那个时代,表明一个人反应比较迟钝,反应特别慢。
就跟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讲一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了,就是有那么少数几个人反应不过来,比别人慢半拍。
我们都知道曾参,他不仅人好,而且非常的用功,唯一的缺点就是比别的同学反应慢。
但是咱们中国还有一句老话:慢工出细活。儒家的四书之一《大学》,还有另外一部经典《孝经》,据称都是出自曾子之手。
而且今天的孔庙里面,有四位圣人陪着孔子一起接受礼拜,享受香火。复圣是颜回,宗圣就是曾子,曾参先生。
之所以称他为宗圣,我们就可以理解,他是能够把孔子思想不变形的传播下来,传承下来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另外两位是述圣孔伋,也就是孔夫子的孙子子思先生,还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
谈到了曾子的鲁,再提一位姓曾的圣人,尽管有人说他是半个圣人,那就是曾国藩。
有个段子说他反应比较慢,智力没有那么好,不够聪明伶俐。
有个小偷到他家去想偷东西,趴在屋梁上,等曾国藩背书,背完之后睡觉了,他好下手。结果曾国藩自己还没背下来,梁上的小偷已经能背下来了,连梁上的这个小偷都嫌曾国藩笨。
大家看看两位姓曾的圣人,在他们学习的时候都显得比别人笨,比别人慢半拍,但是他们的成就都非常大。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靠谱、坚持、累积有的时候比聪明伶俐更重要,所以以后我们看到有人反应比较慢,我们千万可不要轻视人家,说不定人家将来成就比咱们大的多的多。

04
再来说说师的辟,这个辟解释为偏激,师就是颛孙师,子张。
子张是孔门弟子当中比较有才学的,他不仅仅是学问好,而且还能够自立门户,自己当老师教学生,创立了子张之儒,肯定是孔门弟子当中有两把刷子的人。
但是呢,可能就是因为他聪明伶俐,有见解,反而会自视甚高,思想有些偏激。
最后咱们再谈谈仲由的喭。这个喭其实就是今天咱们讲的粗鲁。
大家知道仲由,也就是子路和孔子的年龄差不了太多,这个人性子非常的直,直肠子,直来直去,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装。
心里怎么想,脸上就怎么表现,嘴里就怎么表达。而且非常勇猛,所以普通人会觉得他过于粗野。

05
我们读这则《论语》读到这里,就应该接着问另外一个问题,原来圣人的门下也没有完人。
那么这些优等生的缺点,能告诉我们什么?能够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世界上真的不要指望有完人,我们达不到圣人的程度.
像孔子、王阳明这样的人,可能几百年才出那么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是半好半坏的,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
当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意气用事,两只眼睛瞪大了,去挑别人的毛病,手指总是去指责别人的不对。
可过了40几岁,自己才真正明白一个问题,我们活错了。真正的智慧一点,应该是反过来内观反省,多挑自己的毛病,多拿剪刀来修剪自己的那些枝枝叉叉
双眼应该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欣赏别人的长处。这样的话,我们的人缘会越来越好,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

06
还有我们应该看到,孔子点评的这四位有缺点的优等生,他们的缺点原来都是他们的优点。
子路的直肠子有什么不好,但是他做过分了。一个人有鲜明的观点,有独立的主张,应该值得肯定,但是如果你太自我,过于偏激,那就过分了。
一个人喜好仁德,知而能行,这不是优点吗?但是做的时候过于死板,死心眼儿,不会变通,那就有问题了。
做老师的看到一个同学非常地勤奋好学,当然很开心,但是这个孩子反应就是比别人慢半拍,甚至慢一拍两拍,能不着急吗?
这不又回到孔子讲的过犹不及上去了吗?
一方面告诉我们,人都有缺点,再优秀的人也会有缺点和不足;另外一方面告诉我们,很多缺点是由于我们的优点做过头了,这不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吗?
我反复讲,《论语》读完了之后发现,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本质都是分寸的拿捏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44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7章》《论语》因何记载四位弟子的缺点?
论语11.18
论语连载(285)《先进篇》第18章,“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读论语.先进》孔子点徒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公冶长篇5·8
先进篇第十一⑰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