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284:身正者从政何难
导读
孔子为什么说只要自己正,从政就没什么难的?为什么古代官员大堂上要挂“明镜高悬”的匾额?为什么做官的,做大老板的要想自己正,先要培养自己的静定之气?为什么说比群众眼睛还亮的是史官和文人的笔锋?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论语》的子路篇里,还有一则是孔子谈从政的。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也就是说,一个人你自己能够行得正,那么从政对于你来说,就几乎没什么可难的。
但是假如说你连自己都做不到很正,心不正、言不正、行不正,你怎么可能做好政务工作?怎么有资格去修正别人的行为呢?
还是我们今天官场上长讲的一句话:打铁先要自身硬。
01
咱们看古装片,大老爷升堂断案,背后的头顶上往往会挂着一块匾,这块匾写的最多的是”明镜高悬”或者”正大光明”。
这块匾显然不是写给告状的老百姓的,是写给断案的大老爷的告诫警示。做父母官的这些老爷们,心要放正,头脑要清醒。
如果一个做官的人,心没有放正,自己有自己的小算盘,有私欲,有成见,那么他的施政,他判断人、判断事,就一定会偏斜。
他身居高位,只要是他把问题看偏了,把人用斜了,这个事情结果十有八九会走样,会给百姓,也会给这个官员自己,带来近期甚至远期的伤害。
02
明镜高悬也好,正大光明也罢,都是警告、警示这些做官的大老爷们,这个官要想做好,前提是静定。
就是曾子在《大学》书中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谓的静定,就是子思子在《中庸》中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和正,往往放在一起的,中即是正,正即是中。所谓中正,就是你没有个人的喜好,你不喜欢什么,也不讨厌什么,你不开心,也不难过。
心是空空的、清清的、静静的,理性的,客观的,就像一面干干净净的玻璃镜子,它能够照出人事物的本来面目。
但是假如身居高位的官员,一旦有了私欲,替老百姓考虑事情的时候,先想自己,先想自己的亲戚朋友,先想自己的同伙儿,那么他的心就像蒙上了灰尘的镜子,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片一样,他看东西就看不清了,看不准了,看不明白了。
也就是,一个做官员的人,在处理政务的时候,要彻底把自己抛开,把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喜好、厌恶、情绪全部放下,这个时候才能够处理好,看得清,办事办的明白。
03
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告诫自己,打死不当官,而且也不建议子孙后代去做官员。
尽管现在考公务员非常的流行,因为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做不到明镜高悬,做不到正大光明。
因为人生下来都是有私欲的,一旦私欲,在权利的滋养下,很容易膨胀,快速成长,让自己背离正道.
没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不仅仅当不好这个官,不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反而会给百姓和自己乃至家人带来灾祸。
所以一个好官,一定是集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于一身的。至少我自己对这方面没有足够的信心。
04
孔子还讲过一句话,记载在《论语》的为政篇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当官的人,不是要靠你的嘴巴讲,忽悠,要靠你做出来的事,给老百姓做榜样。
主要不是导,而是靠领。只有自己身先士卒,才能够让手下人跟着你走,不是站在那里插着腰,发号施令。
也就是,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下面的人去做到。不该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才有底气去要求下面的人坚决不做。
把历史书翻一翻就明白了,不管是古还是今,不管是中还是外,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但是比群众的眼睛还亮的是史官,是那些文人的笔锋。
如果一个大领导心不正,行不正,可不简简单单是给百姓带来了灾祸,影响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有可能被写进历史。
所以我们就可以见,儒家为什么这么强调诚意正心?
心是源头,所有的行为源头都是我们的思维,心正了,行才能正,行正了,国才能正。这不就是孔子告诫季康子的话吗?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领导越大,自己越要正,你不正,就没有办法让下面的人做到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义》——雍也第六(5)
论语:颜渊问仁(12-1)
论语讲案|第四篇里仁之第3第4章
《论语》新解2;19
再读《论语》:泰伯第八.9
感受经典,走近《论语》,学习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