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始经启示录007:万物是大道的作品
导读
关尹子为什么用陶艺匠人比作大道?为什么道能生灭万物,而道本身没有办法被生灭?老子又有怎样的说法?为何说人智慧的选择是顺道而行?为什么说道生万物就是一个循环,是一个从一到多,再从多回归一的循环变化?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咱们一起精读《关尹子》的宇篇第六章。
关尹子曰:一陶能作万器,终无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01
感觉像一副上下对仗的对联,咱们先用现代的白话文翻译一下:
关尹子说:一个制作陶器的匠人,能够用陶泥制作出千万种的器物,但是他做出来的陶器,却没有一件可以回过头来,制造出一个陶艺的匠人,也没有办法伤害到陶匠。或者说没有一件做好的陶器,可以再还原回陶泥,伤害到陶泥。
同样的道理,一个大道,能够生出天下的万事万物,但是大道生产出来的万物,没有一个东西可以反过来去生出大道,或者是损害大道。
也就是说,关尹子他为了让大家理解道生万物的这个本质,打了一个比方。
一个陶艺的工匠,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器物,但是器物却没有办法反过来去制造工匠,甚至左右工匠本身。
这和大道生养万物,而万物没有办法去生大道,左右大道是一个道理。
02
那么,关于大道生养万物的这个本质,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又有哪些说法呢?
第十章中老子说: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告诉我们,大道有一个玄妙的德行。它生养了万物,但却不去占有和主宰万物。
《道德经》第16章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天下的万物千差万别,但是最后它还要回归它的根本,回归虚静,这叫做复命。说白了就是要回归生养他的大道本身,从有形变成无形。
道生养万物,万物最后消失后再回归大道。这个就是亘古不变的常理常道,能够理解这个常理,这个常道,这个人就是明智的。
《道德经》第34章老子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跟第十章的意思很接近,大道无处不在,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它的存在。
万物要想能够生出来,能够生长,能够发育都离不开大道的帮忙,但是大道却不占有万物,不主宰万物。
老子《道德经》中的三句话总结一下,就三个核心意思:
第一,万物是大道所生,为道所养。第二,道对万物不占有,不主宰。第三,万物为道所生,最后还会回归于道。就是一个循环,是一个从一到多,再从多回归一的循环变化。
03
我们参考了老子的教诲,就可以理解关尹子的话,他是想告诉我们:
我们人和天下的万物都是大道的作品,我们没有能力创造和改变大道,人能做的只是去遵循大道的意志,不能背道而驰。
2020年5月10号精读这则《关尹子》,我写了一小段心得:
道能生,能灭宇宙中的万物,万物却没有办法生道,灭道。也就是说,是无生无灭的,我们只能认识,但却没有办法左右它。
人最智慧的选择,应该是设法体道悟道行道,绝对不要背道而驰,不要逆道而行,去走邪门歪道。
在大道面前妄自尊大,都会被狠狠地教训和收拾,因为人没有能力左右大道。
人活一世,最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应该是,从万变之中看见那个不变的存在,从复杂之中摸索到那个简单的规律。
能够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生命的本真。其实,这跟佛家讲的心,王阳明讲的致良知,本质不是一回事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不太一样的《道德经》读法(六)
老子指微 - 第四章
道家解读《道德经》,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浴神不死,大道至简
二十句总结《道德经》,精华全在这里!
老子说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什么意思?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