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始经启示录010:一念不动,方可见道
导读
关尹子为什么告诫我们不能对大道有喜爱、观察、追逐、谈论和思考?怎样理解“心既未萌”的状态?为什么说圣人悟道不离五行,但是能做到心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为什么说修行和悟道的关键在“止念”?现代人为什么最好学习一下闭目观心?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我们一起来精读《关尹子》宇篇的第九章。
关尹子曰:无爱道,爱者水也;无观道,观者火也;无逐道,逐者木也;无言道,言者金也;无思道,思者土也。惟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01
第一步,咱们还是用现代的家常话,翻译一遍。
关尹子说:
不要刻意地去喜爱大道,对大道的刻意喜爱,就相当于五行之中的水;不要刻意地去观察大道,对大道的刻意观察,相当于五行之中的火;不要刻意地去追逐大道,对大道的刻意追逐,就相当于五行之中的木;不要刻意地去讲解大道,对大道的刻意讲解,相当于五行之中的金;不要刻意地去用大脑思考大道,对大道的刻意思考,相当于五五行之中的土。
只有得道的圣人,能够做到不离后天的五行,同时又不受五行的迷惑与束缚,从而不脱离自己先天的真性,能够保有大道。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产生的时候,道就已经在他心里了。
最后这句话“心既未萌,道亦假之有的人解释为,私心杂念没有产生的时候,大道也是假借来的。
还有的人说,心没有不产生任何私心杂念的时候,大道本来就在那儿了,我们可以相互参照一下。
02
读了这段经文,首先让我们想到《西游记》当中看到的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关尹子告诉我们,不要爱道,不要观道,不要逐道,不要言道,不要思道,因为这些都只相当于五行中的一行。也就是说,都是有偏颇的,都是不完整的,都容易被我们内心的主观给扭曲的。
我们再来聊聊三界和五行,佛家讲的三界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至于这三界怎么解释,怎么分别,大家去查百度,我没有这个本事说清楚。
道家也讲三界,天界、地界和人界。
那么五行呢?是中国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种最最基本的元素。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管有多复杂,最本质都是这五种元素构成的。
而且听过《易经》课,读过《易经》方面的书都知道,万事万物最后都能够化到五形当中。
我们人身上有五官,地里边能够长五谷,腔子里面有五脏,我们吃的东西有五味,世界有五色,而这一切都直接对应着五行。
比如说,黑色和咸的味道,五行属水;绿色和酸的味道,五行属木;红色和苦的味道,五行属火;黄色和甜的味道,五行属土;白色和辣的味道,五行属金。
听过四柱命理课、风水课、梅花易数课,或者是六爻纳甲,这些所有跟《易经》有关的课,就会明白一件事,都离不开五行。
03
我们读这段经文,最主要要理解一件事情,关尹子谈五行,说明还是在分别。而先天的大道是没有分别的,五行是后天的。
只要我们人还在谈道和非道,谈大小、对错、善恶的种种分别,那我们就落在了后天的五行之中,就落在了三界之中,我们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感悟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大道,没有分别的大道。
所以这段经文,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为,关尹子告诫我们要去掉所有的分别心,只要有一点分别,一念的分别,我们就背离了大道。
04
2020年5月精读这段经文,我写了一小段心得:
一念不动,方可见道。有爱就是有念,有观必然有念,有逐往往是先有念,有言即是言念,而思更是一念逐一念,念念不断。
只要是六根没有停止和六尘的接触,没有让一念接一念的心,回归无念的极致平静,人是看不透自己的,看不透世界的,悟不到大道的。修行的功夫,就是止念的功夫。
人为什么会爱呀?爱本身就是个念头。去看的时候,想看,看的过程当中,看了之后脑子里一定会有念。
追逐的时候,那就更不要谈了,那更是一个顽固的念头。谈论的时候,谈论的还不是一个念头吗?而我们在那里思考,是不是此起彼伏?一念接一念?
但是,要想真正的感悟到大道,应该停止所有的念头,这恰恰是最难最难的。
05
我自己有过一点内观的体验,也曾经非常短暂的感受到了一念不生的清净。但是就是做不到管控自己的念头,就是没有办法能让自己快速的回归静定。
也正是因为有了一点点内观的经验,所以才明白了学者和修行者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可以读关尹子,读老子,读庄子,但最后一定要把这些书本放下,再把生活当中的琐事放下,给自己留出一点点时间,闭目观心,让心回归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庸静定状态。
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够对那个没有任何分别的大道有所领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专、精之法
我们继续看尹喜的《文始真经》。
戏说老子 38---52集
戏说老子第三十四集:道之终不自大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道家入静的五个层次和七个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