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刚经启示录025:拜假佛是为了见真佛
导读
我们该怎样理解佛陀的三十二相?既然活生生的真佛形象都不能执着和盲目崇拜,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到寺庙里去拜泥塑的假佛形象呢?为什么说对泥塑假佛形象的礼拜有助于帮助我们“见到真佛”?为什么说《金刚经》带给人的利益甚至远超过荣华富贵?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来精读,《金刚经》如法受持分第13篇的最后一小段,先看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01
在翻译这段经文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经文当中的一个概念,了解啥叫三十二相。
《图说金刚经》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解释: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是转轮圣王与佛的应化身,圆满具备的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象,此处是指佛陀身形殊胜圆满的应化身。
这段文字还不是那么太好理解。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佛陀在世的时候,相貌上有多处是我们普通人没有的。
他的相貌比我们普通人更加完美,更加殊胜。不像咱们普通人不是这里不好看,就是那里有缺点,不协调。
用今天的话讲,很多人要么想着整容,要么拍个照片还要p图。佛陀他既不需要整容,拍照片也不需要p图,就非常的完美,非常的殊胜。
我们想想看呢,今天也会因为某个人耳垂长得特别大,或者脸长得很圆润,或者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就称他有佛像,或者说他像一个弥勒佛,这样不就更好理解了吗?
通俗一点说,佛陀他因为多的修行,已经让自己的外貌体态显得无比庄严和殊胜,是我们普通人不可比的,只要见到了他自然就会生出敬意。
也就是我们可以把三十二相,理解为佛陀超出我们普通人在形象上的殊胜之处。
02
好,我们下面仍然像以前一样,用现在的家常话把佛陀和须菩提之间的对话翻译一遍。
前文佛陀通过提问和启发须菩提,告诉他,告诉现场的其他弟子,也告诉今天的我们,小微尘,大世界也都是相,不能执着。
然后他又继续向须菩提提问,而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成是这堂课的一个小测验,考一考须菩提,也考一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无相和无住的本质。
佛陀问:“须菩提啊,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能不能通过佛的三十二种相貌上的殊胜之处,来认识和领悟如来的本性呢?”
须菩提不愧是解空第一,立刻回答:“不能啊,世尊,不能通过佛陀的三十二种殊胜之相来认识如来的本性,因为如来您所说的三十二相,只是为了度化众生因缘和合而显现的一时的假象,并不是如来那个不生不灭的法相本身,只不过是暂时假借一个三十二相的名称而已。”
佛陀一看须菩提真的是彻底领悟了无相的空性本质,立刻就又向他,也向大家强调了一下重点。就相当于今天在课堂上的老师敲黑板画重点一样。
佛陀说:“须菩提呀,如果有这样的善男子或者善女子,能够用像恒河里沙子数量那么多的身命,来舍命布施,帮助其他众生,功德自然是很大的。
但是还不如另外一种人的功德更大。他们完全相信理解、接受并且行持这部《金刚经》,甚至可能只是受持信解其中的四句偈语而已,并且积极地为他人讲解经文,帮助他人领悟空性,也能够做到无相和无住。那么,他所得到的福德,是远胜于前面所说的用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的善男信女的。
其实这一小段经文重点还是两个,第一个,佛陀本人的形象也是相,也不能执着。第二个,继续告诉我们,通过法布施帮助别人领悟空性。功德要比有形的财布施,甚至身命布施更有价值,功德更大。
03
我们把这段经文读完了,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佛陀本身的三十二种殊胜的形象都是假象,不能执着。
也就是说,真佛都不能执着形象,那庙里的泥佛不更是假象,更不应该执着吗?那既然庙里的泥佛是假像,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拜他呢?
这里边就有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借假修真
虽然读了2000多遍《金刚经》,虽然领会了佛陀讲的无相,但是每次到庙里去,仍然照样给如来佛,给无量寿佛,给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磕头行礼,为什么?
一是可以通过对庙里面佛的礼拜让自己做到放下自我让自己内升起敬畏。
第二点,通过去庙里拜假佛,我们可以有机会,有条件读到真经。
我第一本《金刚经》,就是在南京的庙里面拿回来的,由此与《金刚经》结缘,与佛陀结缘。
第三点,佛家的高人总是告诉我们,我们都带着很多往生往世的业,通过跪下来给庙里的泥佛磕头,我们可以进行消业,抵消掉往世的一部分业力,可以为自己积累福报,可以让咱们减少贪嗔痴慢疑,可以增加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增强对歪理邪说的抵抗力。
因为我们拜了庙里的泥佛,我们接触了真经,我们了解了真法,我们对邪法就有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
第四点,我们通过拜佛,通过读佛经,慢慢地相信了佛的话,也就愿意按照佛的告戒去修行自己。
每一次拜佛,都相当于要去面对自己的老师,如果进步不大,自己会脸红。每拜一次佛,就会给自己一次信心,就相当于给自己一次鞭策。
第五点,如果我们拜佛的次数多,同时不执着,又能够去愿意花精力去读懂佛经,去修行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变可能会发生质变,有可能让自己领悟到那个最最本质的空性,甚至是明心见性。
这样的话,人就不再那么着相,就不再那么分别,就不再焦虑,内心就会变得出奇的平静和安宁,这本质不就是离苦得乐了吗?这不就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好的回报吗?
04
所以2000多遍的《金刚经》读完了之后,我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佛陀他老人家,能够亲近这一部价值连城的《金刚经》。
《金刚经》读的这么久,又读了非常多的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的解读,自己感觉这部经其实没有那么深奥和难懂,只不过是2000多年前印度两位智者之间的家常对话而已
第二,《金刚经》并不玄乎,也不迷信,他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宇宙人生的常识和真相。只不过是这个常识和真相,我们普通人因为被欲望遮蔽,不容易一下子领悟和看到而已。
还有如果我们金刚经读得多了,慢慢地领会了佛陀的告诫自己内心的计较,分别就会大大减少,烦恼和焦虑也就慢慢消失,这样的人生不是比荣华富贵,更令人向往吗?
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的解读来对佛陀、对《金刚经》产生信心,产生兴趣。
自己去读一读,也能够获得一些心灵的宁静,而这份难得的宁静,是比感官欲乐的满足更难得的奢侈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说《金刚经》
牢记《金刚经》中四大名句,功德无量!
修行,不是在庙里敲着木鱼、念着经文,才算修行
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
读·蒋勋|无梦寺:此身不在,微笑长留
2013.9.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