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始经启示录107:贤愚真伪皆由识生

导读

为什么关尹子告诫我们,不要对其他人真伪贤愚太当真?为什么说人是大自然当中最善于伪装,最善于变心的动物?为什么说大奸似忠?为什么说有了立场,就一定会丢掉客观?为什么各家的圣人都强调不分别,不执着?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我们一起来精读《关尹子》鉴篇的第13章,先读经文。
关尹子曰:贤愚真伪,有识者,有不识者。彼虽有贤愚,彼虽有真伪,而谓之贤愚真伪者,系我之识。知夫皆识所成,故虽真者,亦伪之
01
关尹子告诉我们说:
所谓的贤良和愚昧、真诚和虚伪,有的我们是可以识别的,有的我们没有办法识别。
就算是别人有贤有愚、有真有伪,而认他们是贤是愚、是真是伪的,只不过是我们的意识而已。
既然知道了这些判断,都不过是自我的一种意识,所以,即使对方真的如自己判断的一样,我们也不能太当真,因为意识本质是虚幻不实的,不能执着。
02
读了这一段经文,我们第一时间应该领会贤愚真伪是没有办法绝对看准的。
我们看影视剧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台词:我真是瞎了眼,看错了你
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说: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看人特别准,绝对不会错,你就可以直接判断他已经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这样讲,就已经有了我,有了我也就有了立场,有了立场也就有了好恶,有了好恶也就有了私情,有了私情就没有办法做到所谓的客观。
03
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尚书》,其中有一篇《大禹谟》记载了古代圣王在禅让帝位时给继任者的16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第一句话,就告诉管理天下的人,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危险的存在。
所以,对人心的危险性要有最深刻的认知和重视,否则容易出问题,容易吃苦头。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就会发现,人是大自然当中最善于伪装的动物,也是最善于变心的动物。
咱们看到有人很贤德,但不太容易看出来这个人,说不定是小人,他的贤德是装出来的,是为了实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奸似忠
而在政治混乱的时候,有很多贤德之人反而会选择装疯卖傻。
所以,贤愚真伪,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准的。
04
《红楼梦》第一回当中有两句话说的特别经典: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们身上六根所能够感知到外在的人事物,形成的六识都是虚假的幻想,不能太当真。
只要当真,我们就会产生执着,只要执着,就会把我们卷入烦恼的漩涡。
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所有的智者都能够认知到这一点,都能够突破我们普通人内在顽固的分别心和执着心。
05
咱们从《关尹子》鉴篇的第12章,也就是上一章当中已经知道了,人的意识本质是情,情是由心生的,心动了才会有意识,才会产生情感。
所以,我们应该再回头读上一章,尤其是仔细去揣摩和咀嚼“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这句话。
不管咱们遇到的人、事、物,是真好还是假好,是真坏还是假坏,都要告诉自己:
这是暂时存在的幻想,注定是要变掉的,这只是自己的意识在分别,不能太执着
尤其是能够以旁观者的心态去接受、去面对、去处理,能够做到平静地提起,再平静地放下,人的心就会自由了。
烦恼的源头,是我们的意识和分别。
如果我们少了分别,对外在的人事物不喜不厌、不贪不恋甚至连自我的概念都泯灭掉了,人不就得大自在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心见性”
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
​道法之根本
万千众生,感觉都是怎么来的?
“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话?
离心意识才能解决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