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始经启示录146: 怎样面对自己的面目全非
导读
道家圣人关尹子讲,最要好的朋友,多年不见,再相遇彼此会认不出来对方,是想说明什么?为什么儒释道三家的圣人都特别强调研究面对变化的智慧?面对变化,为什么有人无穷无尽地焦虑,而有的人可以看破放下,获得自在?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精读《关尹子》釜篇的第十三章,也是这篇的最后一章,先读经文。
关尹子曰: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如雀蛤鹰鸠之化,无昔无今。
01
关尹子告诉我们说:
两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儿,分开很多年后都长到了壮年。两个人在路上相遇,都不会认出彼此来。
成为莫逆之交的两个壮年之人,彼此分开很多年后,到了老年,在路上互相遇到了,也可能彼此不认识。
这就和雀与蛤、鹰与鸠之间的变化一样无常,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02
这一章最后的一句话,是有两种不同理解的。
很多书的原文:如雀鸽鹰鸠之化,无昔无今。而不是我刚才读到的“蛤”,海里的生物。
意思是讲人的形象变化,可以让当年最好的朋友都认不出来,就如同鸟类的形象变化一样无常,这符合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雀鸽鹰鸠四种都是鸟类。
而元代高道牛道淳道长,在他的《文始真经注》中,则按道家的另一部经典《化书》的说法:蛇化为龟(音频此处有误),雀化为蛤是也。
又引用了道家经典《列子》当中的说法:鹞化为化为布谷,布谷复化为鹞是也。并且认为布谷者,即鸠之异名也。
牛道长的解读就是,雀入水以后变为蛤,原来在天上飞,现在跑到水里去了。鹰和鸠之间也是相互变化的。
这种说法和我们现代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也不太符合生物学的常识。
我个人没能力,也没有兴趣判断谁说的更对,只是把这两种说法,都列出来给大家做参考。
03
我觉得咱们更应该多去咀嚼一下,关尹子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那就是,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无常的!时刻都在变化之中的!最后都会变得面目全非的!连从前最了解你的人可能都不认识你了。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变永远不变。
佛家的圣人,道家的圣人乃至儒家的圣人,都在强调这个变,研究这个变。儒家和道家共同的经典《易经》,研究的就是变。
04
如果我们想想看,反思一下自己,再看看身边的人就会明白:
咱们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看不透这个“变”字,不能够接受自己和外在人事物的变化。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万物说变就变的现实,不容易理解,也不愿意接受,总想要让注定会变的人事物永远不变,所以就只能是失望、痛苦甚至是绝望。
而能够看懂万物注定要变,一切都是无常的人,就可以在心理上放下与变化做心理对抗的焦虑。
反正都是要变的,你和他对抗毫无意义。不接受,不顺从,只能是自己折磨自己。
05
我们读懂了古圣先贤的经典就会明白,其实关尹子这段话当中隐藏着一个最大的秘密。
我们普通人总想不变,不能接受变化,原因在于我们根本就没看透万物万变之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
牛道淳道长说:如此形虽变,性无古今也
那些体道、悟道、与道合一的智者看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生和灭,有的只是形态上的不断变化而已。
没有数量上绝对的增多,也没有绝对的减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垢,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净,有的只是变来变去的外形而已。而生命的本性则没有生死,一直在那里。
因此他们就不再对生死、得失、荣辱、爱恨而挂怀了。
因为看破,所以放下,又因为能够放下而获得了心灵的自在。
06
我们能够看懂自己生命本来的存在,也就是佛道两家人常讲的性,是永远不变的,咱们也能做到处变不惊。
所以呢,真地读懂了关尹子的话,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己的变化,别人的变化,外在所有的变化都是正常的,如果不变才不正常。
第二个,平静地接受一切变化。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心,千万别动,别跟着跑。
真正能做到无住、无执,能够达到离相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内心不再向外在的人事物进行攀缘。
尽管做到非常难,但是假如说咱们能够努力做到了,咱们也就不烦了。
如果做不到呢?烦恼就会没完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这世上的万物怎么会有不变化的呢?
《庄子•达生》| 其天守全,其神无郤
关于“道宗四经”
关尹子
【奋斗】知识帝来了!老子与道——全方位立体化分析
“寂”在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流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