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启示录100:为什么要以天地为师
导读
我们该怎样理解中庸书中讲的天地之道,只有一个诚字?为什么想有大成就,最好以天地为师?那些伟人和圣人,哪些特征是与天地合其德?为什么说只有心变得简单,人才能看清和应对复杂的局面?又为什么说诚的前提是放下自我?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子思先生在《中庸》的第二十六章中告诉我们,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也就是一个“诚”字。
而且,还为我们详细地剖析了天地之道博、厚、高、明、悠、久的特征。
那我们今天要追问一下自己,该怎样去理解这一章当中讲的天地之道?对今天我们在社会当中做人做事,甚至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帮助?
01
我现在把自己三月份就这个问题的思考,写下的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天地之间,大千世界,表面上看是纷繁复杂,而且千变万化。
但是,复杂的表面背后,有一个极度简单的规律和法则,所以,才能够做到杂而不乱,才能够做到生生不息,天长地久。
世界表象上是多,而本质上是一。万物,是从一而多,再由多而一。也就是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
这样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万物的源头和它最后的归宿能让事物从一而多,再由多归一的那个力量,那个存在,虽然无形无相,但是亘古不变。
02
万变之中不变,能由一而多,再将多归而为一的这种神秘的力量,以及它的法则和规律,就被我们尊称为道。
中国文化的源头,古老的《易经》,本质上就是把万事万物归纳归纳再归纳,从形象的万物到六十四卦,再归纳为八卦,把八卦归纳为阴阳二爻。
道家的圣人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儒家的孔子说“一言一阳之谓道”。
世上有万物,但每一物都是一阴一阳交合而生成。万物是多,而万物生成的根本则是一。
万物随时生,随时灭,千变万化,但变化的特征,则是一。只要是物就一定会变,只要是变就一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
日升一定会日落,月圆就一定会月缺。四季交替有序有信,绝不欺人。
03
之所以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就是这个“诚”字,是因为天地运行的法则从来不变,就在那里,能否认知和领悟到,那是人自己的事。
天地生万物养万物,最后又灭万物,但本身没有任何偏爱。认为事物有好有坏之分的,是我们人心造成的。
天地对万物是一视同仁,没有我们人心种种的分别、好恶、取舍和执着。
人要想让自己有大成就,最好的榜样就是头顶的苍天和脚下的大地。
要时刻告诉自己,天地是吾师。要学习天地的真诚无欺,要学会天地的无私,要学会天地的简单规律。
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能够用简单的法则去面对和处理复杂的局面。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让自己的心变得简单、清静、真诚,最后做到极致的真诚,这样就能够看清自我,也能够看清万物的本来面目。
领悟万物是我,我是万物的根本事实,从而能够真正做到放下小我,担起大我的使命。
用天地之道去成就天地之间的万千生灵,就会慢慢让自己变得高大、光辉、宽广、厚重,最后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圣人境界。
04
分享完了三月份写的心得,我们再简单的延伸和总结一下。
人要想有大成就,就必须得成就更多的人,甚至能够拯救更多的天下苍生乃至普通的生灵。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天地之德,就必须向天地一样无私、无我、无偏爱,能够让自己复杂的心回归简单。
自己的心回归简单之后才能够看清复杂的世界,才能够去应对复杂的局面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放下自我成就天下人的,那些大人物、伟人、圣人都有这个特征。
如果有了私心,有了过度的个人喜好,那么就背离了天地之道,最后就容易出问题。
看看历史书,再看看我们周边那些起起伏伏的人物,我们就会明白这一点。
归根结底一个字:诚。而诚的前提是放下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圣解(八十七)
《中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第二十六章|《中庸》没有那么难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大公无私反而能够成就自我
《中庸证释白话》5
《周易》中的三句经典名句,句句醍醐灌顶,值得你一读再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