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启示录022:普通人才喜欢争对错,圣人是自我认同
导读
庄子为什么说最开始的时候,万物没有区别?又为什么说有些事物根本没办法分辨?为什么普通人喜欢证明别人错来炫耀自己对?为什么说圣人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为什么说所有的分别都是人在自作聪明?所谓的定律也都是人自以为是?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继续精读庄子《齐物论》,今天还是只读一小段。
01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02
先用家常话把它翻译一遍。
其实大道、真理,本身从来就没有彼此分别的界限,而人的言论也从来就没有永远不变的是非定论。
是因为人们非得要争论出一个是非,证明自己正确,才划分出了很多的界限。
就让我来说出这个界限吧。
物理空间上有了左和右的分别,人际关系上有了上下、尊卑、亲疏的分别,而且各有各的义礼和要求。
在思想理念上有了是非对错的分别和争辩,在社会活动中有了优劣胜负的比较和竞争。
这就是人们日常争来辩去的八种分别的界限,也叫做八德。
天地六合空间之外的事物,因为无法被感知,圣人只是存而不论。也就是用心体悟,暂时搁置,不会去发表议论。
而对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的事,圣人虽然会加以研究,但却不会随意评说。
一切春秋史书,也都只是先王治理社会的记载,圣人们会有所论说、评价,而不去比较和争辩。
所以说,天下的万事万物及其道理,有能够被分别的,就一定也有不能够被分别的。有能去辩论的,也就一定有无法辩论的。
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体道、悟道、与道合一的圣人能够洞察本质,能够包容接纳一切,不需要向外表现。
而不明大道的普通人则会不停地分别与争辩,没完没了,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向别人去夸耀。
所以说,只要是在争辩,一定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看见的一面,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片面。
03
2021年8月13日,精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写了两小段心得,第一段心得的小标题是所有的分别都是人自作聪明,所有的定律都是人自以为是
站在造物主的立场上看,天地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的整体。
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因为人的智慧不够,看不透这个秘密。
为了认知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便对原本整体浑然的世界,做了种种人为的分割,有了分别、分别、再分别。
有了分别以后就一定要有是非善恶的判断,进而也就产生了取舍和争斗。
人类将认知人为地切割成多种学科,每个学科又有各种流派,每个人都只看到了局部,却以为自己见到了整体。每个人都只认知了表象,却以为自己触摸到了本质。
于是便弄出很多定理或者权威的判断,甚至被认为是公论。
其实,这个世界最最根本的内在,是没有办法去分辨,没有办法说清楚,也没有必要去分辨和说清楚的。
如果把时间拉长,就会看到所有的分别和判断,都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04
我当时写的第二段心得的小标题是圣人自我认同,愚人喜争对错。
领悟大道的圣人,自然知道最最本质的存在,最最神秘的力量是说不清,也不需要说的,所以只挑暂时能说清的去说。
而且还知道世事多变,所以不会把话说死说绝,不会百分之百认同,也不会百分之百去否定,对于别人的误会、曲解乃至争辩,也都不会往心里去。
最有智慧的智者,只是对人事物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记录和点评,但不会认定什么绝对正确,什么绝对错误。
因为时空条件一变,很多原来看起来好的东西会变坏,而所谓的坏也可能转好。
智者们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自己判断自我认同,不像我们普通人必须要靠争辩,证明别人错来证明自己的对。
一个人执着于对错之争、人我之争,并且为此而动气,只能说明自己的智慧不足。
05
不管是庄子想告诉我们的,还是我这两篇心得想要表达的,都是想告诫自己:
最最本质的存在,最最究竟的真理,人是说不清楚的,也没有必要说清楚。
如果我们还在分别,还在计较,还在跟别人争,只能证明我们的片面和愚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齐物论》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站在高维度看世界
万物之外
搞明白这20句,《庄子》你就读通了
《庄子》第四天 万物齐一
《庄子》优游自得的哲理
《庄子》导读(八)——《内篇 · 齐物论》1.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