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启示录055:天下再大,真理也就只有一个
导读
滕国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滕文公,为什么在出访的途中两次拜访孟子?他为什么一下子理解不了孟子的思想?孟子又用怎样的方式启发他?孟子说“道一而已矣”,与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是一回事吗?我们该怎样理解?孔子和老子对于这个问题又有怎样的论述?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精读孟子《滕文公上篇》,先读第一章。
01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
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02
我们还是先用今天的家常话,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
滕文公还在做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路过宋国的时候见到了孟子。孟子重点向他讲解了人性本善的道理,而且言谈之间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滕国的路上又去见了孟子,孟子对他说:“
太子你是在怀疑我说的话吧?天下的真理实际上只有那么一个而已呀!
齐国的勇士成覸曾经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呢?’
孔子的弟子颜渊也曾说过:'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真想有所作为的人,也都应该像他一样。’
曾子的学生,鲁国的贤人公明仪,也曾经讲过:'文王是我们师法的榜样,周公这样说难道会是欺骗我们吗?’
现在的滕国土地截长补短,算下来也该有方圆五十里了,还是能够治理成一个很好的国家的。
《书经》上说:如果药吃下去,不能让病人头晕目眩,这个病不可能完全治好。“
03
我们读完了也读懂了这一段文字,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小国的太子,为什么要两次去见孟子呢?
滕国在当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中间,在你争我夺的战国时代,日子肯定是不太好过的,说不定一觉醒来就被别人给灭国了。
滕文公的父亲定公还在世,虽然当时还只是太子的身份,但这个国家很快就要交到他手上进行治理了。
他应该是一个很有使命感,很有长远眼光,能够从长计议,能够居安思危的接班人,所以才愿意出使楚国的路上去拜访当时特别有声望的大儒孟子。
孟老夫子向他强调人性本善的思想,张口闭口都是尧舜的交流方式,肯定让他一下子难以理解,感觉和时代现实相差太远。
用我原来在东北学到的俏皮话说:松花江水好喝,但是远水不解近渴您老人家说的确实是有道理,但是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呀。
但是他最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没理解但是也没有轻易地去否定,更没有轻易地放弃,而是利用返程途中路过宋国的机会再见孟子。
别说一个很快就要做国君的太子,今天生意做的不咋太大的老板,又有几个能有这种谦下、好学、敬人而又能够刨根问底的精神呢?
滕文公这个“文”字,应该是他死了以后的谥号。历史上能配得上这个“文”字的国君,皇帝数量真的不是特别多。
可见他在年轻的时候,德行学问就超出了和他同类的那些太子与诸侯。
04
那我们还要再问,孟子他怎么就能一眼看出对方的心事呢?他引用的那些名人名言,是想告诉滕国的太子什么道理呢?
当时的孟子已经是老年人了,不仅早就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了,而且更是阅人无数。尤其是和那些拥有权力的执政者们反反复复打过N多的交道。
老人家一看这位大太子又来了,应该立马就知道自己的话,对方没能完全明白,更别谈相信和照着去做了。
跟他讲人性本善,可他看见的却是满眼争名夺利的罪恶,你跟他讲尧舜之道,可眼下各大诸侯全都是反尧舜之道而行之的。
理想和现实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第二次见面,孟老夫子先发制人。一开始就替对方说出他心中的那个字,没等对方反应,孟子就直接告诉对方“夫道一而已矣”。
然后先拿齐国勇士成覸的话,告诉这位太子,你也会是一国之君,别人也是一国之君,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想这应该是想提醒当时的太子,将来当了国君,要有底气平视其他大国,要有自信。
然后又引用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话,等于明确地告诉这位太子,别把尧舜想的太高、太远,不可企及。
连穷得叮当响的颜回,都有像尧舜这样的大圣人学习和看齐的勇气与信心。你身为一国未来的君主,自然也应该更有勇气和信心才对。
然后再引用鲁国贤人公明仪的话,肯定周公让大家向文王看齐的号召。
周文王当年也很弱小啊,也很受气呀。他能与人为善,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诸侯,才会为周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朝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言外之意,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们滕国很小,当年周文王的封地也很小啊。你们滕国现在很受气,那当年文王比你更受气呀?
小国是可以变成大国的,弱国可以转化为强国的,关键是要学习和推行那些圣君的善政。
用今天的话讲: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努力,不争气。孟子没有讲出孔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那样的非常直白的金句,但话里明显是有这个意思的。
国家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善有恶,就算不能做一个强大的国家,那就先去努力做一个小而强,小而善的国家。
既要能够面对骨感的现实,又要有对未来丰满的理想和希望。
根据历史记载,滕文公不仅听进去了孟子的话,而且也付出实践,要不然他身后也得不到这个“文”字的谥号。
05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还应该问一个问题:孟子讲的“道一而已矣”,该怎么理解?
如果我们读过《论语》就会发现,孟子讲给滕文公的这句话,和孔子当年讲给弟子曾参的“吾道一以贯之”非常相似。
我们没有办法去找两位大圣人求证,但是也可以学着孟子的方式,用引用名言的方式,一起来理解。
孔子说过“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天道真理,都是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既对立又统一的。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执政者想要政权稳固,就必须要通过对老百姓的爱护、保护,来换取他们对自己执政的拥护,否则就是不道,就会伤害执政者的执政根基。
老百姓没有了获得感与安全感,执政者的安全感、成就感,也就成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老子还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还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世上所有的存在,都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
大国强国不遵天道,就会变成小国弱国甚至灭国。小国如果有道,也能够慢慢地变成大国和强国。
我在两千年后猜测孟子讲“道一而已矣”,是想让滕文公明白,大道、真理是超越时空而存在的。
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要遵守的都是那一个道,没有分别,都是要执政者和老百姓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成就,合一互补,对等平衡。
无论大小强弱,这样做就是有道。不这样做,就是无道。而无道最后就会遭到天谴,走向衰败和灭亡。
06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也是一样的原理。
努力地去帮助员工、帮助客户、帮助供应商,老板自己才能够越做越好,路才能够越走越宽
否则,就是在给自己前进的路上挖陷阱,就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今天,我们哪个人身边没有很多活生生这样的案例呢?
读完孟子对滕文公的教诲,让我们再读三遍孔子的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点击下面#孟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孟子启示录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卷5滕文公章句上诗解1三年丧礼君子德风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道性善
《孟子》研读第12讲:滕文公(上)解读1
第12章 曲折道路 艰难历程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 编卷五十五 孟子五
四书蒙引 卷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