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三)

《科学史教篇》(1)

全文简介:作者本着“解放国人愚昧思想,培育国人科学素养”的宗旨,围绕“科学”二字展开论述。上至希腊罗马,下至近代,大致粗略地介绍了西方科学的发展史,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全面的观点来介绍科学——包括与实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足见先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思考、积累之深。

1.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现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于社会。继复流衍,来溅远东,浸及震旦,而洪流所向,则尚浩荡而未有止也。

为科学下定义: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地不断探索和运用。科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其带来的生产力变革 ,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大变革。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和科技变革脱不开干系——上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下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信息技术,与之而来是社会巨大变革。

可惜中国向来轻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大都源自西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科学发展的洪流将继续前行,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一刻,科学的发展也不会停止。


2.特以世事反复,时势迁流,终乃屹然更兴,蒸蒸以至今日。所谓世界不直进,常曲折如螺旋,大波小波,起伏万状,进退久之而达水裔,盖诚言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认识真理的历程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

3.造成人类无知的四个原因是:一、崇拜权威 二、因循守旧 三、固执偏见 四、狂妄自负

造成学术衰微的四个原因是:一、观念的不确定性 二、经院学派的繁琐哲学  三、神秘主义 四、单凭热情而不理智的主观臆断。

学术研究的可贵之处便在于: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不偏信,不盲从。我们所了解到的,除去自己亲身经验外,永远只能局限于别人所告诉我们的。别人告诉我们,不见得都是正确的,即便他冠以自己“专家”“权威”四字。也没有绝对的真理,他人的思想顶多供我们参考和思考。我们之所以阅读书籍,根本目的在于引诱我们的头脑思考。

中国自古有"重古"思想,似乎凡是都要看先例才好下手判断。这是“套在靴子里的人”,是可悲可叹的。殊不知时代永远在变化,因循守旧的结果只能是活在过去,被时代所淘汰。

固执偏见,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个贬义词。倘若他坚守的是真理,我们又该说他是真的勇士——“众人皆醉我独醒”“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不为世俗的喧嚣和排斥所干扰”。但怕就怕在他守住的是个“死理”“谬论”,还生发出上面那种思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我们能才说他冥顽不化。凡事都有两面,这当中的尺度还需自行多加掂量。倘若一不小心“剑走偏锋”,有会落得一个“固执”的名头。这把握尺度便是实践——唯有实践出真知。真理必定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狂妄自负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确实有狂妄的资本,有两把刷子这才狂妄的起来:另外一种是无知导致的,明明一无所知,反倒是这无知壮大了他的胆子,自以为是低凭着自己多了解些东西,就不把人放在眼里,谁的话都是错的。

关于单凭热情而不理智的主观判断,我们得分开来看。首先热情是必要的,而且是好事。倘若连热情都没有了,接下来一切的探索也就沦为空话。就算是有探索的行动,那也是外界所施加在他身上的,他的探索必定是如同行尸走肉般,麻木而排斥着,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因而热情是必要的,这明你是真心喜欢做着的这件事,乐此不疲,满怀激情;你的动力是持续、似乎永无尽头的,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而非外界所施压的。


4.英之郝胥黎,则谓发现本于圣觉,不与人之能力相关 。如是圣觉,即名曰真理发现者。有此觉而中才亦成宏功,如无此觉,则虽天纵之才,事亦终于不集,说亦至深切而可听。

圣觉:即灵感。

灵感,说不与人的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凡夫俗子都能产生灵感,这是合理的。灵感,我们姑且将他视为解决某件事时的突发的异想角度。这灵感的产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一旦来临,挡也挡不住,必须及时抓住,否则转瞬即逝;乃至工人在做工的时候,遇到一些小麻烦,如何解决,解决得妥善这也需要灵感的爆发。但灵感是否必然产生,这是需要积累和机遇的,两者缺一,灵感便难以产生。

灵感是需要积累的——科学家在攻坚克难遇到瓶颈期遇到的灵感,以及作曲家偶然响起于脑海中的美妙旋律,必定是建立在他所掌握的丰富知识上。倘若这灵感降临在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人身上,无疑于“对牛弹琴”,反倒是浪费这不易来的灵感:当然这是不存在的,一个从未接触过相关领域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产生灵感?灵感的产生,必定是需要丰厚的积累之上。由于灵感具有飘忽不定,偶然性极强,我们也不知道让他如何降临。唯一能够做的,是继续积累自己的知识,为迎接他的到来做好准备。等到他真正来临的那一刻,你应当是欣喜若狂的——这是机遇,上天所赐予你的礼物。

5.菲涅耳以力数学之研究有名,尝谏其友曰:名誉之心去已久矣。吾今所为,不以令誉,特以吾意之嘉受耳。其恬淡如是。故科学者,必常恬淡,常逊让,有理想,有圣觉,一切无有,而能贻业绩于后世者,未之有闻。

我们常常说:要淡泊名利。这无形中透露出一种无助和无奈——因为我们很难做到,否则也不会常常提起。是的,功利化社会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专有词,古人汲汲于名利者早已有之,只是到了现代,更加突出罢了。淡泊名利的人是独立的,因为他不需要或者说是不屑于社会给予他的评价——什么名利,不过是社会所赋予的。他们所在乎的,是这件事是否符合本心。意识到这一点,淡泊名利似乎很简单了。倘若这样,为何到现今还要常常提起“淡泊”两字呢?

因为我们和周围的人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越来越成为“社会人士"。让我们脱离名利,做到像庄子那样"齐生死",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除非我们已经做好了孤独和贫困的准备。当然,淡泊者也不见得非得沦为贫困——毕竟必须有生存这才有生活。淡泊者当然也可以有一番成就,只是这成就或许并非出自主观愿望,反倒是能力的客观使然。保持一颗淡泊的心,只是有助于我们更加能够接近目标的本身,摈弃它所带来的附着物和干扰,从而更有助于专注于目标的实现。

也并不是说追逐名利有什么错,恰恰相反,追逐名利正是我们积极入世的动力——正因为有名利的奖励,才会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名利是人生需要的,毕竟比起没有志向和目标的人,有着一个奋斗目标,还是一种幸福。但名利又不是必需的,过度的追求,有时还会成为一种羁绊——容易丧失自己;忘记初心;容易让人变得不择手段,丧失人伦......总之,名利二字,需要辩证看待。淡泊有淡泊的境界,他们心中获得自足、自由和幸福,定然是逐利者难以得到的;而逐利者在名利实现的那一刻的满足和成就感,也是淡泊者无法体会到的。如何选择,全是个性的使然和个人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诚、稳、耐、砥、度“五字”说做人
人要活得好,需要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 笑看人生
人活得越简单越快乐,人越淡泊越开心
淡泊名利,心自安然[心情美文]
人生只有淡泊名利,才能简洁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