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老师讲《论语》:《为政》第七章

第二篇《为政》第七章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本章出现了孔子的学生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也称“言游”,春秋末吴国人,他和“贤贤易色”的子夏都是“孔门四科”文学科的高足。

既然我们知道子游是文学科的高材生,那么子游来问孔子什么是“孝”,不是他不知道“孝”的含义,而是想知道在孔子心目中的“孝”是如何定义的。

我曾经说过,孔子的弟子出现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和发挥。前面孟懿子和孟武伯两父子来问“孝”,孔子指出“孝”作为一种道德,要用礼法来规范,也就是说,给“孝”设立了一个世俗的最低的界限。本章孔子是对前面两章的内容进行了一个补充,讲了事情的反面。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把“孝”作为社会规范,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更加注重社会的眼光,这就降低了孝作为情感上、道德上的价值。世俗的最低标准是赡养父母。父母亲把孩子生下来,抚养成长,等到年老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能够及时地赡养父母亲,这是孝的社会需求。如果有人不赡养父母,便会被认定为不孝,不仅受到社会道德上的批判,严重的,在中国古代,是杀头的大罪。

这是“齐之以礼”不可避免出现的弊端。大家都会赡养父母,至少在人前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会滋生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笑话。张三去王屠夫家买肉,结果肉里面搭了好大一块骨头,张三很不满意,就跟王屠夫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说有个老翁,养了两个儿子,年老的时候,老翁以一个月为期,轮流在两个儿子家住。两个儿子为了证明自己的孝顺(注意这里是社会规范),就相互约定月初必须给老爸量一下体重,如果发现瘦了,就证明上个月在儿子家受了虐待,过得不好,那就是这个孩子不孝顺。等到又是一个月初,大儿子把老翁从二儿子家接过来,他发现老父亲要比原来瘦了一些,于是就给老翁称体重,结果显示体重不但没少,还多了一点。大儿子很疑惑,于是在老翁身上开始寻找,结果找到一大块骨头。老大很生气,于是就骂道:“你这个不孝子!爷身上还能搭骨头吗!”屠夫听了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才发现张三是在骂他自己。

这个故事反映的一个社会现状,当孝顺作为社会规范固定下来之后,已经从私人的家庭行为变成了一个社会行为。有的人想的不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真正舒心,而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个孝子。孔子讲“齐之以礼”,但是前提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是“齐之以礼”的前提。只有当全民都从内心上把孝顺当作一项道德去遵守的时候,给它制定的规范才有作用。如果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来遵循的话,违背了大原则,孔子也是反对的。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孔子讲,像狗和马这样的动物都能够被养活而不至于饿死。养活老人不能像养动物一样,仅仅给他提供吃穿用度。“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前面孔子对孝的阐述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把“孝”用社会规范固定下来,导致的结果就是“今之孝者,皆谓能养”。大家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注重它的社会规范,而忽视它的核心思想。孔子认为必须用尊敬来引领行为。

后人也指出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动物也是知道赡养自己的父母的。那么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在哪?有很多,有思想,有语言,最重要的还是道德。道德的形成和群体生活密切相关,人类之所以强大,就是利用了群体的力量,道德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代人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实在是太少了。年轻人到了青春期和父母在一起,会觉得父母太唠叨,自己没有个性,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等到长大了一点,出去工作了,就着急地离开了家庭,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很晚回家,和父母亲说不上几句话。等到成家立业,自己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亲的沟通就越来越少了。可能下一次想起父母的时候,就是自己生儿育女的时候,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准备好,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力。我现在才觉得,那些请月嫂的,真的不是嫌弃自己的父母带孩子带得不够好,而是真正有孝心的人。

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反过头来明白当初父母的唠叨关心都是为自己好的时候,父母亲已经垂垂老矣,这时候,你给他太多物质上的回报,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太多用处了。就像我的父母亲,我买给他们的东西都让我拿回来,一半是关心我,一半是他们真的自己已经吃不好了。

现代社会,什么都是快节奏,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节奏下生活,我们可以捧着手机度过十多个小时,但是很少用手机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联系。这个世界上真正关心自己的还是父母。我的这个可怜的公众号,只有一百多个用户,在当初用户更少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老母亲在给我的文章点赞,在她的朋友圈发我这上不了台面的文章,我的内心一下子就被击中了。

我很少发动态,那是我觉得没有必要把我的生活展示给别人看。现在想来,我是不是做错了?因为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捧起手机的老父母,他们想了解我的情况,如果我能多发一点动态,其实也是告诉他们:我还好,不用担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很少和最关心自己的人联系。我们总是说自己很忙,忙得连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的时间都没有了吗?现代的科技发达,飞机、高铁、电话、视频一切都很快,“朝辞白帝,暮至江陵”,再远的距离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但是我们却还远远比不上古人。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管是在太平盛世,还是颠沛流离的时代,古人都知道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牵挂与情感。而在我们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却很少向我们亲爱的父母发一个温暖的短信。老人们希望的是什么?我觉得他们希望的是孩子们多陪陪她,希望的是孩子们对他们心里有牵挂,希望的是他们在你心目中还依然重要。

孔子说“不敬,何以别乎”,是想告诉我们,“孝”可以是一种社会规范,但是它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的情感。只有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真正“思无邪”思想纯正的人,才能做一个对家庭负责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犬马之养
【每日一题】对联
【论语札记·第17期】第2章 君子论 第11节 君子之处世态度——敬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孝敬父母是道德、法律与人性的三重律令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新解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