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老师说诗词: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太厉害了,历来被认为是“五绝”中的第一。二十个字没有一个生僻字,却写出了祖国山河壮阔、大气磅礴之美,把历史的长度与时空的广度都集于一身,意境深远,充满昂扬进取的民族精神。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拙作《把酒话桑落》提到过,当地还产一种著名的美酒桑落酒。我在想,有没有可能,王之涣当时在鹳雀楼上,一手拿着桑落酒,饮至微醺,另一只手提起笔来,在雪白的粉壁上写下这豪迈的诗句?

王之涣绝对是个牛人,《全唐诗》仅存其诗六首,但首首都是精品。《登鹳雀楼》被誉为“五绝”第一,《凉州词》也被认为是“七绝”第一。这可是在拥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神的唐朝,简直是不让人活了。

首句“白日依山尽”,“白日”即太阳,从汉魏到唐朝,基本上不说“红日”,大部分诗人以“白日”入诗,形容太阳的壮观雄浑、苍凉辽远。“依山尽”是太阳落山的样子,“依”字赋予太阳生命张力,带着动感,表现那种缓慢、不舍的姿态。

如果说首句是写山,次句则是话水:“黄河入海流”。滚滚的黄河水流向大海的方向。诗人在鹳雀楼上无疑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但偏偏就这么写了。把空间压缩,视角拉长,一下子就有了宏大的历史使命感。

前面两句已经足够雄浑了,一般人会后继乏力。但王之涣是内力深厚的高手,绵劲十足,又生生打出石破天惊的一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是自然的承接上句,但又包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把眼前景和人生的感悟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共鸣。

从此以后,这两句诗成了镌刻在中国人灵魂里的信仰。在学业小有成就时,我们会用到它;在事业初具规模时,我们会用到它;当期待与友人加深联系时,我们会用到它;当发展遇到瓶颈时,我们还会用到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我们都需要海阔天空的心境。我们就是高山,我们就是黄河,我们就是永远登临的行者。

行者无疆,大道无垠,路在脚下,梦在远方。让我们既看着远处的星光,又踏着上行的脚步,做踏实行走的追梦人。

    这首诗除了雄浑朴素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把说理和观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宋代某些大儒,一写诗就喜欢说理,我们却自然地觉得不好,甚至敬而远之。诗不是不能说理,而是要像王之涣这样,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理,炉火纯青,举重若轻,这样读者是非常喜欢的。但就要考验诗人的功力了。

小贴士: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古今诗话》记载“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极多,唯王之涣、李益、畅当诗最佳”。也就是说三位诗人都在鹳雀楼上写过诗。李益写的《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畅当写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而现在,我们记得的只有那一首。

王之涣写过一首《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李白得知后,进行学习模仿,写了一首《劳劳亭》进行致敬;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据说《登鹳雀楼》刚刚问世之际,人们并不知道作者是谁。女皇武则天读到此诗以非常欣赏,于是就问亲信大臣李峤,这是哪位才子写的。李峤却回答是自己的好友朱佐日。武则天立刻将朱佐日召来,赏给了彩绸百匹,并赐封了御史官衔,以示对天下才子的嘉奖和恩宠。

历史上真实的王之涣,仅担任过冀州衡水主簿,文安郡文安县尉之类的小官。所以在《新唐书》、《旧唐书》上均没有相关记载。《全唐诗》存诗六首,可能和胡令能存诗四首一样,都是因为没有当成大官所致。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必背古诗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丨一日一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才子登楼写了一首小诗,成就名垂青史的经典,千年无人超越
有一位唐朝有名的诗人,留诗六首却每首都是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