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09-26手机报_中国国家地理

手机报_中国国家地理9.26
1935诞生传奇的一年
1935年,“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提出
定义了中华大地的人地格局
1935年,茅台前身的烧房展品
从赤水河畔出发
在“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荣获特等奖
今年1月
中国国家地理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开启“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
沿胡焕庸线
挖掘和传播沿线城市独特的
自然地貌和厚重的人文底蕴
首站从茅台启程
向美而行,共赴山河
第二站来到腾冲
带您感受胡焕庸线南起点的至美时刻
第三站来到阆中
带您感受胡线中心区的地理融汇之美
第四站来到延安
带您感受黄河黄土间的大美红色景观
第五站来到平遥
带您感受新月形沃地的璀璨文明印痕
第六站来到乌兰浩特
带您感受农林牧交织的天地浩然之美
第七站来到承德
带您感受燕山与坝上的农牧交错地带

摄影/王光宇
「第七站」承德
北京向北,有一个宝藏城市。
它由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两大地貌单元
共同组成地理底色,
汇集了森林与草原、山地与河谷等地理资源;
同时又作为蒙、藏、满、汉
文化深度融通的殊胜之地,
拥有五个第一批“国保”建筑,
这就是高雅宫廷与质朴乡土
水乳交融的宝藏小城——承德。

“灵山胜地”可谓是对承德最好的概括,这座被雍正寄予“承受德泽”厚望的小城,如今俨然成为了“这么近,那么美”的最佳写照。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群山之美大地PRAT1
东北平原以南,华北平原以北,
太行山脉以东,是为燕山山脉。
燕山的骨架在以自己名称命名的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
(距今约2亿年-6500万年之间,即侏罗纪-白垩纪)
由规模巨大的岩浆岩带
(特别是侵入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构成。
但随着新生代初期时造山运动的平息,
古燕山山脉又化为平地,
现代的燕山崛起自5000万年前,
但直到距今约250万年的第四纪开始时,
才由海拔四五百米的平缓丘陵
陡然升高上千米至今天的模样。

在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的峰顶,俯瞰燕山群山。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燕山山脉的名字,来源于燕国的扩张。
燕国本发源于房山琉璃河的“小燕山”山脉
(即今猫儿山、大房山、凤凰岭,大约得名于商代),
因山得名,
后来燕将秦开北击东胡,
把北面和东北面的山地全面占领,
于是又将“燕山”之名覆盖到
这片北方新获得的辽阔山地,
并修建长城,是为燕山地带的首条长城。
此后的两千年来,跨越燕山的冲动,
便成为了中国历史特有的推动力。

苏辙形容说:“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写尽了燕山山脉的壮阔。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奇山之美大地PRAT1
燕山山脉境内陆质构造复杂,
既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又有多种类型的岩石。
所有的岩石裸露地标
都会逐渐被风化成碎屑或完全溶解,
而不同的岩石对于风化作用的抵抗能力不同,
于是因坚硬致密而抗风化能力更强的岩石
在风化后就会变为凸起状,
正是这一机理使得承德不仅仅多山,还多奇山。

依傍在承德市区东缘的磬锤峰是由石墙崩塌形成的石柱正地貌,在雷雨天气中宛若一根避雷针。
摄影/王光宇
2011年11月,
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
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由磬锤峰、双塔山、鸡冠山三个园区组成,
包括磬锤峰、双塔山、鸡冠山、唐家湾、
朝阳洞、夹墙沟六个核心景区。
论高度,磬锤峰稍高于曾被誉为
“上帝拇指”的非洲丹霞纳米比亚峰,
且“峰上峰”的奇特度、壮美度也不弱,
似乎应该足够在纳米比亚峰垮塌之后
继承“上帝拇指”这一美名,
何况其形如竖起大拇指点赞的手势
还成为了避暑山庄中
对“借景”这一造园手法的上佳阐释。

在避暑山庄内就可以看到磬锤峰,自然与人文的历史痕迹在这里巧妙融合,这也正是康熙帝对园林审美的体现。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承德的奇山发育自一种沉积岩为主的岩层,
其形成被认为与炎热环境有关。
早在2.3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
由于地壳上升运动,
承德一带结束了海水入侵的局面,
开始与北部的大陆相连。
而后中生代强烈的燕山运动
又使承德这块刚性较大的古陆断裂下陷
成为盆地的雏形。
侏罗纪中期加强的燕山运动
在承德及其周边形成了一个细长的河湖盆地,
流水作用将周围山地剥蚀下来的岩石碎屑
带到盆中沉积下来,
形成厚达千米的紫红色碎屑岩系,
被称为“承德砾岩”,
成为承德这种地貌的物质基础。
距今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
承德一带火山喷发、岩浆侵入,
承德盆地南北边缘在区域性构造影响下
发育出多组垂直节理,
承德的奇山从而获得了充分的构造条件。

登上避暑山庄南山积雪亭可以眺望到位于承德市区以南的僧冠峰,从特定的角度看去,这座山峰反而像面朝左,只露出了鼻子以上部分的佛头,眉、眼、耳、鼻俱惟妙惟肖。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同属于“承德十景之一”的鸡冠山
也是“欺软怕硬”的风化作用的杰作。
它的主要岩石为紫红色巨厚层砾岩、
砂砾岩夹钙质泥沙质胶结的砂岩透镜体。
其中砾岩、砂砾岩坚硬不易风化,
而砂岩透镜体易于风化,
在陡崖上形成许多凹槽,
造成陡崖的不稳定性。
当凹槽达到一定深度,
上部的砾岩就会沿节理面与山体分离,
崩落下来。

鸡冠山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发育出了有坡度60°以上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因形而得名。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坝上之美大地PRAT1
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
张家口、承德二地境内一部分
陡然抬升的高原台地,
因为独特的气候形成了草甸式草原,
又与一般意义的蒙古草原景观有所区别,
这个地区通常就被称作“坝上”。

在多个坝上草原中,丰宁大滩草原因与北京最近而号称“京北第一草原”,而其隔壁就是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地理学家将“坝上”定义为
“内蒙古高原向河北省的
海拔1200米到1500米的过渡地带”,
东北西均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而南界,也就是通常说的“坝缘”或坝头
西起万全坝,
经鱼儿山、狼窝沟、小厂、老窝铺,
东止于姜家店附近,
以河北的尚义、张北、沽源、丰宁、康保和围场
为“坝上六县”。

起伏和缓的山坡、稀疏延展的白桦、有三两牛羊镶嵌的草甸,共同组成了“坝上景观”的摄影关键词。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坝上区域中,
以围场县的塞罕坝为最受摄影师群体关注的取景地,
这处蒙语中有着“美丽山岭”之意的高原台地
也是围场的核心部分,
它最为典型地展示了林、草、湖、河、
湿地、沙丘、沟谷等多种地理景观。

作为清康熙朝以来,人对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开始大大超过气候的一个鲜明例子,塞罕坝所在的木兰围场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围时还是葱郁森林,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已因放垦而成为漫天黄沙的沙地。为了挽救和弥补这一局面,著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被建立,如今已有人工林112万亩,有效减少了大风日数,成为一道可靠的京北绿色屏障。
摄影/孙亚征
承德的丰宁和围场二县作为坝上县,
在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只有二十多度,
与七月四十多度的北京城和避暑山庄
所在的坝下相比要凉爽得多。

河北承德丰宁一带常年大风吹拂,是国内风力资源最好的地方之一。为了利用好这里的风力资源,人们在这里修建了远近高低延绵几十公里的风车阵。据悉,一架风车每旋转一圈就能够发大约一度电。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多样性之美生道PRAT2
位于承德兴隆县的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
号称“华北物种基因库”,
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吸引无数生态学者前往考察,
从而诞生了雾灵豹蚕蛾等
约40个以雾灵山命名的模式种。
雾灵山是野生猕猴的分布北限,
这也就是说,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雾灵山更北的
野生灵长类生存地了。
正位于大陆性气候和大陆性过渡气候界限上的
河北承德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有247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其中最易邂逅且最美的
当属蓝色系鹟科小鸟白腹蓝鹟、琉璃蓝鹟、
蓝歌鸲、白腹短翅鸲、紫啸鸫。

身披繁星的紫啸鸫,宛如山涧边的紫衣侠客,行踪隐蔽,往往沿幽蔽的溪流潜行。
摄影/姜中文
当然也不止有蓝色系,
我们还邂逅了长尾山椒鸟、粉红胸鹨、
棕眉柳莺、褐头山雀、普通鳾等小鸟
和红隼、游隼、燕隼这三种华北最常见的隼。

# 01灰鹡鸰

# 02鹪鹩

# 03棕眉柳莺

# 04粉红胸鹨

# 05绿背姬鹟
几种在雾灵山遇到的鸟类。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这里最容易见到的兽类是
岩松鼠和隐纹花松鼠。

隐纹花松鼠喜爱沿着树干上下跑动,醒目的白色耳毛簇是它和花鼠的最大区别。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为了更高效和全面地验证
雾灵山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在一个晴夜进行了昆虫灯诱。
夕阳在地平线下渐行渐远,
当最后的天文昏影结束时,
万籁已化作微风,
而星辰逐渐燃成炬火。
山溪畔的孤灯高悬,
是时候让飞蛾和甲虫等小生命
感知和追随光的召唤了。
随着一只红腿刀锹急切的落地声,
灯诱大戏开幕——

# 01青辐射尺蛾

# 02蝶青尺蛾

# 03焦斑艳青尺蛾

# 04核桃四星尺蛾
走精致路线的尺蛾科成员首先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 01绿尾大蚕蛾

# 02黄褐罗纹蛾

# 03条背线天蛾

# 04黄脉天蛾

# 05盾天蛾
体型相对较大的蚕蛾总科成员同样成为扑灯大军中最引人注目的主力。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通过灯诱,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好玩儿的昆虫,
由于灯附近有不少胡桃树,
一种以此为寄主的网红蛾子组团前来。

核桃美舟蛾利用强迫透视的效果,让我们看到它时形成和看到一片干枯卷曲落叶一样的视觉感受,但其实我们只要俯视一下就可以识破伪装了。(下图)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模拟枯叶的蛾子不止这一家,
李褐枯叶蛾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幕布上怎么挂了一片黄叶?走近一瞧,原来是李褐枯叶蛾。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除了锹甲和飞蛾,
不同的蝽、蚁蛉、步甲、叩甲、金龟、
天牛、象甲、姬蜂也纷纷前来赴会。
当然,也吸引了一些捕食性的猎蝽和螳蛉赶来
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 01汉优螳蛉捕食

# 02猎蝽捕食
到灯诱的后半场,幕布已宛如放映动物生存大戏的银幕。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在雾灵山以西的坡头林场等林场,
同样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
轮叶贝母、大花杓兰、岩生报春
都是这里的明星物种。

在坡头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中,我们看到一只东方狍欢快地跑过。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爬升之美生道PRAT2
自震旦纪以来即处于上升之中的雾灵山
层峦叠嶂,主峰海拔2118.2米,
傲人的海拔使其成为“京东第一峰”,
而最低海拔450米(连易寨),
形成高达1668.2米的高差。
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
使雾灵山有“一山有三季”之称。
而我们的考察路线
就是从山脚一路向上体会这“三季”。

雾灵山常被云雾笼罩,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也称雾灵山“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这也可能就是其称为雾灵山的原因。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最初,在低山地带
我们拍摄到一些华丽的昆虫。

# 01紫蓝曼蝽

# 02多带天牛

# 03赭翅臀花金龟

# 04小豆长喙天蛾

# 05透顶单脉色蟌
这些昆虫似乎在平原地区也能够发现。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随着海拔升高,我们开始发现一些
华北的平原地区所难以看到的开花植物。

# 01白苞筋骨草

# 02北香花芥

# 03地榆

# 04华北耧斗菜

# 05瞿麦

# 06康藏荆芥
几种山地开花植物。北香花芥俗称“雾灵香花芥”,正是以雾灵山为名。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爬升至中海拔后,
鸟类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开始可以听到一些山鸟的鸣叫声。

有“山地歌手”之称的白喉矶鸫,喜栖于海拔800—1800米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间的多岩山地,是专以昆虫为食的华丽猎手。
摄影/张戈
行走山林间,
时不时还有一些体型更大的身影从视线中闪过,
那是勺鸡,
喜爱出没在海拔一千至三千米的
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的灌木杂草丛中。

勺鸡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只雄性勺鸡正在竖起耳羽束向雌性炫耀。
摄影/王奥
行至峰顶,渐有凉风袭来,
驱散40摄氏度的暑意,
我们终于体会到雾灵山
作为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的意义。
在这一纬度,
海拔约两千米便接近森林分布的上限,
林线之上是亚高山草甸,
是与平原截然不同的“空中花园”。

山顶的香花芥草甸中仍存在零散的乔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亚高山草甸环境
相对于更高处的高山草甸更潮湿,
森林边缘的花卉群落构成的物种成分更丰富,
也就更加多彩漂亮。

# 01绿豹蛱蝶

# 02灿福蛱蝶

# 03火红熊蜂
盛开的山花吸引到了几种比较偏爱山地或草甸环境的昆虫。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耕牧之美人道PRAT3
中国的季风气候,
决定了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在年降水量减少到400毫米的地点以北,
便只好从事牧业。
这使得北方一条著名的带状区域
——北方农牧交错带
注定与400毫米等降水线依依相随。
约在战国初期,
真正意义上的农牧交错带确立,
促使后来的西汉司马迁沿秦汉长城画了一条线,
为《地理学报》1935年第二卷第二期中
那条著名的人口自然地理分界线埋下一颗种子。

花期伊始的玉米田与背景中因差异风化而形成多处陡崖的连绵山体相映成趣。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发生了一系列的震荡。
这个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都具有过渡性的特殊地带,
在南中国的农业体制
和北中国的草原体制之间游离。
在6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
燕山也曾温暖潮湿,
史前农业文明在这里十分兴旺,
但随着3500年前暖期结束,
冬季风势力增强,
400毫米等降水线南退至燕山境内,
承德便成了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
这里的耕地容易受风蚀和沙化,
生态十分脆弱,
因对气候变化敏感而具有指示作用。
承德南侧的隆化县有着深厚的农耕传统,
水稻和玉米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

在酷暑难耐的七月,承德隆化县农人们顶着烈日为稻田除草。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水稻和玉米以北,
是中国马铃薯之乡
——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这里独特的北方最大梯田据称就始于清末,
是八旗子弟和四方移民
融合形成的农耕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多山的承德隆化县也有零星的水稻梯田。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在更偏西的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却是一派放牧为主的景象。
这里的草原不甚纯粹,
有一些木本植物掺杂其中。

真正的游牧民族最迟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脱胎自北方畜牧族群,而畜牧便是从事农耕的先民为适应越来越低的降水量的手段。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可以说,
正是“时农时牧、半农半牧”的特征,
和地处大片平原以北的屏障意义,
使燕山成为了农业社会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
屡次拉锯战的焦点。
明代的小冰期到来使燕山北侧的农牧交错带南撤,
中原王朝被迫放弃承德,
放弃燕山大部,
转而沿燕山南部山脊走向筑城扼守,
留下今天我们在燕山能看到的
最显著的一条分界线——明长城。
界限之美人道PRAT3
一条等降水线,分隔了季风与干旱,
分割了林与草,带来农与牧的分野,
又由此成为了人口疏密的分界线。
在久远的历史中,
这条降水线的摆动
又不断使不同的文明交错、碰撞乃至融合。
文明碰撞带来的长城这条界限,
就成了农牧交错带的最佳注脚。

长城代表的早已不仅仅是军事,而更是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是落地生根和逐水草而居两种文明的分界。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两千年来累计长度超过半条赤道的长城,
如今已作为全球最长的文化遗产而成为
鼓舞一个古老国家对抗外来侵略的精神象征。
看长城,到燕山。
燕山是长城之山,
沿山脊线蜿蜒的内外两列明长城,
成为燕山走向的标志物。
承德滦平县内的金山岭长城,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
是古北口长城的一个城段,
向来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美誉。

金山岭长城被评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原因正在于其保存相当完好,且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有精美的建筑艺术和健全的军事防御体系。障墙、文字砖和挡马墙被视为金山岭长城“三绝”。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雄、险、奇、长,
独特的“长城美学”就由这四个关键字勾勒。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遍布燕山境内各处、时间跨度达两千年的历代长城遗址,一直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切往事。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宁静之美人道
PRAT3
明末,皇太极数次攻入长城,
随之迎来改朝换代。
清廷与蒙古大部分部落的关系和缓,
长城随之基本失去军事防守意义,
处于“口外”的承德地区的平原河谷地带
被农业移民填充。
在此之后,承德成为皇室的办公所,
他们在这里接见使节,在这里处理政事,
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
燕山由此迎来历史上最为静谧和平的一段时光。
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曾说过:
“有些人在没有荒野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活,
而有些人就不行。”
清朝的康熙等满族皇帝就是后者。
为了“逃离紫禁城”,
年轻的康熙皇帝选中一片原始森林与草原地带,
作为他秋季行围狩猎的地点,
这片风景胜地就是木兰围场,
而蒙古各部王公首领都是康熙的猎伴。

看今日塞罕坝可遥想当年木兰围场水草丰茂、松林蓊郁的盛况。这里是森林和草原交错带,也是华北地区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和河北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当年的“木兰秋狝”共设72围,以山脉为界,坝上20围,坝下52围。
摄影/孙亚征
“木兰秋狝”的用意,
一是以仪式化的皇家狩猎强化满清对蒙古诸部的权威,
二是彰显、维护军中的尚武风气。
在评价明清两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时,
后人有一句概括:“明修长城清修庙”。
的确,在清代,
全国官修和民建的喇嘛庙共有5500座以上。
至今仍香火旺盛的承德“外八庙”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与明代修建长城后还要耗巨资守护长城相比,
清代修建的寺庙能轻易靠香火钱维持,
于是政府可以靠建立文化宗教认同
来一次性解决北方边患问题。

“外八庙”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乾隆皇帝派测绘师、画师等前往布达拉宫测绘临摹后在承德仿建,作为清廷处理民族和边疆事务的外交场所。庙名中的“普陀”音译自梵文Potalaka,与布达拉宫的梵名Potala是同源词汇。
摄影/王光宇
乾隆对于承德“外八庙”有一句赞誉,
称“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足见其与明代不同的政治主张。
清代统治者正是这样
采取以“修庙”为代表的一系列手段,
将与蒙古王公之间的冲突化为和平,
使长城不再是边塞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
汉、满、蒙、回、藏的统一,
为近代中国的版图写下序章。

殿顶满覆鎏金鱼鳞铜瓦的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殿名即寄予了乾隆对于所统辖的辽阔疆域内各民族能够团结一致的期望。而将这座核心建筑围绕在红色高墙之中,又体现出乾隆内心中“宗教须服从于政治”的理念。
摄影/王光宇
与“外八庙”相比,
避暑山庄或许是承德更知名的一张旅游名片。
它与“外八庙”共同占据了承德狭小市区的
一半以上面积。

避暑山庄中的掐丝珐琅十六应真八宝,以铜鎏金为材质,构思精巧,工艺复杂,堪称佛家供器的珍品。底座上的罗汉两两相对,神态各异。两罗汉中间各有一莲枝盘曲而上,中部的三层莲瓣托座上,分别饰以八宝造型。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在康熙时期,
承德从武烈河畔一个不录舆图的小小居民点,
完成了向“热河上营”“热河行宫”
到“避暑山庄”的大蜕变,
发展成为清帝国的“第二政治中心”。
而起初正是为了在往返木兰围场的中途休憩,
一座热河行宫被修建,
它就是避暑山庄的前身。

我们在避暑山庄里拍到了“热河”,热河得名正是这源头处的一眼小小温泉,这热河泉泉水到避暑山庄小南门五孔桥流出汇入武烈河的一小段水系就是“热河”,曾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入为世界上最短的河流。于是有趣的反差出现了,这条步行花不了几分钟就能走完全程的短小河流反而冠名了一个历史上面积相当广大的省。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康熙和乾隆爷孙有意将其建设成一座“园博园”,
使我们在园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江南地标。

只要逛一逛避暑山庄,就好似游遍了全国的精华。我们可以发现乾隆有意以澄湖中的烟雨楼模拟嘉兴南湖烟雨楼,以金山岛仿制镇江金山寺,以文津阁仿制宁波天一阁,以文园狮子林仿制了苏州狮子林,还可以仰望到这座模仿了南京报恩寺塔和杭州六和塔的永佑寺舍利塔。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游玩并非避暑山庄的唯一作用。
根据蒙古诸王公的意愿,
这座俨然中国版图缩影的园林
成为了蒙藏人士与中央政权对接的重要枢纽。

避暑山庄西为起伏群山,北为辽阔草原,东南为平原水乡,山庄外围又有蜿蜒如微缩长城的宫墙,将中国的万里江山浓缩体现,巧妙达到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设计效果。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从兴旺的史前农业文明
到无声记录一代代纷争的长城
再到静谧的山庄和庙宇,
物产丰盈、生物多样的承德
以其最大的包容度
囊括着时间写下的一切苍凉和繁华,
并以此成为河北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我们再来到承德,
看到忙碌的农人和散步的牛羊彼此相安,
似乎也正是在回望一段
400毫米等降水线指导的领土争夺史的余辉。

浏览149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德,生命多样交错的时间符号07
实拍承德避暑山庄,看宫墙是否像长城
河北最美的秋季在承德……
盘点紫塞承德那些美如仙境的云海!
2015年河北十大最受欢迎摄影旅行地
旅游~承德兴隆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