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火的老木屋


水云生散文集《石山杂忆》之一:
失火的老木屋
水云生

这里是天鹅山白云庵庵堂湾。

童年的记忆中,我家的老木屋就像一架摇摇欲坠的大风车,四面漏风的大风车,停放在天鹅山白云庵西侧一个小小的山湾里。山湾虽小,曾祖父却把它叫做庵堂湾。屋前一塘,屋右侧一山路通往庵前的大路。大路上通水浸坪,下达马坪、黄桥铺。

曾祖父目不识丁,为一佃农。传说中,却是一个霸蛮的主,他个子高,腿长善跑。国民党军队来人抓壮丁时,他以长衫兜石,朝山上跑,边跑边往后扔,故免受兵役之苦。

曾祖父性格孤僻,常与院子里人打架斗殴,众人排挤。他只得选择这个山湾,独劈茅棚,远离村庄。祖父忠厚老实,为两代单传,同门同辈中排行老八,人称八爷。八爷命更苦,常被曾祖父绑于屋檐底下过夜,且不得反抗。

白云庵庵堂湾,就是一个鬼打死人的地方,单单我祖上一独门独户。夜里山风呼号,松涛阵阵如同鬼哭狼嚎。还常有野兽入侵,人畜不安。

七十年前,父亲和叔叔们相继诞生在这里,四十年前,我也诞生在这里。我所看到的老木屋,已经是祖父母带领两个叔叔在曾祖父的茅棚基础上改造过了的。

在我两三岁时,祖父因痨病吐血而亡,时年40多岁。隔二年,二十来岁的二叔也英年早逝。对于他们的过早死亡,我没有一丁点儿记忆。我的印象中,老木屋就是祖母的化身。

祖母过怕了那阴森恐怖的日子,发狠心将新修的木屋移至大院子来,尽管是整个院子最后面的位置。

这是一栋低矮的土木结构瓦房,屋脊高不过一丈半,它四排三弄,每弄分隔为两房,每房不过10余平方米。它坐西朝东,南有猪圈,北有茅厕。

这栋房子就像四十岁守寡的祖母一样,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四根歪歪扭扭的屋檐柱子,矗立在一条2米多高的石坑上,看上去一阵风就能把它掀倒到石坑下去。

1978年起,我和弟妹们在这栋老木屋里住了七八年。

老木屋右前方有一条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宽不过1尺,路两侧密集分布了祖父堂兄弟们的房屋。这些横七竖八的房屋基本上是同一个样式,有的东倒西歪,有的破烂不堪。   

祖父是累死掉的,白天,他要在生产队地里做工,自己家修房子的事只能安排在晚上来做。那时没有车路,也没有马,修房子所需的地脚石、砖瓦、木料,以及师傅的工钱,都是靠他给别人做工换来,又夜以继日一担一担挑回来、一根一根扛回来。他是为了修房子累趴下的,在那样的年代,穷人生病了就只有等死的份。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咳嗽咳得天昏地暗,吐血吐到最后只剩下一具皮包骨架。

1976年祖父死时,小叔才十来岁,对于祖母来说,清汤寡水的日子更是度日如年。

祖母说她是为了还这个家的债而来到人世间的。五个孩子,全靠她酿酒、烤酒换粮食养大。曾祖父母、祖父和二叔去世后后事,都是她东扯西傍,从头至尾一肩扛到底。二叔去世后,二婶改嫁,留下一岁的堂妹,她义无反顾承担起了抚养的义务。

除了劳碌,她没有时间悲伤。

1978年,三叔成家生子,我家和三叔家分别住了南北一间,祖母带着小叔和堂妹三人挤在不足8平米的后堂里

这栋四面漏风的房子热闹起来,大家公用一间堂屋做茶堂(餐厅),妯娌间的是非,夫妻间的纠纷,孩子间的吵闹,如同锅瓢碗盆间的磕磕碰碰,如同鸡鸣狗跳间的循环往复。

这栋不足八十平方米的木房子,在风雨飘摇中,成了十余口人的庇护所,还有各家的鸡鸭狗猫混杂其中。往往到了夏季雷雨季节,半夜里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之时,就是一大家人提心吊胆的时刻,唯恐一家老小被压在瓦砾之下。每当雷声响起,各家的父母就要小孩子趴到床底之下,或者下到地窖之内,等雷雨过了再出来。我和兄弟姐妹们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恐惧的环境中度过。但是,有祖母在,我们似乎就没有意识到有多危险,反而觉得那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堂屋,是祖母的厨房、茶堂、也是她酿酒、烤酒的工场、养猪的料场,更是她烧香拜佛的道场。她的生活,除了下地种庄稼,上山砍柴,走家串户卖酒收谷,就是酿酒、烤酒、喂猪打狗。风里来,雨里去,唯有在夜深人静之时,偶有听到她低声喊一声“哎呦---”

她住的后堂床头,有一只扁桶,除了装米,常年藏有一只小小的石灰坛子,坛子里总有一些攒着的爆米花糖什么的,这些糖果,最多的,是分给了我们这些孙子孙女们。她用糖果逗我们的时候,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这,也许是我们孙辈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二十年后的1995年秋天,祖母七十大寿,我尚在外读大学,父亲和叔叔们回家给她老人家做寿,客人刚刚散去,也许是送客时燃放的鞭炮引燃了柴草,老屋不慎失火。当时天干气躁,水圳、水田干枯,楼上和四周又都被祖母堆满了干柴,人们除了把猪圈上的一副棺材抢了出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老屋化为灰烬。

祖母为此哭得死去活来。一把火,几乎烧掉了她为之奋斗的一生。接下来的日子,祖母天天以泪洗面,死活不肯离开老屋场到外面的儿子家去住。

两个月后,父亲和叔叔不得不在老木屋的对面马路上,给她修了一栋红砖瓦屋。从此,她常常独自一人,在新门前望着已经不存在的老木屋出神,直到2001年离开人世。

2019年11月2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屋
新秀佳作丨童年的老屋(随笔)
邹平记忆-怀念百年老屋
祖父印象 || 郭久兴
此心安处
各种中国人亲戚称呼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