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求是草庐依旧在?父子情深牵两岸:武冈按察司行署探秘​
文保探秘·按察司行署

水云生文化·发现不一样的武冈    

求是草庐依旧在

父子情深牵两岸

--武冈按察司行署探秘 

武冈古城西直街有一条小巷叫按察司巷,因巷中曾设按察司行署而得名。原行署座西朝东,为穿斗式两进硬山顶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前座右开行廊,直通侧门,行廊之侧设两执事房。正堂六排五间,檐下行廊连接天井,构架简朴。其牌楼正门以条石为框,不着装饰。行署北为花园,门前大道直通木货街邮局,抵都梁路。门框上方四个被抠去的大字虽然无法辨认,却依然刻在该巷老一辈人心间。

求是草庐,现年81岁的游贤发老人记忆犹新。

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如今按察司行署遗址上的建筑年代无考,其四合院总体结构基本尚存。据《武冈州志》记载,明朝按察司行署于同治年间改为行馆。由此可见,该建筑在明朝是按察使办公的官署,清朝变成了外来官员的临时招待所。民国时期,变成了私家住宅。

在游贤发老人眼里,曾经的“求是草庐”四字清秀飘逸而又苍劲有力,代表了宅主的精神面貌和一生追求。瘦高个儿,戴副眼镜,深居简出,经常在花园侍花弄草。他非常讲究礼仪,常年身着长衫,迎来送往,必站在门前与客人拱手作揖。这就是求是草庐主人留在游贤发老人少年时代的印象。

“求是草庐”的主人叫刘诚轩,当时武冈古城为数不多的秀才之一。古时,考中了秀才的人就有了最低级的功名,享有免税、免徭役,见到官员不用跪拜,犯了事儿衙役也不能用刑等特权。在文盲率极高的古代,秀才一般都经历过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等磨炼,自然才高八斗,腹有诗书气自华。刘诚轩中了秀才之后连续参加了三次乡试,最终不举,便以教书育人为生。不知何时,刘诚轩买下了这处几乎废弃了的行馆,改造成了“求是草庐”。

刘诚轩为什么选择在按察司旧址上安家?这要从元朝按察司行署一个官员说起。

这个官员叫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许楫为官正直清廉,作风亲民,官运畅通。他先后当过中书省掾、知印、劝农使、员外郎。至元十四年(1277)任湖南提刑按察副使使武冈。当时,武冈有一富人,将出征军人殴打至死。为逃避罪责、免受劳役之苦,他暗地里找到自己家里的佃农,以一半家财诱惑其代己坐牢。许楫审得其情,释放了佃农,将富人捉拿归案。当时武冈百姓个个敬佩他为民做主、司法公正、明察秋毫。离开武冈后,他改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他招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许楫又询究发现其中有良民六百余人,遂全部遣还乡里。后来,他又连升二级。至元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二十四年,再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

“按察司”之名,始于金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提刑按察司改称“肃政廉访司”,可见当朝对官场风纪的重视。“肃政”为名,在于严肃官场风纪。元朝的监察制度,对明朝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朝沿元之制,建立行省,撤路改府,将原先设在诸路的肃政廉访司改用提刑按察司之名,置于行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当时有十二个省,每省置一布政司,以统辖所属府州县;又置一按察司,“兼察府州卫所”。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明末,并为清朝所继承。

刘诚轩为饱读诗书之人,他熟读元史,对这一段历史尤其清楚。他钦佩许楫一生的光明磊落,更羡慕许楫在仕途上的平步青云。他一心想考取功名,何尝不想当一个像许楫一样拥有“求是务实”精神又有担当有作为的按察使官员。但是命运偏偏与他作对,屡试不第之后,他安下心来,选择了武冈古城一偶,从此活跃在武冈教育界。抗日战争期间,武冈创办了数所私立初级中学,刘诚轩曾任多家学校董事,其中乔家湾刘氏宗祠内的湖南私立延光初级中学就是刘姓族人开办,他还被推选为武冈县教育界参议会议员。

刘诚轩娶了当时武冈药行三大家之一“夏锦八”夏家的千金,育有三子四女。他的实干精神无疑影响了他的子女,尤其他的二子刘宪、三子刘隆山均成为出类拔萃的民国高材生。刘宪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考上浙江大学。而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学堂”。在校期间,刘宪受到竺可桢校长倡立的“求是”校训和进步思想影响,弃笔从戎,成为国民党军队的电台技术骨干,后晋级为掌管西南三省无线电台的高级将领。

刘诚轩兴教办学其实与欧阳东创办思思学校时的情况一样,基本是个亏本的买卖。因此他自掏了不少家底,自家生活相当节俭,虽为名门大户人家,家里却只留了二三十亩田地,只请了一名男工,一名丫头。且全家人待人和善,丝毫无大户人家的傲慢与盛气凌人。另外,刘诚轩的长子硕仁人如其名,在南门口开过油盐铺,童叟无欺;当过堡长,也干过街道防火消防员。总之也是一个勤俭本分之人,在街坊同样留下了不错的口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刘宪与父亲刘诚轩心照不宣,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在新建槽门之时,父子俩心有灵犀,一致赞同使用“求是草庐”四字以明刘家人志气。哥哥有样,弟弟也不甘落后,比刘宪小几岁的刘隆山奋起直追,发奋考上了黄埔军校二分校,后留校当了一名教官。

然而,也正是“求是草庐”四个字,注定了刘诚轩一家人最终的归宿。1949年春,次子刘宪无奈跟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此去再无回头。临别之时,年迈的刘诚轩百般挽留,劝子向共产党投诚,争取宽大处理。而刘宪不愿背弃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信义。父子两却因一念之差而分道扬镳,刘诚轩因此一病不起。武冈古城里,至今还生活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叫林亲民,他是刘诚轩的亲外甥。林亲民清楚记得,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初,他的舅舅刘诚轩不胜思子之彻,在焦虑中与世长辞。刘诚轩的离世,众人为之惊愕叹惋,多家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数千人前来吊唁,葬礼轰动全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求是草庐”走出去的刘宪去台后一直对家乡的亲人日思夜想,尤其是得知父母离世而不能回家尽孝,他在海边无数次遥望大陆嚎啕大哭、肝肠寸断。由于政治的原因他至死都未能实现回家给父母上坟的夙愿。

上世纪90年代,刘宪后人辗转回到按察司巷寻亲祭祖,尽管“求是草庐”四字早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一座沧桑的老院子,他们在“求是草庐”槽门下合影留念,总算实现了刘宪致死未了的遗愿。

求是草庐在解放初期被分给多户平民居住,后又被用作五七工厂、居委会办公场所。后来,该房产归房管局所管,被作为租房出租。如今又是30年过去,“求是草庐”主人留下的求是精神愈发显得弥足珍贵。2019年,被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适当维修。


发现·不一样的武冈

设置栏目

武冈文艺  都梁新韵  武冈文旅 

武冈作家  民间故事   文旅资讯

校园新蕾  都梁名儒   文物古迹

书法美术   当代骄子   网红景点

舞蹈武术   社会纵横   非遗传承

文艺资讯   情感驿站   美食特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探秘王金发父子》
探秘怒江:1970年建成的向阳桥至今人来人往,连接怒江两岸
武冈招商宣传片
思齐草庐
渔樵旧草庐的圣诞祝福(2013)
观草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