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哲学的跷跷板上保持中庸——罗素

罗素语录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这一期我们来介绍一下哲学家——罗素,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由于早期的家庭变故,使得姐姐、母亲和爸爸相继离去。罗素只能在痛苦中成长,在祖母的管教与陪伴下,开始他的一生。

祖母为罗素设定了非常严格的生活习惯,早期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在祖母的鞭策中度过,不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等,但这些都不能阻止罗素对祖母的热爱,到后来感激祖母,如果没有祖母早期的管教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在罗素的脑海里只有只有幼儿园的一小段校园经历,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祖母为他请了私人家教,一直到10岁左右。后来在哥哥无意间给他讲几何学的时候,他显得非常的痴迷,从此便开启了罗素追求数学的道路。

在1883年的时候,罗素搬到了叔叔罗洛家附近,而罗洛是一位气象观察学家,在闲暇时间就会给罗素教一些科学知识。致使罗素开始怀疑宗教,到后面的直接放弃基督教。

后来祖母把罗素送到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去参加考试。而在此之前,一个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注意到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于是在考试的时候特别注意了他一下。后来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剑桥大学上学。

进入剑桥大学的他感觉开始了自己的不学无术,时常放着自己的数学课不去上,跑着去上讲黑格尔的哲学课,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在自己的学业上出现太差的成绩。考试中获得第七名的成绩,在别人看来特别好的成绩,但在他来说确实有点拿不出手。

后来,在1900年和老师怀特海一起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哲学大会。在会议上,他认识了数学家皮亚诺,受到他的影响,在回到费恩赫斯特后开始继续研究自己的符号逻辑系统。在此之前一些未能解决的事情中引入符号,都迎刃而解了。

在同年10月份,他把他的研究以论文的形式给皮亚诺发过去,不久便出现了影响数学领域的一本巨著《数学原理》在1910年、1912年和1913年分别出版。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罗素开始周游列国。参加各种演讲和授课。在英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了《社会改造法则》等一些著作。后来在来中国的时候,中国处在五四革命期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无穷的财富。

终于在1944年,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回到了剑桥。在1950年凭借着一本《婚姻与道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生命犹如天上的流星,眨眼便会消失。在1970年,98岁的罗素与世长辞。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里,他依然坚持着高强度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作品:

《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著,三卷本,1910-1913)

《哲学问题》(1912)

《我们对外间世界的知识》(1914)

《社会重建原理》(1916)

《神秘主义与逻辑》(1918)

《自由之路》(1918)

《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1920)

《心的分析》(1921)

《物的分析》(1927)

《婚姻与道德》(1929)

《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

《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1938)

《西方哲学史》(1946)

《人类知识之范围及其极限》(1948)

《权威与个人》(19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纪智者罗素:学会享受孤独,永远追求爱情,是人生两门必修课
怀特海奇迹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31岁横扫数学界,46蹭监狱,80新婚活99
诺贝尔文学奖冷门之王,掀起第三次数学危机,成为让别人“妒忌”的数学家
“我老婆很好,但我还是离婚了”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