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一副良药,每个人都适合经常吃!

本篇文章会有个人主观立场,融合儒释道观点,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有部分人看到我朋友圈发布了新书,都前来道贺和购买,一本书主要是融合儒家的思想去宣扬为人处世的入世之法,可以说有为,也有无为法,在有为和无为之间,孔子更注重有为法,比如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说,只有人才能传播做人的正确道理,而不是天地大道来弘扬人的正道。注重人的作用,注重礼法的存在。

所以论语中才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呼吁!

每每读到此处,就会热血澎湃,先贤如此,我等晚辈岂能苟且偷安,被名利所累乎。

尽可能的和永恒的事物靠近,和天下大道链接,所谓的永恒,其一做一个德者,德者得也,大德必得其寿,必子孙昌盛,必广种福田。其二做大事必有所成,做难事必有所获。所谓和天下大道链接,就是用所有的时间来觉悟,来传承古圣贤智慧,来至其大道。

这里的智慧也包括善知识!

所以这幅良药就是做有德行的事,努力工作为公司企业创造价值是解脱自己贫困的良药,为家庭付出,孝顺父母,善待伴侣,教育好孩子就是培养一个好家庭的良药。在社会上做一个有公德的人,不乱扔垃圾,不在人背后说三道四,不妖言惑众,不伤风败俗,看到别人有困难,举手之劳而为之,甚至是慷慨解囊为他人解燃眉之急。这都是德者,是解脱自己的良药。

而在这红尘繁杂之中,染其污泥,甚至是成为污泥,做一个恶人也是极有可能的,一念之间,成佛成魔,损人性命,害自己命的人太多了。

俗话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贪心至,八万障门开。


人心时善时恶,嗔心未起时,对人有慈悲,关爱,谅解,同情,亦能以客观的智慧,作出分析与决断。

嗔心起,怨心至,所有的美好品德刹那间都不存在了,旁人看到一副怒火中烧,怨气十足的鬼脸,瞬时远离,既伤害了别人,更烧伤了自己。更是需要许多时间才能恢复这智慧林!

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


贪、嗔、痴、慢、疑、五毒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我们五脏六腑受七情六欲的掌控去分泌激素,去配合身体的需要,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好的提醒,是正念的问候,但更多的是侵染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信息,让我们茶不思饭不想,甚至熬夜玩一些不值得玩,浪费生命的游戏。

我们的正念被俗世的价值所捆绑,为了房子车子,用青春年华去换几个大洋,为了漂亮的小姐姐,不惜身体熬夜直播间打赏和陪聊,为了孩子东奔西走,却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以为我给的一切都是孩子所需要的。到头来空忙一场!

我们所看到的相并非实相或法相,意思是说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他们所看到的,或者说你看到的并非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或者可以说你所看到的并没有本来面目,只是我们着相,按照我们的认知给他编织的相,既我们以为的样子。

关于执相生相法相在《金刚经》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章提到: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六祖坛经讲如来说此经者,令一切众生,自悟般若智慧,自修行菩提之果。

如来所说我人等见,不同凡夫我人等见。

如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见。说一切众生有无漏智性,性本自具足,是人见。说一切众生本自无烦恼,是众生见。说一切众生,性本不生不灭,是寿者见。

每种见,每种法,每种相都依不同的领悟,不同的身份觉察到的不同相。佛说法相者,既非法相,是名法相。

不可说,不可名,不可描述的法才是法的本来面目。

这和《道德经》第一章讲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不可描述的道是同一至理的。

而现在我们说读的《道德经》大多都是通俗版被后人所框架起来的,我们所看到的以为是至一实相,以为这就是道德经的本来面目,实则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后人修改加注标点了。

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说到,道不可名状,不可描述,却又真实存在的。

如果你查阅资料就会知道远古的《道德经》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甚至有些字都被改过了。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其实也不是实相。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如是实相?亦非如是实相!

法相不可名,也不可道,你所看到的都是可以的,没什么毛病的,就像水,不只是干净的水才叫水,污水,浊水也叫水,都可以用来滋养万物!

就像我们看到的长江黄河,也如我们世间的好人坏人,好坏是对立的,而在真实的法相里,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也没有美丑的,只是每种生物选择的生存环境不同而已。

虽说世界生物独立依靠阳光雨水生长,却又彼此依存,树木提供氧气给人类和动物,人类依靠动物和植物而生,动物死后化为尘土供养植物,不断的经过大气循化,水循环,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这个时候的道就趋向于稳定。生物和谐共处,人类安居乐业。

却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死亡动力,那就是熵,生命力会由强变弱,热量高的会往热量低的移动,机体会因为基因不可无限复制的原因而最终消亡。

这是生命的道,也是无上大道的一部分,人最终为了能够活的好,活的长而做出极大的牺牲和努力,他们为了获取足够的财富和权力,以至于违背天地的运行规律,违背天地良心,大肆屠杀生物,夺天地造化,只为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道德经》第五章说的话:

天地不仁,万物怎么办?;圣人不仁,百姓又何为?

老子接着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万物不断变化,难道不像一个不停运作的大风箱吗?它看似空洞内有乾坤,因变化不止而生生不息。所以,与其说话太多乱了心神,不如保持沉默安住道体。

就像你不管看这句话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天地有情无情,圣人有情无情,本质上都和我们无关,他们该下雨还是会下雨,该打雷还是会打雷,该地震和洪水还是会地震洪水,我们能做的就是别乱了心智,沉默的保持自己的正知正行。

这是一副良药,每个人都适合经常吃!

这药不是俗语说的难吃,而难的是,一时迷惑忘记这药放在哪里,忘记吃了。这药的名字叫“觉察”。

守心才能觉察,闭嘴才能观心,知行才能守志!

---丞子Yi

我的新书《孔子假如生活在现代》用心筹备三年,写下生活的点滴之智,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和增长见识,是我的福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第27章:2.“常善救人,常善救物”,圣人也善于救人救物。
这,才是《道德经》之强大,之根本所在
澹海若——《道德经法要》
大道至简出自于哪里?
道德 789 10 笔记
道法自然怎么通俗一点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