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守法治初心 克服职业倦怠

叶菊芬

上海知产法院法官

每逢大小长假,社交媒体上关于抗拒上班的推文铺天盖地。或许有很多人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验:心底不时冒出烦闷的情绪,每天都觉得心好累;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做什么都提不起干劲;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对工作对象缺乏耐心,情绪突然失控;只满足于应付眼前的工作,并习惯性拖延;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以上种种“丧丧”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职业倦怠(job burn out),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现如今,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普遍化,我们不禁要问,它到底缘何而起?

01

职业倦怠,缘何而起?

(一)高期望与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


相信很多同事选择进入法院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少年时心中秉持的公正理想,也曾想象过自己意气风发、carry全场的高大形象。然而现实中,你并不会经常接触到“高大上”的大案要案,更多是处理一些普通案件。工作内容被重复性劳动所充斥,与最初的梦想差距太大,导致在工作中拥有获得感越来越难,直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 缺乏对工作的掌控感


掌控感是一种认为能通过行为改变现实处境的感觉,其反面则为无助感。登陆审判管理系统时,发现存案越来越多,审限越来越近,内心不免焦虑慌张;事先安排了工作日程,却被杂事占据过多时间,工作节奏频繁被打乱;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接触到全新的工作内容,无法像过去那样得心应手……渐渐地,我们可能会疲于应付,产生无助感,对工作保持热情更是无从谈起。

(三) 工作压力无处释放


工作压力就像健身时用于加重量的杠铃片,适量的压力可以使人鼓足斗志、挑战自我,但过量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在诸多工作压力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工作量无限增加所导致的过劳。我们身处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大量争议纷至沓来,案多人少已成为法院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缺乏合适的排解渠道,重压之下的无力感成为催生职业倦怠的诱因之一。

02

职业倦怠,如何化解?

(一)找寻职业兴奋点


在一项对医院保洁人员的调查中,一部分人把自己的工作描述为“扫地”,而另一部分人则说是“为病人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显而易见,后者感到工作更有意义,也自然会工作得更为开心。因此,若能从工作中找寻到自己的价值和兴奋点,便能有效缓解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提升职业幸福感。


想必不少法官在成功调解案件并获得当事人感谢时,在判决疑难复杂案件后成为同类案件标杆时,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有意义。但这些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并不是时时都有,大部分时间,我们所面对的依然是平凡的工作,此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记得刚成为法官时,我审理了一起极为普通且案情简单的商标侵权案件,被告全程战战兢兢,不断表达自己对于法院的敬畏,害怕因为案件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那一刻的我才真正感受到,对法官来说,这是诸多普通案件中的一起,但对当事人来说,则可能是这一生唯一一次被诉至法院的经历,甚至可能影响今后的人生。因此,当我们偶感倦怠之时,不妨多思考,当初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我们的工作能为谁提供服务,又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在找寻意义中回望初心,在服务他人中成就自我,便是唤醒工作热情的那一剂良方。

(二)专注自身成长


“倦”的问题解决后,则需要以行动克服“怠”。


丰富职业技能,提升掌控感。在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法官作为定分止争的职业,需要通过判决输出对各类争议的裁判观点,这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有较高要求。失去对工作的掌控感,很多时候便源自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因此,即便工作再繁忙,也不能忘记持续学习、随时充电,丰富知识广度,提升职业技能,从而做到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能够较好地处理情况复杂的工作任务,迎接源源不断的全新挑战。


适当放低要求,降低无助感。工作中难免不如意,适当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不是逃避问题、自我安慰,而是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重新出发。当遇到挫折时,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改变的小事上,采取行动,一点一滴地积累掌控感。对无法掌控的事情,则要学会“放手”,以抵御压力的侵扰,避免滑入无助的泥沼。你我都不是超人,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样需要勇气。

(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工作如同一条长河,有涓涓细流,有跌宕激流,也会由于挫折和压力的不断填充而发生淤塞,我们要如何引流和疏通呢?


社会支持系统是排解、释放压力的重要渠道,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帮助和支援的总和。表面上看,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都差不多,但从中获得的支持却有较大差异。若与社会关系网中的人相处良好,则能在遇到困难时,获得及时而有力的帮助,否则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与职业倦怠的博弈,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学会借力发力、并肩作战,是这场战役的必修课。


寻找伙伴,学会倾诉。试着找寻一个和自己有类似问题的人,一起探讨如何克服挑战,使心中的惆怅轻快地向外流淌,让理解和友爱消除内心的淤塞。曾经风靡一时的“夸夸群”也是不错的方式,在言之有物的夸奖中发现自身并未关注的优点与长处,以喜悦的水流冲去失落的淤泥。多和快乐的人交往,改善心情、减少压力,创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生活,以健康的心态和身体面对工作。


寻找榜样,耳濡目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择一个自己最钦佩的榜样,并跟随他或她的脚步前行。在法院工作期间,我有幸先后碰到的带教老师都是对工作、生活充满了热爱,工作热情极其高涨的前辈。每当觉得心情沮丧、内心迷茫,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时,前辈的言传身教总能让我重燃希望、重拾力量。

作者:叶菊芬

来源:上海法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法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问:刚需自住一套房贷款200万,每天工作加班至十一二点,周末也难休,月薪两万并且职业倦怠何去何从?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当法官?
一篇真实全面反映法官当下生活情况的报告(深度长文)
法治论坛
法官爆料:法院工作十大潜规则,第7个真相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