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映潮诗意朗读法

朗读,一般解释为: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诵读。从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定义还不足以表现朗读的魅力。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朗读也不只是“大声”地“读起来”。

朗读教学有四个作用:情感体味,熏陶感染;训练朗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感;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教学一定是重视文本的,一定非常关注课文内容的诵读品析,在这里决然看不到淡化文本、脱离文本的做法。朗读教学也一定是重视学生的,一定需要着力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阅读欣赏等语文实践活动。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一:角度精细,层次细腻。

运用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腻的情感感受

如《散步》的朗读指导:

中速,深情地朗读全文,好像作者在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读好文中波澜,好像你一个人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读好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朗读指导:

轻微的声音来进行“内心独白”式朗读;

深处困难环境中的小女孩的鼓励与劝慰,用“劝慰”的方法来“朗读”;

读出旋律感:平稳深沉的语气语调与乐观欢快的语气语调交替进行,表达出一种旋律感。

如《天上街市》朗读指导:

师:读诗的第一步就要体会诗的音乐美,诗的音乐美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节奏,二是停顿,三是重音,四是韵脚。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课文的音乐之美。

(教师范读第一节诗,同学们齐读全诗,体会诗的节奏。)

师:还要注意停顿,停顿与节奏的区别在于停顿的语言间歇时间稍长一点。作者在诗中说,“我想”,“你看”,这里能把我们的思绪与情感引到诗里面去,所以朗读时不能匆忙。

(教师范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结合诗意,体会诗中的停顿。)

师:下一步就要读好重音,请听老师的朗读重音和朗读诗句的速度。

(老师范读,并指导同学们读诗的第二、三、四节,要求注意“定然有”“定然是”“定能够”“定然在”读得重一些,要表现出确实相信天上有着美丽的街市。)

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请同学们进行朗读体味。

(同学们齐读全诗。感是感受音韵。)

如《口技》的朗读指导:

第一次读,要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以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要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要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要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五次读,要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如《珍珠鸟》读出小鸟的可爱,特别注意读出“它好肥”的味道;

如《纸船》读出温婉的语调,读出水一般的柔情,读出金子般的童心;

如《夸父逐日》:读出故事情节的波澜;

如《沁园春雪》:吐字要有力度。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二:读品结合,读说交替。

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在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法,也是一种高效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当它能够支撑整节课的教学的时候,它又是一种新的课型。

如《卖炭翁》的说读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朗读——读得顺畅;说话——翻译课文(叙说性语言表达训练)。

第二步:朗读——读出轻重;说话——品析文句(分析性语言表达训练)。

第三步:朗读——读出情景;说话——表达想象(描叙性语言表达训练)

第四步:朗读——读出情感;说话——品味字词(欣赏性语言表达训练)

全课的主体教学方式是“说读”,学习活动的视点定位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习的过程中有朗读,有品析,有鉴赏,有想象,显现出思路明晰、层次生动、活动热烈的教学特点,给人以耳目新之感。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三:听读结合,形式活泼。

即既有朗读训练的要求,又有听读方面的要求。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优化教学节奏,丰富学习内容。

如学习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这节课的上法是: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第一个教学板块:美美地听。

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一遍,听的时候要想象诗中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再听读课文一遍,听的时候要理解诗中的“意象”。

师:请同学们第三遍听读课文,听的时候要感受诗中的“真情”,同时要轻声地跟读。

(过渡)

第二个教学板块:美美地读。

下面请同学自己朗读三遍: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

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1.请同学们先试读首尾两段。

2.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诗。

……

这样的教学过程表现出听中有读、读中有听、听听读读、熏陶感染的特点,学生活动充分,教学过程细腻。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四:读中有析,动脑动口。

以朗读带分析,在朗读的过程中顺带完成预定的分析任务。即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精细地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和鉴赏,既简化教师的讲析,又增加思维训练的力度。

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不仅强调朗读,而且巧妙地在朗读中增加学生感悟分析活动,因而这种设计及教学过程不仅表现出一种立体的、错综的美感,还表现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设计艺术。

如《白杨礼赞》:

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先形态再精神,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

这一段中的第一层次有总说与分说,请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一个节拍的停顿。

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读出它们的重音。

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读出它们的激情。

这段文字中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的形象与性格,请同学们试将它们朗读出来。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五:有引有读,重点突出。

所谓“引”,就是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有意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或挑选最精彩或者最重要的内容来朗读,同时略去对课文中其他内容的朗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连贯地“跳读”的课中情境。

如教学《无题》,对学生的引读指导——

师引读:无论相见还是离别,我的思念就在这里,不增不减——

生齐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引读:无论欢生或是寂死,我的眷恋就在这里,不灭不止——

生齐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引读:无论朝朝还是暮暮,我的挂牵就在这里,不舍不弃——

生齐读: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师引读:无论仙境或是红尘,我的执着就在这里,不散不离——

生齐读: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又如《鹤群翔空》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好,开始了。

师:“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3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咬准,你们看,“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一律”“笔直”“实在”这些重音要读好,这幅很美的画面,要通过重音把它表现出来。好,请读。

(生齐读第3段)

师:读快了一点,重音读得还不够。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它们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的壮丽呀!请读第8段、第9段。读这两段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因此,“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在这里要停顿一下。好,开始读。

(生齐读第8、9段)

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的一下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4、15、16段。注意要读出速度,表现战斗的激烈。好,开始读。

(生齐读第13~16段)

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后面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读第21、22、23三段。这里要读出情感,你就像那只大鹤来救死扶伤。好,开始读。

(生齐读第21、22、23段)

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有引有读”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艺术地处理比较长的课文,同时形成课堂上波澜起伏的朗读场景,师生的活动都很专注。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六:生动演读,激动心灵。

就是表演式朗读,类似于艺术家们所表演的诗朗诵或文艺节目中的散文、诗歌朗诵。这是更高层次要求的朗读训练,即有意诗化朗读时的情景,让学生在一种浓郁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进行朗读。

它讲究“蓝本”的策划,讲究角色的分配(领读、齐读),讲究内容的编排,讲究情感基调的设计,可以由学生来进行集体创作,可以师生共同演奏这和谐的教学乐章。

还可以配以动作,辅之以表情。如握紧拳头,举在胸前。

还可以采用“两部轮读法”,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如教学《诗经》可以用,《春》可以用大合唱。

课堂演读,很少在课文教学的起始阶段,较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的中部,有时也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收束之处,课文教学在美好的朗读之中戛然而止,留给师生无尽的意味。

如冰心《纸船》的课堂朗读活动的设想: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味文中情感。

2.请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3.请带着“轻声倾诉”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4.全班同学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5.请同学们进行朗读方案设计,形成朗读方案,进行集体诵读:

(女领)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男合)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女领)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全班)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女领)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女合)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全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里的氛围从“内心独白”式朗读开始形成,从“轻声倾诉”式到“深情演读”式,情感氛围逐步浓郁,朗读过程显得时间长、角度精、体味深、形式美,支撑起一个实实在在的感受、体验、诵读的学习板块。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七:顺势引申,丰满内容

就是课文材料和引申出来的朗读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堂上一条优美动人、内容丰满的“朗读链”。

如王君《岳阳楼记》结尾,在20个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相似的名句朗诵中结束。

如教学完《使至塞上》后,以“边塞诗联读”的方式组织“顺势引申”式课堂朗读活动。

如古诗教学,先读原诗,再读韵文版本的译诗,再读散文版的译诗。

……

其实朗读教学有着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如:我们可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指导)
曹勇军:《赤壁赋》教学实录及反思
调动情感 、 抓好朗读——让语文教学的亮点亮起来
《匆匆》教学实录
《泉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3年级上册语文《掌声》公开课教学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