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映潮:《与朱元思书》说课
《与朱元思书》说课

余映潮


两个板块:吟诵、欣赏。每个板块又分为铺垫活动与主体活动。

吟诵、欣赏。

    

1.给生字注音,朗读课文,朗读注释。

2.说说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美景,口述文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色。


1
教学铺垫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小品:小品文。散文的一种,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写景、说理、抒情。

模山范水:模、范,制作器物的模型。比喻用文字、图画描绘山水。


2
教学板块一:吟诵


1.教师讲解:

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当我们放声吟诵时,能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乐之美,文句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课文吟诵

朗读体味:读出一种陶醉感(穿插字词读音与含义的教学内容)

朗读体味:读出一种起伏感(穿插课文文句翻译的教学)

朗读体味:读出一种层次感(穿插学生对课文的初步评点欣赏活动,要求用类似于“山光水色,美景奇异”这样8个字的短语表达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

全班朗读:读出赞叹感、陶醉感。(穿插教师对课文的简洁评析:全文意境优美,脉络清晰。首段交代所写景物的范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总领全文;二段写江水之美,三段写群山之美;水色山光,如诗如画,有序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附教学用书中的朗读指导片段:朗读的指导,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做稍长的停顿,使之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3
教学板块二:欣赏

主体活动设计:请你进行一次诗意的欣赏。

话题:说说《与朱元思书》的描叙之美。

要求:

1.从“画面欣赏”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2.从“字词品味”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3.从“手法运用”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4.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活动方式一:

4个小话题,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是指定到每一组。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大约为5分钟左右,在之后的发言中,教师注意调控其内容顺序,即按上面1—2—3—4的顺序组织发言过程。

活动方式二:

教师的举例先行,即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

如:我觉得“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个画面很美。美在景物是流动的,江流是曲折的;美在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又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8个字用得好。它既写了旅行中的江上小舟,又写了宛转曲折、自然奔流的江水,还写出了船上之人的安逸闲适,写出了一种职逸之感。

活动方式三:

欣赏活动完毕之后,教师要进行“课中小结”,再次概括并生动地表述课文之美。

(以上欣赏活动的化简方案:请同学们用“奇”“异”两字来评析、欣赏课文内容。)

(附教师课堂教学中可能要用到的教学用语:游记,骈文,浑然一体,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骄散相间,散句,骄句,节奏,画面,色彩,动景,静景,实写,虚写,意境,韵味,对仗,比拟,夸张,手法,明写,暗写.听觉,视觉,触景生情,景致,景物,景色,满目风光,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

    

“寒树”理解为秋天的树较适宜,高山连绵,山上长着茂密的树木。旧体诗词里,寒和秋,几乎是同义语。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中“寒”“秋”连用。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即秋山。  

辛弃疾《鹧鸪天》:“斜日寒林点暮鸦”中的“寒林”即秋林。

由此,寒树即秋树,应有根据了。

文章不仅描写了秋树,还写了秋色和秋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王勃的《膝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相同的景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流淌的是一样的秋水。《与朱元思书》中描画了一幅典型的秋天图景,无论是山、水、林、泉,还是禽、兽、峰、谷,无不展示出秋天的迹象,蕴涵着浓浓的秋意。

——摘自石岩《(与朱元思书>》提句试释》,《阅读与鉴赏(教研)》2006年第12期。

树,此时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作者看不到山体,因为山上“皆生寒树”“横柯上蔽”,所以作者触目所及的全都是树,而此时,山与树合而为一,是一体的。

——摘自王力《“负势竟上”指的是“山”还是“树”?》,《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第1期。

从语法上看,“风烟俱净”中的“风烟”是主语,“净”是形容词性谓语,“俱”作为副词修饰“净”。众所周知,“俱”表总括义,这意味着主语部分至少包括两项事物。因此“风烟”在这里是一个并列短语,而不是一个词,“风”“烟”应该分别解释,不应该合为一词进行释义。

从修辞上看,“风烟俱净”和“天山共色”之间,是很明显的对偶句,而且对仗极为工整。“风烟”对“天山”,“俱”对“共”,“净”对“色”。“天山”是指“天”和“山”两种事物,那么“风烟”当然也应该指“风”和“烟”两种事物,而不能只是指“烟雾”。

综上所述,“风烟”应当解释为“风与雾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正确理解应为:“没有一点儿风,雾气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摘自卢派清《“风烟”释义辨》,《语文建设》2006年第7期。

“负势竞上”到底指的是“山”还是“树”呢?笔者认为这里还是写“树”,但目的是写“山”。从语意的理解上看,作者坐在小舟上,随着富春江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仰视夹岸的长满树的山,此时看到的山是动态的,山顺次向后倒去,于是作者形成幻觉:平时静态的山和水。

教学角度:欣赏性美读——欣赏美画,诵读美文,描绘美景,表述美情,达到“美文美教”的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步骤:

1.欣赏一组美画。播放有关富春江山水的美丽画面(配乐),渲染气氛,激情导人。

2.诵读一篇美文。多形式、多角度地读课文:①学生自由朗读;②指点学生单读,师生共同点评;③教师配乐范读;④学生配乐齐读。

3.描绘一幅美景。请同学们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你从文中看到了什么?②你从文中听到了什么?③你从文中感到了什么?

4.表达一份美情。如果请你当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你该怎样来说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编撰“导游词,进行课堂讲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与朱元思书》_经典辅导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预习 教案 课件
文言文精讲狂练(八年级)《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1
学生是自然生长的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