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北师大教授郭华:为什么新课标要求每门课都开发跨学科主题?
userphoto

2022.05.20 河南

关注

既然分科会继续存在,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跨学科学习?换句话说,跨学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到底能解决当下学校教育中的什么困境?怎样用好跨学科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大家可能都看过一个帖子。

2016年11月14日,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芬兰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

这个帖子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反复出现,每次浏览量都是10万 ,这个帖子的信息假的,被辟谣过多次。这个来自国外的消息,为什么会这么火?为什么那么多自媒体公众号可以反复蹭这个热点?为什么专业的教育从业者都要反复确认其真假?

可能有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欣羡于废除学科课程。很多人认为学科课程是造成学校教育教学弊端的祸根。只要废除学科课程,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没有了学科类的知识,或许就没那么多问题了。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第二,很多人认为不同的学科课程是割裂的、片面的、重复的。如果将这些学科整合在一起,就产生整体的、全景化的内容,所以,芬兰的现象学习就受追捧。

第三,很多人看到其他国家都废除了学科课程,认为我们国家也应该废除。

学科课程能废除吗?学科课程废不了。既然学科课程废不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呢?

为什么我们的学习

需要跨学科?

1. 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

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是不分科的,不是说一个农民就一定要特别粗鄙,一个文人就连猪肉都不吃,绝不是这样。但是,科学的发展是分科的,我们要把经历了千百年历史发展起来的分科课程教给学生。但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他会很难深入理解。

所以,我们要找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要既能够连接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提高到科学的高度。我们就选择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入学科。

2. 一旦让学生参加活动,这一定是跨学科的

一旦让学生参加活动,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一定是跨学科的。中国有句古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实际上,修行就是学生自己的修行。老师从来教不会你东西,能教会你的只有你自己,老师教会你,也一定得你自己学才能学得到,老师教了,不一定你学了,只有你学了,才是老师教的,是这样一个辩证的关系。

教学就是要把静态的、书本上的内容变成学生的活动,如果仅仅是把书本上的一句话教给学生,那他就仅仅是知道那句话而已,不知道背后丰富复杂、更内在的内容。

大家看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学界称之为“洞穴隐喻”

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的墙壁。在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还有些别的人,他们拿着各色各样的人偶,让人偶做出各种动作。这些囚徒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书本上的内容直接教给学生,他仅仅是见到了知识的影子,而没见到知识本身,知识本身是什么呢?不仅有文字所表示的信息,还有技能、态度、价值观、认识能力,全部在一起才是知识。

所以,如果仅仅将课程、教材上的内容告诉学生,学生见到的只是影子,当然这个影子本身也很重要。比如小学要测量塔的高度,不能直接测量塔,怎么测?我们需要测量太阳光折射下的塔在地上的影子,这个影子的长度很重要,但要说这个影子就是塔本身,那就错了。所以,我们教学就要让学生主动活动,通过影子去测量塔的高度。

又比如,数学的应用题都是跨学科的。应用题首先就是语文,一定是要先读懂,里面还有各种与工程有关元素。数学是最纯粹的学科,但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数学题里一定是跨学科的,一定是有情景的。

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观察现实生活并解决问题。例如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很复杂,我要能从其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之后再返回到具体生活中去。

真正的跨学科一定是与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不能因为跨学科就忘了学科本身的任务。

3. 把创新实践提前到了学生的学习阶段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就是为了他将来能够进入到社会生活,能够从事创新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学观念是,先学再用,教学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完全割裂的。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完全割裂的,整个创新生活已经进入到了教学阶段,而跨学科学习就是要自觉地把将来学生可能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前到教学阶段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阶段就模拟从事创新。这是一种对未来社会实践的模拟和创新实践,非常重要。

跨学科学习最终的切入点和目的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喜爱、相信,并且能够用行动来证明。

4. 回应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大家一提到跨学科学习或跨学科教学,马上会感觉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改革的点,因为它和社会生活与科学研究高度相似: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不确定性。

以跨学科为目的的项目学习、现象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过程和结果都不确定。不确定就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令人期待,充满魅力;因为它的不确定,才有了探索的可能性,学生才觉得有意义;因为不确定,就会有主体介入,因为各类因素而多变,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

例如,同样一个小组设计苏东坡展,有的可能比其他人做得好。一个偶然的想法或机遇,就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创意,这就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过程领域的无限空间,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好,就可以使结果发生变化。这就给个体的主动创造提供了空间。

当然这种主动创造甚至可能是错误理解,没关系,学习过程是允许有错误的。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个体的主体力量,让学生有意愿在不确定性中追求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去追求确定性,只要努力就会使结果产生变化,这是主体力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显现。

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因为过程和抉择是不确定的,要追求最好的结果,个人和团队去招募什么样人就非常重要了。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中,还要跨智力,实现智力共享,才能真正地合作起来。在跨学科教育中,老师应该如何安排任务从而实现合作,这一点也很重要。小组合作不仅对知识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

如何通过跨学科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能够部分地解决如何以分科的内容、分别的活动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我们的科目是分科的,是分别进行的,学生的活动也是分别进行的。通过分科的内容和分别的活动,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

事实上,分科只是内容的组织方式,内容组织是以学科的逻辑组织起来的,而全面教育是我们的目标追求。用分科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把分科的内容转变成学生的现实活动。一旦学生参与活动,一定是跨学科的。

因此,跨学科是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不仅是外显的活动,脑内的思维活动更重要。

例如,在金属的制备—金属的性质—金属的使用一课中,我们知道金属的性质一定有物理性质,也还有化学性质。我们要做一个易拉罐就要思考什么样的材料能做易拉罐,不仅要考虑化学性质,也要考虑物理性质。

通过走进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在进行“易拉罐代言”主题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结合其他的专题,例如化学与社会发展,其中社会发展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这就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易拉罐代言要考虑很多内容,这个主题有一定的复杂性,要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健康就涉及生理卫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又涉及环保、生物等问题。因此,通过这样一个化学活动,结合各方面因素,就是一个完整的跨学科活动。

怎样做,

才是好的跨学科?

跨学科要坚持学科立场,只有学好学科知识,才能够跨学科地解决问题,或者是在学科内可以很好地借助其他学科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一个学生问他,现在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将来数学和物理会不会融合成一门学科呢?杨振宁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他说,相互影响是事实,数学和物理也有很多交叉的部分,但是交叉的部分也只是5%,我们现在感觉到交叉的东西很多,是因为不交叉的东西也更多了。总之,交叉的东西只有5%,那95%是没交叉的东西,5%的比例一时是不会有变化的。

对于教学来说,一个教师的学科素养越强,它对学科的转化或翻译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更强。只有学科素养增强了,才能翻译转化成与其他学科相间的内容。

因此,从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持续发展本学科能力,同时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连专业素养都不行,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就无法进行跨学科教学。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又主动跨界。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积极稳妥的教育改革实践。

我们的跨学科或者教学,要将抽象的变成具体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干瘪的内容丰富起来,将脱离个人的内容变为与个人相关的,一定要让学生活动,只有当学生活动的时候才知道这个知识是跟自己有关系的。

但是变成与个人相关的是不是就可以了?如果到这就可以了,这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当这个内容被具体丰富后变成心理逻辑后,学生还可以把具体的东西再抽象,再表述出来。即再变成学科逻辑,变成社会的,才可能去发现新知识,做出新的贡献。

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既要独立,又要合作;既要继承,又要创造。

继承什么呢?继承的主要是学科的内容,在学科逻辑中不得不学的,但是我们又给了它空间,这个空间主体可以进入。因为是跨学科的,学生进入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此时就产生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继承中进行建构性的实践,同时学生在建构中可以思考、可以质疑,在质疑与继承中去创造。

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就能理解自己是历史长河中一员。

学生的两只脚,一只脚在历史里,一只脚在未来,真正的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身在历史中,而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跨学科是一个契机,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知识之中、进入到历史之中,让他能够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走向未来,创造未来。

我们要将学习、实践和创造,三体合一,在继承历史中创造未来,在创新中延续历史,在应用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有学科才能跨学科。我们要坚持学科立场的跨学科,才能避免庸俗化和浅表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郭华:如何有效进行跨学科学习?坚持学科立场是关键
郭华: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
关注课堂转型(五)提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力度钟启泉
跨学科实践性研究型课程开设的几点思考
芬兰中小学课程: 全才来自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逻辑理路与教学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