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意象解读之蝉

图源网络

古典文学中的香草美人传统以及君子比德之说,赋予自然之物以物外之趣,蝉也以其特殊的自然秉性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频频走入文学作品,成为咏叹的对象。从《诗经》《楚辞》到魏晋,再到汉唐以后,“咏蝉文学”迅速发展,蝉所寄托的含义和阐述的生命意识也在不断丰富。诗人笔下的蝉有的是诗人化身,有的是报秋的精灵,有的则是借蝉鸣衬幽静,有的则渲染了悲凉氛围和满怀愁绪……


表达高洁心志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声远传,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独特的视角蕴含着独特的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自能声名远播,这恰恰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人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渲染悲凉氛围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衬托环境幽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简单却不凡的场景。鹊儿的惊飞不定,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抒发离愁别绪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语无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以离别、相思、羁旅为主题的诗词中,蝉意象频频出现,或作为表现愁绪的媒介,或作为点染悲情不可或缺的佐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悲情渲染,把离别时的典型场面和景物摄入此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人把离愁别恨寄于蝉身,而蝉的孤独悲苦却又常常是诗人的化身。未直接描写别离,借助寒蝉的凄切之声 渲染了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不源于统编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资料来源:

统编新教材、古诗文网

王丽丽.蝉声流响 怨艾凄凉——探析咏蝉诗词中的悲愁情怀[J].长三角(教育),2012(04):63-64.

史超群.古诗词中蝉意象的生命意识[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06):109-110.

古诗词中的“蝉”意象解读[J].中学语文, 2012(Z2):95 .

本期编辑:姜又炜

责任编辑:赵桐玉   何一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句令人思索的写蝉古诗词,你最欣赏哪句?
古诗词中的“蝉”意象解读(洪合民)
解读古诗词中“蝉”的意象,“蝉”的文学意义,你知道多少?
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十种意象之“蝉”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