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山西村》|“游”有尽而意无穷

《游山西村》

“游”有尽而意无穷

陆游的《游山西村》不同于一般记游诗,陆游之“游”,是一种随意、随性之游,也是一种探寻精神栖息地之游。

同时,陆游又不同于一般士大夫,他虽处江湖之远,却始终不忘庙堂之忧,以“游”言志,彰显格局。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 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游”字。可以说,对于“游”的理解,是解读全诗的关键。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评价:“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

诗每两句为一层,共分四层:写出农民的热情好客,山阴的迷人景色,春社的热闹气氛,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依据诗作内容和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探求陆游之“游”

探“游”之意——漫漫而游慰吾心

游山西村,陆游是乘兴而来,游意十足吗?从写作背景看,本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陆游四十八岁。陆游因为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遭到当权派排挤,此前一年罢官后回到家乡绍兴居住,偶逛于乡间,有感而作。可见,陆游是以“游”慰藉仕宦的失意,以“游”排遣心中的苦闷。

从标题的拟定看,山西村并非某个村庄之名,而是指山西面的诸村落。《游山西村》四联八句,仅仅56个字又怎能言尽游览山西诸村时的所见所闻呢?所以,“游”只是诗人被闲置之后偶尔到乡村转转,如果认为诗人“游兴十足,游意不断”,这就有过度渲染游兴之嫌了。

诗句之中也能直接感受到陆游之“游”的随意、随性。“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字,能够体现出诗人发现又一村时的惊喜,但何尝不暗含一种诗人“游”时的随意?柳暗花明之处,新发现一座村落,且去看看,又有何妨?很显然,陆游在出游之前,并没有既定目标、预设计划,是一种漫漫而游,信步所至,游哪算哪。

探“游”之景——偶然信脚到桃源

虽然出游之前,陆游游意并不足,但游至山西村,诗人却有着意外的发现。诗人所见的自然之景和生活场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其相似!

其一,居民皆热情留客,诚心待人。桃花源中的居民设酒杀鸡,邀客至家;山西村里的农家以鸡豚做食,以腊酒留客。

其二,周边环境皆美丽宜人,幽僻难寻。桃花源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西村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其三,两地皆古风犹存。桃花源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保留着先秦古风;山西村居民祭社祈年,着装打扮也都保存着古风。

其四,两地皆远离纷争,与世隔绝,有如上古圣贤描述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在桃花源,没有东晋时期的南北之争,没有政治上的黑暗压抑;在山西村,没有宋金两国的剑拔弩张,没有朝堂上的尔虞我诈。

许多文人、士大夫在人生失意或厌倦官场之时,常常会寻找自己的“桃花源”,以此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山西村就是陆游心中的桃花源。所以,诗中的山西村不再是指山西面的一个个村落,而应将之视作一种整体的意象来解读。《游山西村》与其说记录了陆游游玩山西村时的所见所感,不如说失意诗人在无法排遣心中苦闷之时寻游心中的桃花源。

探“游”之情——人间何事堪惆怅

有人说,乡村注定永远是精神的原乡,乡村文化一直是最质朴、最本色的文化。山西村何尝不是?陆游邂逅了如桃源一般的山西村,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但这里难道就是四十八岁的陆游其后的人生归宿吗?显然不是,诗作之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不能说陆游没有被农家的热情感动,初到宝地,萍水相逢,便盛情相留,但终究没能挽留住陆游,还是到村外走走吧!不能说陆游没有被村外的绮丽风光吸引,有山有水,花红柳绿,一派春光,但还是没能让陆游流连忘走,还是到下一村再看看吧!

在游山西村的过程之中,陆游的心情始终是复杂的,罢官归田后的失落,邂逅山西村的惊喜,对山西村纯朴生活的欣慰,对光复中原梦想的执着,想要归隐又心有不甘的惆怅……虽说无官一身轻,可陆游的内心却异常沉重。放荡不羁、借酒浇愁就真的能够放下心中的家国之念吗?当然不可能,当时作者正罢官闲居在家,回到家乡后作者的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交织在一起,然而并未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诗人因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诗人脱离黑暗的官场,置身家乡纯朴、清新的生活环境,备感欣慰,并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此诗写的虽是闲适的乡居生活,却流露出诗人未能忘情国事的胸怀。

探“游”之情——人间何事堪惆怅

诗人在闲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这是否是诗人借重游山西村传达出一种归隐之念呢?也许有归隐之念,但并非当下,而是将来,正如清代学者方东树所言“愿为频来之约”,这幅画面就是陆游与将来的一个美好的约定。理由有二。

其一,此时的陆游不可能“拄杖”。陆游从小立志“扫胡尘”“清中原”,自幼研习兵法,学习剑术,将近五十岁时尚有“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的壮举,而写这首诗时陆游四十八岁,怎可能“拄杖”呢?

其二,此时的陆游不可能“无时”。陆游闲居乡下的日子里,虽贫苦不堪,甚至“炊米不继”,但始终不忘抗金恢复的梦想,他又如何能做到“无时夜叩门”呢?

“频来之约”是诗人寄寓的一种美好愿景,也只有诗人真正的“闲”下来才能够实现。于陆游而言,真正的“闲”下来就是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那一天了。

同时,陆游以重游山西村的画面表明了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功成之后,自会身退。《中庸》有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是说在中国文化中,做人之核心的“道”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政治表达的基本面向,即掌握并实践“道”的原理。

《游山西村》写在一个山河破碎、统治者却不思进取的年代,陆游在仕途失意之时,没有选择就此归隐山西村,而是选择用一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奔波。

陆游一生梦想成为战士,并且他做到了——真正的战士未必一定是金戈铁马,血洒疆场,而是历尽磨难,却永远初衷不改。

参考文献:

[1] 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60.

[2] 张春林,编.陆游全集: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23,122,233.

[3] 张葆全,译解.大学中庸译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4.

[4]马焌.《游山西村》:“游”有尽而意无穷[J].中学语文教学,2021(12):45-47.

本期编辑:殷茵

责任编辑:赵桐玉 蔡沂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游山西村》赏析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一句是什么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朗读:李明霞)
书法《陆游“游山西村”》等两幅
草书:陆游《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