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寂寞的超人:李白的儿女之情
userphoto

2022.07.22 河南

关注

我们先说李白的情感生活。

据魏颢的《李翰林序》,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那么,李白是结了四次婚的。所谓“娶于许”,就是指在安陆为许相公妻以孙女的事,“明月奴”就是伯禽,那个女孩就是平阳,还有一个男孩则是天然。加上颇黎,李白一共是四个小孩,最年长的乃是平阳,明月奴次之。李白很爱这些小孩儿们。

我们知道李白抒情的作品,特别是写儿女之情的,往往不太出色,即像“玉阶生白露,夜久生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那样的作品也很少很少。他所写的往往是很露骨的一类,例如:“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三五七言》),“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寄远》);他所对于异性的感觉都是很具体的,你看: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吴儿多白晳,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越女词》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对酒》

不是眉毛怎么样,就是脚怎么样,穿得怎么样,总之,李白对于爱情是很感官的,是很物质的;用广泛的说法,就是宁是肉的,而不是灵的。往根本去看,这又是和他的道教思想有关,我说过,道教的第三个根本概念是自然,从自然的概念出发,遂发现了世界之物质的方面,从而对于人生也就有一种唯物的色彩,所以表现在别方面之现世主义、富贵主义者,在爱情上也就是着重感官的、肉的了。

不过,李白有一个好处,就是真。因为真,虽所写的具体而不碍其具体,虽露骨而不碍其露骨,有时非常过分了,例如“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逢行》),“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赠段七娘》),甚而显得很急切了:“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飞阳台”(《寄远》),但这些都毫没有关系,我们也毫不觉得鄙近,也毫不觉得俗恶,这就是因为,过分与急切是李白的本色,写到本色,就是真,“真”便可以原谅了一切了。
可是相反地,李白却不善于写常情,他的许多寄内诗,都不佳。李白对于色情的观念,有时竟是卑视的,例如他说:“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如世所讥”(《感兴》);在这些地方,他和李商隐实在相反,李商隐对于爱情的观念是灵的,这不必说了;李商隐写到夫妇的情感处,则甚精彩;李商隐对于性爱,也从来不卑视。
很奇怪的是,以李白那样漂泊而没有定性的人,一会从政了,学鲁仲连;一会隐退了,学神仙,但是他之父子的感情却很浓。他在诗中时常流露,例如“穆陵关北愁爱子”(《万愤词》),“爱子隔东鲁”(《赠武十七谔》)等等都是,更如:
……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送杨燕之东鲁》
六月南风吹白沙,  吴牛喘月气成霞。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谁复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寄东鲁二稚子》
他这方面的感情实在太浓烈了,“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可知他平日的挂念为何如了,这还不过和他的爱子们才别了一年而已!至于“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谁复怜”,这便都是在别了他的爱子们三年以后写的了,那印象更多么具体,字句更多么给人刺戟!没得到过家庭的温暖的诗人,但并没因此令他对于子女的慈爱有所欠缺。在一般目李白为狂人,为不近于人情的人,在这里要反省的罢,漂泊的李白,没有家的李白,狂歌度日的李白,他却是有着一颗多么与通常人逼近的,相通的心!
选自《李白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诗仙”李白活泼泼的影子,跃然纸上
一本书读懂“寂寞的超人”李白的超越与痛苦
本书是著名作家、文学史家李长之,写的一部关于诗仙李白的传记读物。书中包含《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两部关于李白的著名作品,完整地勾勒出李白活泼泼的精神画像,是读懂李白的一本必读书。
李长之先生专门为李白写了两本书,一本是《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1941年出版;另一本就是《李白》,1951年出版。《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结构完整,以“生命和生活”为介入点,以李白与道家思想为中心,以李白充溢的生命力和浪漫的热情为线索,旁涉李白的政治、思想、性情、文学的各个方面,勾画出诗人李白活泼泼的影子。《李白》则侧重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历时一生的漫游生活。
两书合璧,读懂李白一生的游侠浪漫,读懂“诗仙”伟大诗歌中的“半个盛唐”。

作者简介


李长之 (1910—1978)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西洋哲学史》《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等,影响深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仙李白最超然的一首诗,读懂将不再孤独
天子呼来不上船?事实是,李白在长安“帮闲”
天大的事情,也看得不足一笑
诗仙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 孤独寂寞的另一种境界
诗仙李白之 李白遭谗之谜
缅怀诗仙李白 [七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