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达课丨想聪明地讲道理,该学一学《世说新语》
userphoto

2022.07.26 河南

关注

小编有话

2014年开播的综艺节目《奇葩说》,让公众认识到言语表达的力量,捧红了一群“辩论咖”,也让“会说话”成为行走江湖的一项高级技能。

身为普通人,我们当然不奢望成为像马东、蔡康永那样“口吐莲花”、金句频频的大神,但无论是职场还是课堂,工作还是生活,都免不了有动用言语智慧、以言服人的时候。

如何修炼说话之道?除了上口语交际课,最好的方式就是翻书。不少古代经典作品都记载了人们交际中的巧妙话语,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世说新语》就是其中代表。这本书记录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名士言行,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四个言说故事,学学如何聪明地讲道理。请看——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不仅要求士人们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简洁得当,声调抑扬顿挫,举止潇洒自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言辞简洁有力、巧妙得体、机警有趣的论辩故事。

类比推理,巧辩服人

庾穉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 ,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锺、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故事大意 刘劭,博闻强识,善观察品评人才。庾稚恭任荆州刺史时,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这扇是用过的。刘劭说:“柏梁台(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城——笔者注,下同)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先住在里面;管弦齐奏,也是知音的人和乐工们先审察它的音。稚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庾稚恭后来听说这件事,便说:“这个人适合在皇帝身边。”

刘劭先拿柏梁台,继而用管弦来比附旧扇,指出前二者具有共同的特点并得出结论:许多好东西都是别人使用过的。在此基础上指出,这把扇子即使是旧扇,也是好扇。这是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Tips

类比推理是论辩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将相似的事物拿来比附,使人认同要证明的事物特点。我们在实际辩论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类比推理,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例得当,论证有力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故事大意 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年少时朴实愚钝,曾赶了两千里路去拜访司马徽。庞统正巧遇上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叶,就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蚕妇之事的?”司马徽说:“你姑且下车来听我说。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住达官的住宅。怎么会是必须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与众不同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财富,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司马徽一口气就征引了多个典故,都是针对庞统提出的观点而说的

伯成: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子高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回家种地。

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

许由: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

巢父: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也不肯接受。

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

吕不韦:秦时丞相,据说他曾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嬴政;嬴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齐景公:春秋后期齐国的君主,《论语》中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他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小编感言:真的很多,感觉自己好没文化……)

成、原宪、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高义之士,他们的事迹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司马徽还举了吕不韦和齐景公的例子作为反证,批驳庞统的话显得无懈可击。这些事例,多得让听者叹服其才华,庞统只能赞叹不绝,称司马徽的话如大钟、雷鼓之音,振聋发聩。

Tips

恰当运用事例进行论证,能增强说服力,关键是要记忆并选取适当的例子,以便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采取正反论证的方法,使对方无法反驳。

巧用比喻,避实就虚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故事大意 徐孺子,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年少便有辩才。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经书中说,月中有兔、蟾蜍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这个故事中,徐孺子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避实就虚地把着眼点放在事物的有无上,而舍弃月亮在什么情况下才更亮这个问题。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将不便回答或无法回答的问题偷换掉,使对方在摸不清状况的时候愉快地接受答复。

徐孺子用人的眼睛比喻月亮,用瞳仁来比喻月中之物,非常形象贴切,让人能马上领会说者的意思,还能让道理在比喻中变得浅显易懂。这种修辞手法在实际论辩或演讲中具有其他修辞手法无法替代的功用。我们无法知道问话人到底是不是故意刁难徐孺子,但徐孺子的回答令人非常满意,并且显得大大方方、有礼有节

Tips

我们在论辩时如能找准着眼点,避实就虚,就能避开无法回答的问题,且使别人信服。

灵活曲解,力挽狂澜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故事大意 裴楷,西晋时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称著一时的名士。晋武帝刚登基时,用蓍草占卜(古代帝王用蓍草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得到“一”。晋武帝是通过抢夺才登上帝王之位的,现在占卜的结果是“一”,自然心虚不已,烦躁不安。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场面十分尴尬。谁能救这个场呢?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听,十分高兴,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老子》第三十九章中有一段话,说的是古来得道者,天得道就清明,地得道就安宁,神得道就灵验,山谷得道就充盈,万物得道就生长,侯王得道就使天下安定。《老子》中,“一”一般指“道”。裴楷灵活运用了这个“一”,将《老子》中的“一”变作数字“一”。裴楷并非不知道《老子》中的“一”应理解成“道”,只是他灵活曲解“一”来应对尴尬场面。这样既能挽回晋武帝的面子,听起来也顺理成章,毫无矫饰之意。

Tips

灵活应对是论辩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即面对不同情况能马上作出回应,并且顺理成章,丝毫不显做作。从裴楷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腹有诗书”方能做到左右逢源,相信这对有志于提高论辩才能的人不无教益。

除了上面的四个故事,《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充满论辩智慧的表达,我们应继续挖掘,以便更好地学习说话之道

(本文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19年7月24日文章《巧言说理 妙语论事 ——〈世说新语〉中的论辩技巧》,作者: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郑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说新语》故事十则,学习古人说话艺术
要说美男子,我们绝不认输!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从晋朝开国时的一则小故事,来看两晋士人拍马屁的本事|司马炎|群臣
会说话到底有多重要?这几个段子一个比一个精彩
刘强:《世说新语》与魏晋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