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标丨崔峦: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改革重点
userphoto

2022.11.20 河南

关注

正文 5987 字  15 分钟阅读



崔 峦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之一

编者按:本文根据崔峦老师2022年10月在新课标专题培训讲座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因本人对课标的理解有限,文稿整理如有错漏之处,请同行留言区批评指正!

整理人:张嘉。

自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国家颁布了三个课程标准,拿语文课程来说,颁布了2001年的课程标准的试验、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以及今年4月颁布的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那么2022年颁布的语文课标,可以说是3.0版,今天来谈谈这版课程标准和以前的课标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突出的变化?


相同点

在相同点方面,第一点是在以往课标的基础上重申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次课标增加了8个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认为这是事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在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变化。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我们语文课程必须要担起来的责任。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基本能力。上至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下至三百六十行的从业者,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谁的专业能力就强,谁的贡献就大。

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一个人一生的道路取决于语文。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17岁离开韶山去干革命,他在离家的时候留下了一首诗,他写的诗是这样:孩儿立志出边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学习,尽管只有中专的学历,但可以说是学富五车。解放以后他一直住在中南海,有一次给主席搬家,他的生活用品很快就搬完了,单单是毛主席住处的藏书,就帮他整理和搬运搬了一个多星期。他的藏书有94,763册。

毛主席读书有圈点勾画、圈点批注的习惯,他最爱读的二十四史,共读了60多遍(二十四史一部3600卷,4300多万字)。所以说读书、学习、写作是毛主席一生除了革命以外,最重要的事。有专家说,论才学,毛主席可以在今天的北京大学的20个系当博导。我们也可以看出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重要!

这是第一个相同点,就是我们的几部课程标准,在讲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致的,都在强调我们这门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第二个相同点,就是几部课标都强调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统编语文教材,都把读书为要,以用为本这两条作为重要的理念。

读书为要,以用为本。所谓“读书为要”至少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书,要“读”字当头,把朗读默读的训练贯穿始终;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课内外要多读书。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用这样的办法医治中小学语文课内外书读得少的顽疾。

所谓以用为本,这既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又是语文学习的落脚点、语文学习的归宿。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又要关注形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阅读是关注内容而忽略形式,费事多而收效微。阅读教学,一定要既得意——也就是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又要得言——也就是揣摩写法,品味语言,从名家的文章当中来学作文,做到从读到用,读写结合,这是几部课标的相同点。

第三个相同点,都重视改进教学。首先就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过去我们有的老师长期习惯做一个强者,习惯站在课堂的中央,课改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的成长为本,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让语文教学做到减负增效。为此我们的教材做了很多的努力,有了一些改进。用人文主题加语文要素的这种编法来组织单元;设计了习作单元、策略单元;设计了快乐读书吧的栏目,引导读整本书;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来引导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在教学方面,老师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比如研究单元的整组教学,单元的整体教学,大单元的学习,还有三位一体的教学(教读单篇,略读群文和读整本书),把它结合起来,实现单篇教读、群文略读和读整本书的一体化。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几部课程标准的相同之处。

不同点

那么2022年版的课标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的改进,有许多的特色和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目标的提升,聚焦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01年的课标实验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聚焦在知识和能力上,就是教给知识,培养能力。那么到了2011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三个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相比知识和能力前进了一步。但是这个目标比较注重学业,忽视全体、全面的成长。

那么今年4月我们颁布的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涵。这四个方面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较好地做到了立德树人和提智增慧的融合,做到了既重视、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这四个维度的核心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整体。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语言和思维是语言运用和培养思维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发展语言和思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两大基本任务,这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语言是表象,思维是内核,是互相促进的一个关系。

那么语言运用和文化自信是什么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而且语言还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积淀文化的过程。所以课标提出在语文课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人语言经验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这是课程目标的提升,聚焦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课程内容的变化与呈现方式的变革。新课标提到的课程内容是结构化的。我们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识字、写字、学词、单篇的阅读和表达等。

新课标还提出要重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强调发展思维,特别是审辩思维、创新思维,学习阅读表达,既要以文学作品为主,又要包括实用类、科普类、思辨类的作品。首先我们看看课标里关于课程内容的第一个方面是课程内容的主题和载体。

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主题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也就是突出和彰显三个文化,彰显应用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这三个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比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我们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比如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我们还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弘扬,还要有序地发展,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运用。那么在语文课程里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什么?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在统编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占了很大的比重,古诗文增加的幅度很大。

再说革命文化,它体现了爱党爱国的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魂。传统文化是根,革命文化是魂,我们要通过这个主题来厚植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英勇无畏的革命传统,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革命文化的主要载体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等。

最后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努力向未来的不懈追求。

这是前两个文化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反映我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品,反映中国当代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重大事件、模范人物的作品等。

我们在语文课程的内容当中,要不断去发现、增加与吸纳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元素。除这三个文化以外,反映儿童生活的、科技进步的、多样文化的、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主题的作品,也应该占一定的比例。

在语文课程内容当中体现三个文化的作品应该占到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方面的作品以及外国文艺学的东西占到30~40%,这是关于这个课程内容的主题和载体。

第三,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方式是学习任务群。

这是这次课标的一个重大变化,重要发展。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型的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第二个层次是发展型的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三个学习任务群。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性的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个任务群。这两个任务群体现了我们语文课程的宽视野、宽积淀、宽能力。

这三个层次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代表了我们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了对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兼顾,体现了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里面增加了一个部分,就是学业质量的整体描述,为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依据。课程标准当中的学业质量的这个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从来没有的新内容,它是标准中的标准,这就使课程标准更加完整,更具标准的性质。它是评估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

学业质量描述按照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小学三个学段加上初中阶段,联系课程内容,结合三类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哪三类?一个是日常生活情境,一个是文学体验情境,还有一个是跨学科学习的情景。整合四项语文学习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合这四项语文学习活动,来整体描述每个学段学生的学业质量的具体表现,描述语文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

第一次在课程标准里明确每个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并且从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业表现三个方面来构建了学业质量的基本框架,这就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评价提供了依据,为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提供了指导。

第四,教学建议为课标落地和教学转型指明了方向。

教学建议在课程标准里边有三个地方都有体现,一个地方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部分,这个提出了四项教学建议,第一项是要在教学当中体现育人的导向,我把它理解为育人为魂。第二项建议是要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搞好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在这里强调语文教学要抓住重点。第三项建议提出要创设真实情境,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我把它概括为实践为本。第四项建议是探索教和学的方式的变革,体现了守正创新。

那么在课标课程实施部分提出的这四项建议,我认为是从宏观的层面指导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沿着怎么样的方向来改进我们的教学,那么既然有宏观的建议,就有中观的建议,中观的教学建议在课标里边有两个部分有所体现,就是课程实施的部分里面的评价建议,通过对评价的建议来倒逼我们语文教学的改革。因为评价是指挥棒,它能够起到指挥教学的作用,我们改革评价就是倒逼我们来改进教育。

建议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体现在学业质量部分里面,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来引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以上这两点我认为是中观的教学。

有了宏观的、中观的,当然还有微观的教学建议,就体现在课程内容部分里边的各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教学提示,六个学习任务群,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阐述,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讲了目的任务,第二层讲了学习内容,第三层就是教学提示。任务群实际上是微观的、是更具体的教学点。

所以我们研究课标思考改进教学的时候,要反复得比照着来读,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教学建议,来思考我们的教学怎么做。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要从明确课程目标开始,来研究怎么整合课程内容,再思考怎么改进教学的评价,明确课程目标,实际上是来回答到哪里去的问题,回答方向的问题,整合课程内容,回答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新课标突出的变化

那么具体来说教学怎么改?建议要做到这四改。

第一,改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应该退居次席,但不是老师不重要,而是我们老师要退后一步,发挥我们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激励者。

第二,改内容。要从碎片化的、单篇的教学改成任务导向的、结构化的教学。

第三,改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由以往的从教的角度来设计,转变为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围绕着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来设计有逻辑关联的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

其中我们要体现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这里的真实情境首先是真实的语言情境,当然还包括真实的生活情境,另外我们要体现在整个教学当中,贯穿着有联系的一连串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当中要亲力亲为。

第四,改学习状态。由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被动的教学转为让学生主动去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和陶行知在若干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够接触自然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
解放头脑就是引导学生要学会思考;解放双手,就是让学生乐于实践;解放眼睛,就这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解放学生的嘴,就是让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交流;解放儿童的空间,接触自然社会,就是要让孩子在游戏、游玩当中来发现创造;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学可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尊重个性,发展兴趣爱好。
叶圣陶先生也在早年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老师,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用老师讲,作文不用老师带,他们的这些主张可以说是对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最好的诠释。

所以我们改进教学,要做到改理念,在设计上更改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还要在教学当中努力实现由单元教学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转型。我们老师要很好地学习和钻研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的部分,要在教学的时候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安排连贯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一个一个的相互有关联的学习活动,一个活动完成一个小任务,一次活动完成一个小任务,这样积累起来,由完成小任务到完成大任务,由完成分任务到完成总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亲力亲为,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统编培训|蔡可:“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相关单元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郑国民:实现教与学的突破,语文教学如何贯彻课标“新变”?
温儒敏解读新课标: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学习笔记】课程标准语境中的写作课程
专家视点丨顾之川:“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理解与实践
赵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变化、新探索和新挑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