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62伯兮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userphoto

2023.07.29 河南

关注

诗经62-1伯兮押韵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7-25 11:16:44 已编辑 河南 6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 □□□● □□□● o
□□□◆ □□□◆ □□□□ □□□◆ ng
□□□□ □□□■ □□□■ □□□■ i
□□□□ □□□■ □□□■ □□□■ i
以上是编写《周音》时的分析,现在看来,有一些误判。其实,伯从白,虽然可以视为古音bi,但多重证据已经表明,在先秦时代,白已经出现i o两种元音,流传到现在仍然有痕迹,如:柏bai树、伯伯bo、船舶bo、被迫po……
所以,第三阕、第四阕的押韵并非单一韵,而是交叉韵,例如:雨-伯-草押韵o/u,可以是另外一个韵,与i韵不同。因此,本诗押韵修改如下:
□□●□ □□●□ □□□● □□□● o
□□□◆ □□□◆ □□□□ □□□◆ ng
□□□● □□□■ □□□● □□□■ i o
□□□● □□□■ □□□● □□□■ i o


诗经62-2伯兮注释1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7-25 11:49:30 已编辑 河南 11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 □□□● □□□● o
□□□◆ □□□◆ □□□□ □□□◆ ng
□□□● □□□■ □□□● □□□■ i o
□□□● □□□■ □□□● □□□■ i o
附注: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同时也是战争诗,言战争之残酷,同时诗人可能是诗中将军的妻子,也表达了一种怀念之情。
1、朅从去,古音co、cu,为离开之义,同去。这个字诗经中出现多次,如:
诗经第57篇《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见:诗经57-2硕人注释1;
那么结合上下文,可知,这个离开可能是奔赴战场,也可能是战死沙场,一去不返。有悲凉义。
2、桀,应为傑的古字,桀从舛、从木,舛的甲骨文画有二足,桀字的本义应为站立在木上,目前桀的含义有这一条:小木桩。
如:鸡栖于桀。——《诗·王风·君子于役》


也即,本诗的桀=杰,指的是杰出的人才。
3、殳,是商代或之前的一种钝器,类似锤子,最初是木棒,后来发展为带金属箍的木棒,是一种击打性武器,演变为后世的狼牙棒。这种武器出土过,后人才知道殳的本义。
4、之东,=止东=至东,为行走,前往义。之-止同源,甲骨文画的是脚,引申为动词,行走。诗经中多次用到,如:之子于归、之子归,这里的之均为行走义。
5、首如飞蓬,指的是头发乱蓬蓬,几个月没有洗头了。所以后面接着: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6、膏沐,应该包含两个意思,膏=膏油=给头发上发油,梳头。沐=沐浴、洗澡。
7、谁适为容=谁适为之容?这里应该是问句,而非感叹句,前辈经学家的标点符号有误,须修改。
適从啇,古音di,音义与之同,指的是去、行走。
谁适为容==谁适为之容=谁去为将军整理仪容?
8、愿言思伯,这里的言,=而,通假字,见:诗经2-2葛覃注释3:言=而/尔/乃=焉,薄=甫;诗经8-2芣苢注释1;诗经13-2采蘩注释1;诗经26-2柏舟注释1;诗经39-2泉水注释1;诗经44-2二子乘舟注释1;诗经50-2定之方中注释5;诗经54-2载驰注释1;诗经58-2氓注释3;诗经59-2竹竿注释1;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言=说话,愿言=许愿,在语法上都是成立的。比如,诗经第30篇《终风》:愿言则嚏。愿言则怀。这里的愿言则……形成转折,则言必然为动词,而非连词。愿言=许愿,而非许愿 而……
但诗经第44篇《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中心养养!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里的言可以理解为连词而,也可以理解为动词说话。


诗经62-2伯兮注释2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7-25 17:01:29 已编辑 河南 12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 □□□● □□□● o
□□□◆ □□□◆ □□□□ □□□◆ ng
□□□● □□□■ □□□● □□□■ i o
□□□● □□□■ □□□● □□□■ i o
附注:这首诗整体不难,难在意象之类比:
1、第三阕,雨-日,代表阴雨转晴天,比喻战争获胜。所以,本诗开头所谓朅(去)字,应该指的是去战场,而不是死亡。
2、第四阕,谖草-树背-心痗,应为类比,这种谖草长在树背面,可见是苔藓。而诗人思念将军之心痗,犹如树背面见不到阳光而生的苔藓,树发霉了,那么人心发霉了,就是痗字。这里的痗,指的就是心里照不到阳光而发霉,应为霉的通假字。
苔藓从本质上讲,也是树发霉。由此可知,痗=霉。
谖草=苔藓。但谖=?以前诗经中多次出现谖字,释读为暖心的话,通暖。见:诗经55-2淇奥注释2;诗经56-2考槃注释1;
但放在这里似乎不通。应为通假字,古音cong,义为苔藓。以前经学家将其释读为:萱,字音上符合,古音有相同的可能,但萱草为金针菜、黄花菜。对此,我觉得不可取,因为金针花并不生长在树背面,它哪里都生长。
苔藓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5℃-30℃,这正是现代词汇:暖草的定义(冷草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至25℃之间,当气温高于3 0℃时,生长缓慢。而暖草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6℃~35℃,当温度在10℃以下出现休眠状态)。
谖草=暖草=苔藓,是比较符合常理的。


诗经62-2伯兮注释3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7-26 08:56:52 已编辑 河南 14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 □□□● □□□● o
□□□◆ □□□◆ □□□□ □□□◆ ng
□□□● □□□■ □□□● □□□■ i o
□□□● □□□■ □□□● □□□■ i o
附注:由上两节分析可知,诗人在思念外出作战的将军,那么既然没看到将军本人,第二阕的头发乱蓬蓬必然是诗人想象。这是符合常理的,说明诗人平时一直照顾将军的洗漱和仪容,为将军的夫人。
第三阕的雨过天晴,比喻已经捷报传来,诗人内心是喜悦的,此为甘心,但头疼是为什么?而且甘心为偏正结构,首疾为主谓结构,两者放一起在修辞上还是有瑕疵的,若改为心甘首疾,更好。
根据生活经验,头疼一般是没睡好,或者感冒引起,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这可能与过度思念或哭泣有关。这样的情绪挺符合诗人当时的悲喜交集。
第四阕用树背面之苔藓,比喻诗人心中无阳光,已经生霉。诗人把将军比作太阳,自己比作树木。树木生长离不开太阳,诗人离不开将军。


诗经62-3伯兮上古音大概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7-27 18:00:19 已编辑 河南 3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bo di co di, bong di du di. bo do di du, co cong ding cu.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di bo di dong, do co bi bong. ci bu co bu? di di co cong?
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ci cu ci cu, co co cu ci. cong cong di bo, cong ding do di.
4.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cong di cong do? cong du di bi. cong cong di bo, di o ding bi.
□□●□ □□●□ □□□● □□□● o
□□□◆ □□□◆ □□□□ □□□◆ ng
□□□● □□□■ □□□● □□□■ i o
□□□● □□□■ □□□● □□□■ i o
附注:第四阕标点有误,现已修正。
1、伯从白,古音bi,可在本诗中,第三阕雨-伯押韵,第四阕草-伯押韵,可推定伯为o/u韵,这也是符合之前的推定,白旁字在先秦已经出现i o二象性。
也即,本诗中,伯古音bo,而非bi。
2、容从公,古音cong,前两节分析过。
3、为-豫同源,均为手抓大象,为o/u元音,古音cu。当然,按照为从手,豫从予看,为-豫古音应为do/du,但考虑到商代及之前,d辅音数量较少,c辅音数量较多,可推定诗经年代,为-豫古音co。
4、前,根据周音理论,古音ding。但甲骨文前从止、从凡,似乎存在b辅音阶段。存疑。


诗经62-4伯兮今韵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7-27 18:06:27 已编辑 河南 7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伯兮兮,邦之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焉得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
□□●□ □□●□ □□□● □□□● o
□□□◆ □□□◆ □□□□ □□□◆ ng
□□□● □□□■ □□□● □□□■ i o
□□□● □□□■ □□□● □□□■ i o
附注:
1、朅→去,同义通假,替换。表示离去。见:诗经57-2硕人注释1;诗经62-2伯兮注释1;
2、桀,现代为ie元音,已经不是u元音,不押韵,需要修订为u韵,以构成去-桀-殳-驱押韵u。
辅佐之辅,意思较为符合。
桀→辅
3、蓬,现代为eng韵,而东-容为ong韵,已经不太押韵了,理应修改,如蓬松之松,为ong韵。但首如飞蓬→首如蓬松,语法不对,头(发)如同蓬松,蓬松不是名词,语法是错的。要改得语法合理,需要修改更多:首如飞蓬→首如蓬松→须发蓬松。。。但这样改得太多了。
从粗略押韵上看,可以不改。
4、雨-伯-草,现代已经不押韵,而且处于奇数句,不必要押韵。可以不改。因为修改起来很麻烦,伯上下文都有,是重要词汇,无法改,雨-草均为具体意象,改了无益。
5、谖→暖,古今字,通假字,见:经55-2淇奥注释2;诗经56-2考槃注释1;诗经62-2伯兮注释2;
这里的谖草=暖草=苔藓。
6、痗→霉,古今字,通假字。指的是心里没有阳光,生霉。分析见前两节。



编写《周音》时修订的新韵如下——
20210224添加新韵2: 弟兮
1.弟兮奇兮,邦之杰兮。弟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弟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昊昊出日。愿言思弟,甘心首疾。
4.忘忧草无?墙后种之。愿言思弟。使我心戚。
因为伯字现代读音bo,o韵,即使按照方言读音bai,ai韵和i韵还是有区别的。因此用弟替代。另外,杲字现在不常用,不如用昊,意思相近,当更常用,并且根据我的系统,g-h-c是属于同一个声母c。上古应该是一个音。最后一行的背-痗修改为i韵,也是基于第一条理由。
假若伯字是o韵,可以更改新韵如下: 伯兮
1.伯兮奇兮,邦之杰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雨沃雨沃,昊昊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谖草遗我?墙后种之。愿言思伯。使我心戚。
如果伯o韵的话,这样改也是勉强,因为整体第三列都是o韵,但现在读音殳-沐是u韵,区别于o韵。在上古这两个可能是不太区分的。
20210225修改新韵3: 第兮
1.弟兮去兮,邦之举兮。弟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弟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其雨其雨,昊昊出日。愿言思弟,甘心首疾。
4.忘忧草无?墙后种之。愿言思弟。使我心戚。
20210225添加新韵4: 伯兮
1.伯兮去兮,邦之举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雨沃雨沃,昊昊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谖草遗我?墙后种之。愿言思伯。使我心戚。
显然,当时虽然考虑到押韵情况,无奈对本诗的理解停留在以前经学家的释读上,没有体会到雨-日是雨过天晴之义,代表了凯旋的消息。更没有意识到谖草=苔藓。总之一句话,受到汉儒、宋儒影响太大,没有独立的见解。以此来看,今日的版本是最佳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析《诗经?卫风?伯兮》
《诗经》中那些惊艳了时光的女子(十九):相思成疾为忆君
赞美,会使生活明亮高尚——《卫风·伯兮》
《诗经》与植物 | 女为悦己者容——飞蓬
读诗经•卫风•伯兮赋意之(27)[七绝]
【大百科词条(稿)】《毛诗古音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