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人学历史》第38章 左宗棠,打开国门(下篇)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我问:“张良先生,如果当时清政府坚持不割让香港给英国呢?”

张良说:“那火烧圆明园可能要提前二十年。英国军舰对于当时的大清就是王炸一般的存在,你举全国之力也奈何不了他们,而且你没有掩体,他们想炸哪就炸哪。服软还能少挨两巴掌,所以当时香港是保不住的!“”

我说:“张良先生,我比较好奇,奏折里当时文武百官们怎么称呼这些外国人?”

张良说:“统一称呼西方列强“蛮夷”。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拖家带口逃跑到热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战后通过条款规定,外国人才有幸被称为“洋人”。你以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用词问题,错,这关系着大清的体统,成何体统的体统!”

我问:“英国不是有议会制吗?为什么他们掌权者会通过对中战争法案呢?”

张良说:“当时英国是商业国家,他们的军事力量是为商业服务的。林则徐的禁烟行为在他们看来是试图阻碍中英自由贸易的破坏行为,如果是让中国得逞了,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关闭港口政策,大英帝国的海洋贸易优势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什么,我们要用武力大炮给中国上一堂自由贸易课!”

我问:“那当时林则徐有没有误判英国的地方?”

张良说:“林则徐多多少少对当时的局面有点误判。第一,他认为英国不会贸然出兵;第二,他认为即便军舰来了,我们也能打的他们落荒而逃。但是,当战争真正发生时,他也傻了眼,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战舰,所以,后来他一直都想送皇帝一个画满全球海军分布图的地球仪,告诉皇帝,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世界,我们也不再是原来那个世界中心了!”

我问:“那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什么时候说的?”

张良说:“当时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时跟家人说的。家人肯定抱怨他,你安安稳稳当个省长多好,多什么嘴,禁什么烟,谁爱抽鸦片就抽去,与你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呢?官至林则徐,他肯定明白,接禁烟这个差事,大概率是凶多吉少,那么这句话就是他送给自己的挽联。他奉旨刚到广州时,还写了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问:“那当时英国人的诉求是什么?”

张良说:“英国要求贸易畅通,希望中国多开放一些港口。你别看两家打的头破血流的,但依然有商业合作。中国人自己管海关有个问题,总是贪污,于是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就建议,我们帮你们管理海关,负责收关税,这样你们也省了反腐的心。从塞翁失马的角度来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两样有利的东西,对于官方而言,增加了庞大的关税收入;对于民间而言,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繁荣的贸易。后来,左宗棠怎么收复的新疆?清政府穷的叮当响,没钱咋办,用关税抵押问洋人借!”

我问:“我记得当时乾隆不是把新疆拿下了吗?咋又要去收复呢?”

张良说:“当时同治帝时期又被外国分裂势力占领了。但这次收复行动不是众望所归,反而朝中很多大臣反对,核心人物是李鸿章。他们认为世界格局变了,我们应该弃新疆,发展海上军事实力,也就是海防派。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则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双方吵的不可开交,最终老佛爷拍板,海陆并重,派左宗棠去收复的新疆!”

我问:“那左宗棠为什么一定要收复新疆呢?”

张良说:“当时林则徐点拨了他。左宗棠第一次见林则徐就问了一个问题,大人,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国家是谁,林则徐说是俄国。理由是什么呢?英国人只是想跟我们做生意,你只要懂商人思维,总能跟他们周旋。但是,俄国不同,俄国是个农业国家,他们的土地都在寒冷地带,出于本能,必然南下,保新疆才能保蒙古,保蒙古才能保北京!”

我说:“那多亏了左宗棠,否则,我们去新疆要办护照。”

张良说:“我个人观点,一九四九,新疆和平解放才是关键。不信,你看蒙古!”

我说:“看来当时左宗棠跟李鸿章不对付!”

张良说:“但是他们俩人谁也不服谁。最终还是李鸿章更胜一筹。你知道胡雪岩为什么突然黯然失色吗?因为他是左宗棠的人,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鸿章背后也有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叫盛宣怀,盛宣怀站的人赢了,他自然笑到了最后”。

我问:“那当时盛宣怀是做什么生意的?”

张良说:“单讲做生意,盛宣怀比胡雪岩要现代,他做的多是工业化实体生意。说出来你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钢铁冶炼厂、第一所近代大学,创办了红十字会等社会实体企业,他身上有十一项中国第一。胡雪岩是做什么的?贸易商,主要做丝绸国际贸易。胡雪岩的落败不完全是因为政治斗争,还有一点更为关键,封建时代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时,他对时代缺少根本的洞察,没有与时俱进,总觉得靠自己的能力可以支撑现存的、自然的贸易模式。说白了,他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如盛宣怀更畅通。盛宣怀的背后是李鸿章,李鸿章何许人?大清王朝的二把手—副皇帝!”

我问:“那是不是可以把洋务运动理解为改革开放?”

张良说:“可以这么说!”

我问:“那当时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距大不大?”

张良说:“比今天大多了。今天无非是经济收入的差别,见识差别不大。但是,清朝时期呢?沿海城市已经能感受到世界了,内陆城市还被蒙着双眼。清朝有个末代举人,山西人,叫刘大鹏,爱写日记,一写就是五十年,名曰《退想斋日记》。他去北京参加高考,一进京,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用刘大鹏的话来说,一个是“洋世界”,以“京师、通商口岸”等主要城市为核心;一个是“旧世界”,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二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及农村。更重要的是,殿试也发生了变革,孔孟之道不再是唯一,新学的比重越来越大,他自然落榜了,那抓紧买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学学吧。没等他学出点名堂来,科举制被袁世凯给废除了。在我们看来,科举制是糟粕,早就该废除,但是对于这个节点的读书人而言,是灭顶之灾,所以,他们痛恨变法和新政,并不是他们不懂变通、思想保守,更多是出于个人的现实问题的抱怨和无奈!”

我说:“张良先生,你这个解读的视角很独特!”

张良说:“一般正史缺失的细节,我都可以娓娓道来!”

我问:“那当时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张良说:“当时大清王朝决策太慢了,学的太慢了。李鸿章说服慈禧接受铁路用了十四年,而同时代的日本呢,十年内就完成了工业化。甲午中日一声炮响,洋务运动也就宣告剧终了!”

我问:“那日本当时为什么学的那么快?”

张良说:“日本当时体量小,掌权者日本天皇必须居安思危,变革要快。光学技术是没用的,因为技术的产生要对应着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点日本做到了,而我们呢,是希望用新的模式维护旧的系统,没有技术产生的根本性土壤,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我说:“我记得年前有部电影上映了,《张之洞》,上映一周只有两千块的票房,不是两千万,太惨淡了!”

张良说:“要论惨,大部分电影拍出来压根没有公映的可能性。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教育方面更没得说,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都是他创办的。他也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只是老百姓对他略感陌生而已,没有多少粉丝买账,票房惨淡难以避免,只能说导演选错剧本了!”

我问:“那当时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是指哪几位?”

张良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

我问:“那谁贡献最大?”

张良说:“从国家层面来看,肯定是左宗棠。当一切成了过眼云烟,只有收复失地才是贡献,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我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学曾国藩的挺多!”

张良说:“曾国藩是当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平定了太平天国,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践行者!”

我问:“当时清朝那些工厂,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体制?”

张良说:“当时啥也都不是,是奴才经济的服务经济?。有部纪录片《中国商人》,里面提到了郑观应,他在上海外企工作,洋人轮船公司的总经理。李鸿章发展招商局需要人才,就把他招来了,他也愿意,毕竟为国效力,自愿降薪。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官督商办这种模式走不通,因为官员还是封建王朝那种主子奴才思想,商人跟朝廷合作的结果是被耍猴,还拿不到自己该得的利益,那以后谁还敢跟朝廷合作?即便合作也是糊弄!从这个角度来讲,洋务运动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没有相对自由的商业土壤环境。工业化的真正出路在于市场化。大家有钱赚,大家自然就开办工厂!”

我说:“那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选择明哲保身!”

张良说:“其实看得清的历史人物很多,但这些人最好的结局,就是选择明哲保身,退而求其次,从这个角度而言,林则徐这些人是有大爱的,是真正的时代逆行者!”

我说:“那林则徐的逆行,被人称颂。而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逆行,为啥却惹来骂声一片!”

张良说:“袁世凯的政治生涯如果以逼迫清帝退位为结局,他在历史中的形象会非常正面,甚至可以说是名垂千古的关键性人物。错就错在不该逆行那几步。这就如同白居易评判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翻译一下,如果王莽在礼贤下士的时候死去,那他可能就是忠而不是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曾国藩厉害,比李鸿章爱国,左宗棠功绩有他一半,死因却成谜!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李鸿章为什么要除掉胡雪岩?
一中国猛人 率六万精兵抬一口棺材 硬生生抢回一块百万领土
中国若没有他, 面积将少一百多万, 是他带六万湘军血战收回的
左宗棠与林则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