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笑完渊明笑刘伶,到底谁更搞笑呢?

苏轼年老之后,身处下潦却日趋冲淡平和,遂有与陶渊明隔时空而唱和之举,即所谓的“和陶诗”。

他做的事如此重要,以致于有人把陶渊明的重光于世完全归功于他,而忘了其实早在唐朝,杜甫等人的诗里,便常提及五柳先生——不过,更有趣是,苏轼中年之时,对于陶潜,却是不那么理解、看重的,所以在给顿起的《和顿教授见寄》里如此写到:

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

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

无弦则无琴,何必劳抚玩。

史书载,陶渊明要求公田全部种上秫谷,用以酿酒,还说,“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然则,他终究未能坚持常醉不醒,在老婆的强烈要求下,变通而又种了很多粳米,用来做饭,免得自己倒是喝饱了,却又饿了老婆孩子。

说到孩子,聊渊明还有《责子》诗: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苏轼还不疑惑不解地说,老陶那张琴,又没有弦,有什么好弹的呢?

完陶渊明,他又笑
起了同样喜欢喝酒,“饮尽不留零”的刘伶:

我笑刘伯伦,醉发蓬茅散。

二豪苦不纳,独以锸自伴。

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刘伶如此随意,让多少追求潇洒之人心动不已。然则,苏轼显然有异议。早在四年前,他就曾写过:

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

笑完陶潜笑刘伶,苏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不如直接摘抄《苏轼全集校注》里的句子:

意谓:陶明渊既醉于酒,却又有责子之叹;琴既无弦,却又要抚玩。刘伶既枕麹藉糟,放浪形骸之外,却又以锸自随,不忘死后掩埋。二人其实并未透彻了悟,其言行自是一种公案,值得重新判断。

那么,到底谁才是透彻了悟的呢?

是三十九岁的苏轼吗?

显然,也不是。

他真看得那么透,早就袖子一甩,云游天下去了,也就不会有几年之后“拉一太守,如驱鸡犬”九死一生的经历了。

所以,苏轼犯了很多男人——哦,其实是所有人——常犯的错——

站着说话不腰疼。

话又说回来,苏轼都难犯,我们犯犯,也就毫不意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渊明研究系列之五《素琴辩》
【古文探奇】跋东坡和渊明饮酒诗后-元好问
无弦之琴,心通琴意
李白:喜欢一个人,就叫他陶渊明
陶渊明抚琴空弹不解音 ——中国文坛1500多年来的一个谬传
苏轼和陶诗124首(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