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伤寒必学灵枢
《灵枢.经别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既然十二经脉与病的生成有关,那么我们必须将与之相关的篇章掌握。
先看太阳病,第1条和35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为什么会是头项、身、腰痛这些部位疼痛?《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看了膀胱经的循行,一目了然。
再看阳明病,阳明胃家实的特征是有燥屎,而燥屎在大肠,与阳明胃有何关系呢?《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家包括了胃、小肠、大肠。
再看少阴病,搞过临床的医生都知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治疗不及时,可以引起急性肾炎。西医说这是感染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既而引起肾脏发炎。中医大多以阴阳五行来解读。如果读过《灵枢.经脉篇》:“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了解了肾经的循行,便明白了外感传变的方向,懂了从咽喉痛到肾炎的传变过程。
再比如西医有个比较头痛的病,“白塞氏综合征”,近些年很多医生仿胡希恕胡老之意,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狐惑”的方法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为什么西医将其称为“眼、口、生殖器综合征”,西医不清楚,中医不明白,所以出现了“西医让人明明白白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活”之语。真的糊涂吗?我们看《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可见,肝经能将白塞氏综合征的病位一网打尽,寒热错杂的厥阴方可以治疗这种疑难杂症。
六经分表里,如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以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腮腺炎为例,腮腺病位离不开胆经,那为什么控制不住就并发睾丸炎呢?就是肝胆经相表里的缘故,可以互传。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相表里就相表里啊?我有证据啊!《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痛”。这些知识点不需要背诵,熟读即可。
有人说,既然你说阴器与厥阴肝经有关,为什么后世补肾之法也能治疗呢?《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治肾之法,从经络的角度也是有根据的。
即使是学温病,也离不开经脉篇的加持,叶天士的名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虽然这种传变方向与伤寒迥异,一样可以用经脉篇解读。《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温邪犯肺之后,没有顺着肺经走,而是逆传至心手少阴之脉,可能有人会说,说好的逆传心包,不是心啊!别急,古人还有一套理论,心为君主之官,本不受邪,心包代君受过,所以心包是个背锅侠。所以,同样是神昏谵语,伤寒就是阳明腑实,需要攻下,温病就是逆传心包,只能芳香开窍而不可攻下的原因就在这里,病位不同,伤寒病位在下焦,可以攻下,温病病位在上焦,不可攻下。
说到三焦学说,同样离不开经络学说,《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经在体内的循行可以下络大肠,所以上中下三焦都可以涉及,那么,如果温邪没有逆传心包,就会顺着肺经而传至大肠,出现三承气汤的阳明腑实证,所以温病大家并不一定是非要学伤寒方,而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必须用到伤寒方。
除了经脉循行,我们还应该学习一下经脉篇的是动病、所生病,《灵枢.经脉》:“足阳明胃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胫骨厥”。形象的描述了一个阳明燥实证的精神病患者形象。而“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则描述了白虎汤证和中消证。
“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汗出振寒,疟”,疟就是寒热往来,基本上囊括了少阳病的主要证候,如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卧”,基本上构成了太阴病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嗜卧,足下热而痛”,基本上囊括了少阴病寒化证和热化证的主证。而“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又补充了少阴热化证。
其实,经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我举这些例子,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具体条文的学习中,我也会将《灵枢》、《素问》中与条文相关的句子摘出来,用以帮助对伤寒条文的理解与吸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六经病欲解时图》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穴性小结
[转载]《伤寒论》是五运六气的高级运用(理法篇)
十二经脉运行图
原络配穴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