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结胸病不是纯实证,不可攻下
第138条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康平本中137条与138条合为一条。以对比的写法,展现出一个范围大,不按也痛,一个范围小,按之才痛的大、小结胸病。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小结胸病的部位,正在心下胃脘。一个是疼痛的性质,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说明疼痛较轻。没有拒按,说明没有结至石硬。
“脉浮滑者”,脉浮的解读,注家大多望文生义,将浮与部位挂钩,魏荔彤说:“诊之不沉而深,惟浮而轻浅而已”。刘渡舟刘老说:“小结胸的三证是脉浮滑者,脉见浮滑,浮者是有热而浅,滑者是有痰而结,痰热相结部位比较浅”。胡希恕胡老说:“你看这个有个浮,他这个病结的比较浅”。基本上都是认为小结胸结的比较表浅,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参132条:“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大陷胸汤证是纯实证,可以攻下,所以三味药大黄、芒硝、甘遂,都有攻逐的特性。小陷胸汤证则不同,结之不实,实中带虚,所以三味药黄连、半夏、瓜蒌,都没有攻逐性,瓜蒌反而有“补虚安中”的特点。为了证明这一点,特录《名医类案》中小结胸病医案一则于下:
“工部郎中郑君患伤寒,胸腹满,面色黄如金,诸翰林医官商议略不定,皆曰:胸满可下,然脉浮虚。召孙至,曰:诸公虽疑,不用下药,郑之福也,下之必死。某有一二服药,服之必瘥。遂下小陷胸汤。寻利,其病良愈,明日,面色改白”。结胸为实证,浮脉为虚脉,不可攻之,攻之则死。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结胸病本应“寸浮关沉”,出现滑脉,说明所结不实,三焦网膜间气机通畅。
小陷胸汤一共三味药,用黄连代替大黄、芒硝,以苦寒泻热,导胸中心火下行入于小肠,以治心下按之则痛。用半夏、瓜蒌代替甘遂以祛痰,《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半夏既可燥湿化痰,又可“下气”以治“心下坚”。《神农本草经》:“瓜蒌,味苦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瓜蒌既可泻浊祛痰,又可“补虚安中”,能祛胸中邪实,能补胸中正虚。从药物组成上可以看出,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的方向是不同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大陷胸汤是引而竭之,大黄、芒硝、甘遂引痰热从后阴而去。小陷胸汤是因而越之,以瓜蒌和半夏涌吐燥湿,发越之,痰湿在上焦被化掉。
陈修园为小陷胸汤写了一首方歌:“按之始痛病犹轻,脉络凝邪心下成,夏取半升连一两,栝楼整个要先烹”,脉络凝邪就是痰,可以理解为血液粘稠。现代中医受西医影响,注重药物的有形功效,忽视药物的无形特性,在先煎瓜蒌的时候,为了尽快煎出其有效成分,会将瓜蒌剪成条状。现在,进的瓜蒌就是条状的,很少有全瓜蒌。“栝楼整个要先烹”,不是为了对仗而写,而是古人对药物的认识是取象比类,整个的瓜蒌有胸腔中空之象,剪成条状就失去了这种象,于是就有了泻下的作用。小结胸病“脉浮滑”,是不能泻下的,这也是以前老中医会写全瓜蒌的原因。
如果将清热的黄连拿掉,换上温中散结的薤白,就变成了《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的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这种症状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疗效不错。
如果正在心下,不是“按之则痛”,而是“按之痞硬”,就变成了“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的痞证,去掉能祛胸中邪实,能补胸中正虚的瓜蒌,留下半夏、黄连,而半夏和黄连正是半夏、黄连、甘草三个泻心汤中不可或缺的主药。

第139条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课前思考:
1.“不能卧,但欲起”以何方治之?
2.“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这时候应该以何方治之?
3.“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此协热利以何方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方解读—小陷胸汤
适应性很广的小陷胸汤《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120
闲谈小陷胸汤
夜读伤寒-138
【学伤寒】条文第138条
伤寒论138条                   灿伍/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