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治噎膈的旋覆代赭汤
第161条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本条与160条都是误用汗吐下之法,都有“心下痞硬”,但本条先发汗,160条先吐下,参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条本发汗,也先发汗,治不为逆。160条是先吐下,后发汗,为逆治,所以预后不好,难治。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如果表里之证俱解,那应该是胃气和,思饮食而愈。所以这里的“解后”是表解,里未和。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参157条:“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都是在表解之后,出现心下痞硬和噫气,无非本条噫气更厉害,“噫气不除”。噫气就是不伴有酸水、腐食味的饱食气,噫气不除有停不下来的意思,持续的噫气,但噫气不是打嗝,打嗝是膈肌痉挛,短促,噫气是时间要长。《灵枢·口问》:“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因为是寒气客胃,胃中无热,所以噫气中没有食臭味,在生姜泻心汤的基础上去掉了黄芩黄连。
“旋覆代赭汤主之”,“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旋覆花味咸入肾,能除水、降气。《神农本草经》:“旋覆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旋复花“主结气,胁下满,除水”,所以它在本方中是治疗“心下痞硬”的主药,其有“补中下气”之功,又成了治疗“噫气不除”的主药。代赭石,因其质重坠而能降逆,色赤入心,心主血脉,所以降的是火气,心气。《神农本草经》:“代赭石:味苦寒。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从“主治鬼疰,杀精物恶鬼”上看出代赭石能治心神方面的问题。这两味药是本方的眼目,喻嘉言曾治“一人膈气,粒食不入……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汤调代赭末二匙与之,才入口即觉气转入丹田”。
本条文的病机与生姜泻心汤不同,没有寒热错杂,只是有寒饮,所以去掉黄连黄芩,将一两干姜代以生姜,用生姜五两,加上旋覆花和代赭石就成了旋覆代赭汤。因为没有黄芩黄连,所以不以泻心汤冠名,但制方结构相似,所以将息法遵“去滓再煎”之法,调和寒热阴阳。成无己说,“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复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石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临床上,本方广泛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甚至幽门不全梗阻引起的嗳气、呕逆,每获良效。但方中诸药剂量的配比相当重要,附刘渡舟刘老医案一则,以示法度:“魏生诊治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辨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然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诊毕,视方辨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增至15克,代赭石则减至6克,嘱再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余日:仲景此方的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则无功,故减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本方中生姜量最大,比生姜泻心汤都大,五两,千万不能放个三五片姜,要称好重量,切碎放入药中。代赭石最小,一两,合现在的五克。代赭石量不能过大,恐伤中气,以免噫气不除,反而加重。黄元御说:“若除后再用,则病下陷,不可常服也”,就是因代赭石而言,要中病即止。
第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课前思考:
1. 太阳病的外证是不是等于太阳病的表证?
2. 外证未除为什么而数下之?
3. 既然是协热而利,能否用葛根芩连汤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老先生讲透“泻心汤类方”
刘渡舟教授透析“泻心汤类方”
《伤寒论》心下痞浅谈
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内科] 呕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