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阴病提纲证
第273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本条为太阴病提纲证,但是,腹满,食不下,阳明病也有,吐,少阳病也有,自利,少阴病也有,腹痛,六经病基本上都有。如果用方证相应的方法诊断,如何相应?没有独特性、代表性证候,如何提纲挈领?有人说本条意在提示太阴病为“里虚寒证”,但274条的太阴中风,“四肢烦疼”就是阳证。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就是表证。279条“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就是实证,分分钟打脸。
如果用伤寒气化的观点分析,则可以一以贯之。参《素问·六微旨大论》:“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太阴从本……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见”,太阴本湿而标阴,在脏为脾,在气为湿,尤在泾曰:“伤寒传经之热,入而与湿相摶,则为腹满吐利等证,直中之寒,入而与湿相摶,亦为腹满吐利等证。但有肢冷肢温,脉迟脉数,口渴不渴之导,又三阴为三阳之里,而三阴亦自有表里,是以风寒所中,不必尽入于脏,而亦留连于经。故有太阴中风之条,与桂枝发汗之法”,“少阳太阴从本”,以太阴本气湿土立论,则一以贯之。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腹满”,脾主大腹,脾胃虚寒,运化不及则腹满。在伤寒论中,“……而……”一般都是强调、递进的意思,“汗出而喘”就是强调喘更严重,“喘而汗出”就是强调汗出更严重,汗出而喘麻杏甘石汤主之,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腹满而吐”就是强调吐更严重,加上后面的“自利益甚”,就是个上吐下泻的病。腹满是兼证,阳明腹满因阳明燥气而见大便燥结,太阴腹满因太阴湿土而见吐利交作。太阴主升清而阳明主降浊,清气因湿气阻遏而不升则吐,是真正的吐,而阳明少阳大多是呕,或呕不能食,或心烦喜呕。
“食不下,自利益甚”,《医宗金鉴》转引吴人驹的观点:“'自利益甚’四字,当在'必胸下结硬’句之下,其说甚是。若在'吐食不下’句之下,则是已吐食不下,而自利益甚矣。仲景复曰:若下之无所谓也”,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不承认误下之前有自利,这是断章取义,太阳病可以有自利,其后的277条就有“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之语。
参270条:“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言下之意,不能食、食不下,呕吐,就是三阴受邪。阳明中寒不能食,太阴为什么食不下?《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太阴脉络胃,又从胃发出,太阴湿气停于胃中,则胃中寒湿,胃喜燥恶寒,湿滞胃中故食不下,上吐下泻。“自利益甚”,自利是自发的下利,与医生误治无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不升清则自利益甚,“益甚”不是自下利越来越严重,是相对于“食不下”而言,吃不进去应该大便少,现在反而下利,故曰“益”。
自利也分寒热,“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三阳合病出现的自下利属热,太阴病自利属寒,参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理中汤温之。
“时腹自痛”,脾主大腹,太阴脉从隐白而上入腹中,寒气入腹则痛,所以太阴腹痛有时痛时止,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的特点,康治本作“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个人认为不妥,太阴病出现呕吐、下利、腹痛,桂枝加芍药汤力有不逮,无热象,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更不能用,应该以四逆辈温中散寒即可。而阳明腹痛,因胃中有燥屎内结而拒按,不可用温中之药。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如果将“时腹自痛”或“腹满”误认阳明里实证而误用攻下之法,“必胸下结硬”。有人认为“胸下结硬”与96条的“胁下痞硬”相同,我认为还是有差异的。少阳三焦通行气津,一旦攻下伤了阳气,就会如程郊倩所言:“无阳以化气则为坚阴”,有一些津液会变为水饮,但这个“胸下结硬”是不是如程郊倩所言“异于痞之濡而软”呢?不一定!《金匮玉函经》中就是痞硬而非结硬。那为什么停于胸下而不是胁下呢?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行于胸前,终于大包,故水饮既不在两胁,也不在心下,结于胸下而发硬,这是太阴特有的部位。参131条:“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胸下结硬”应该算痞证,视具体情况,以三泻心汤治之。
 
第274条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1.吴谦曰:“太阴中风者,谓此太阴病是从太阳中风传来者,故有四肢烦疼之证也”,那么,太阴中风是太阴自中风邪,还是从太阳中风传来?
2.太阴中风的病脉应该是什么脉?
3.烦是阳证,疼是实证,为什么太阴病可以出现四肢烦疼?
4.阳微阴涩而长为什么为欲愈?
5.欲愈不等于痊愈,本条以何方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第29条
《汉传免费课程太阴篇条文118-126条》
蝶变:阳明病篇里的太阴病与太阴病篇里的阳明病
伤寒概论 (四):伤寒论研究代表学说之“死在太阴”与“伤寒内经无关”
伤寒必背的条文
吴雄志先生论“死在太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