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脉篇之足太阴脾经(二)

公孙穴:“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内踝前”,顺着足弓向内踝方向推,凹陷处是穴。“足太阴络脉,别走阳明胃经”,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络穴有一个配伍的原则,原络配伍法,足阳明胃经的原穴是冲阳穴,假设人体左侧胃经经脉循行所过疼痛,比如乳头疼痛,不能辨证虚实使用子母穴,可以下右侧的冲阳穴,配伍本侧的公孙穴治疗,配伍郄穴梁丘穴,效果更好。“主寒疟,不嗜食,痫气,好太息”,《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表现为先恶寒后发热,往来寒热,发作有时的疾病,为寒疟。《素问·刺疟》:“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先恶寒后发热,汗出,喜欢长长的叹气,不想吃东西,都是寒疟的症状。“痫气”,癫痫病中,癫为阳证,痫为阴证,神志异常、突然倒地、抽搐、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恶心、呕吐、腹胀、流涎等等。间歇性发作,间歇期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公孙穴主要治疗痫证发作的胃肠道症状。“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喜呕,呕已乃衰,头面起肿,烦心狂言,多饮”,这是寒疟病与痫气病的症状。“胆虚”,胆气虚怯,这种人多疑,爱叹气,睡不好,胆虚会影响人睡眠,尤其是十一点到一点,子时的时候睡不着,还会口苦吐苦水。肝胆五行属木,脾五行属土。正常情况下木克土,木虚则土反侮之。“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补之”,这段话来自《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在《经脉篇》有详细解读,不再赘述。公孙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公孙穴主冲脉,冲脉的疾病,可以通过公孙穴治疗,《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针刺公孙穴可以降逆气,起到桂枝加桂汤的作用。内关穴和公孙穴是一对,二穴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扎内关时配公孙,扎公孙时配内关,可以通治胃、心、胸所有的病,包括胃疼胃痛、心痛心悸、胸满憋气、喘不上来气等等症状。包括妊娠恶阻,西医主要是补液,对症治疗,孕妇怕对婴儿有影响,什么药也不敢吃,我们可以下公孙穴内关,当天见效。如果遇到怕扎针的,就按摩公孙内关,一样会见效,无非见效稍稍慢一点而已。

商丘穴:“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足内踝骨下少许,前方凹陷处。取穴的时候,把脚勾起来,中间会有两根大筋,两根大筋中间是胃经的解溪穴,靠近足大趾一侧的大筋外侧是肝经的中封穴,大筋外侧和内踝之间有一个凹陷,有的人找舟骨结节与内踝高点连线中点处的凹陷其实就是骨缝。所以说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商丘有一个透针刺法,比如脚踝扭伤的外侧疼痛,用丘墟透照海,脚踝扭伤的内侧疼痛,就用商丘透丘墟,顺着两根大筋下面往对侧透刺,丘墟是胆经的穴位,我们从阴侧透到阳侧,但是不进骨缝,就从大筋下面穿过去。“脾脉所行为经金,脾实泻之”,商丘穴是脾经的经穴,五行属金,“经主喘咳寒热”,金应肺,邪在肺,则喘咳寒热,脾脉五行属土,脾土生肺金,若商丘穴帮助肺金,则咳喘更甚!取商丘穴属于釜底抽薪的治法。脾经五行属土,土生金,商丘穴是脾经的子穴,脾经的实证可以泻商丘穴。比如对侧脾经的疼痛,小腿内侧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大腿内侧中间位置的疼痛是肝经疼痛,大腿内侧靠前的疼痛是脾经疼痛,可以用商丘穴配伍脾经的郄穴地机穴治疗。肝经与脾经在小腿内侧有一个交叉,“交出厥阴之前”,膝关节内侧到内踝高点是十三寸,阴陵泉下五寸是脾经的郄穴地机穴,内踝上七寸是肝经的郄穴中都穴,也就是说,小腿胫骨内侧的疼痛,下半段是肝经的疼痛,用肝经的子母穴配伍郄穴治疗,上半段是脾经的疼痛,用脾经的子母穴配伍郄穴治疗,临床中需要注意一下。有一种治法,叫对称治疗法。可以左右对称取穴,比如左脚的商丘或公孙位置的疼痛,在对侧右脚对应的商丘或公孙下一针,下针即效,特别快。也上下对称取穴,比如左脚的商丘或公孙位置的疼痛,再右手手太阴肺经的鱼际穴找压痛点下针,偏公孙穴位置的疼痛,在鱼际穴偏上一点找压痛点下针,偏商丘穴位置的疼痛,在鱼际穴靠近手腕的方向找压痛点下针。针灸与处方用药一样,是很灵活的,各种角度,各种思路,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远取穴比近取穴效果要好,内踝疼痛用鱼际穴,外踝疼痛用养老穴,都可以立竿见影。再比如肱骨外上踝炎疼痛,在对侧下针,远比在本侧下针效果好,基本上即刻止痛,也可以在对侧鹤顶穴找压痛点下针,这是上下对称法。

现在有很多号称发明人、创始人的所谓针灸大师,其中就会讲到对称治疗法,其实古人早就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学习罢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阴,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官针》中的“巨刺”与《素问·缪刺论》中的“缪刺”,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典范。《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奠定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理论。网上有一篇“常用对应穴歌”,可供临床参考:“少商对隐白,太渊应商丘,尺泽阴陵泉,侠白箕门求。少府对然谷,神门应照海,通里配太溪,阴谷合少海。劳宫对太冲,大陵应中封,曲泽曲泉并,天泉五里通。商阳厉兑取,合谷陷谷匹,阳溪配解溪,手足通三里。少泽取至阴,养老对昆仑,支正承山配,膈俞秩边寻。阳池丘墟通,中渚临泣同,环跳肩髎共,外关绝骨宗

“主腹胀、肠中鸣”,脾主大腹,腹中有寒则腹胀,肠中有水饮则肠鸣,是本虚标实证,商丘穴泻之。“脾虚,令人不乐”,不乐就是不高兴,根据五行五脏五情,心属火主喜,脾属土主思,火生土,脾是心之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可治不乐。“身寒,骨痹,骨疽蚀”,“骨疽蚀”,骨结核或化脓性骨髓炎这些疾病。六淫之中,寒属肾,骨病亦属肾,肾五行属水,土以克水,如伤寒论中的白术附子汤。“善太息,心悲,魇梦”,经常长出气,随时感觉悲悲切切,肺主忧,忧伤悲切是肺管的,肺藏魄,经常做恶梦是魄受伤,肺五行属金,脾五行属土,土以生金。“寒热好呕”,脾主升清,好呕是浊气上逆,商丘泻浊以升清。“阴股内痛”,阴股是大腿的内侧,属于经脉循行所过的疾病。“气壅,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狐疝”,能上下走的那种疝气,一用力就掉下去,休息之后可以自行回去,或用手可以推上去。气机壅塞导致小肠掉下去,形成疝气,疝气牵引小腹疼痛,以至于不能俯仰,不是普通那种腰痛不能俯仰,主要是向前弯曲,不能直起身子。只有疝气引起小腹疼痛,以至于不能俯仰的疾病,才会用商丘穴,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能俯仰,用之无效。“脾积、痞气,黄疸”,都是脾的积证,就是胃脘部位有肿块,就像扣着一个盘子一样,总也好不了,就是积气,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相当于《金匮要略》中的枳术丸证,“水饮所作”,商丘穴泻水治之。“舌本强痛”,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本就是舌头根,舌头根又硬又疼。如果按五脏辨证,心开窍于舌,泻心火却效果不佳。既然是脾经循行所过,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用脾经治疗效果更好。强痛就是痛得特别厉害,也可以说是僵痛,这种痛基本上都是实证。虚证就变成麻木了,所以用商丘穴泻之。“腹胀、寒疟、溏瘕泄水”,“溏瘕泄水”,溏是便溏,大便不成型。瘕是腹中有忽聚忽散的痞块,瘕泄是伴有里急后重的泄泻,水是突出泄泻无内容物,是水样便。这个治证特别像《伤寒论》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面黄”,根据五脏配五色,脾主黄色,面黄一般两种原因,一种是肝木克脾土,一种是脾的实证,商丘穴治脾家实证面黄。“善思善味,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善思”,脾主思,有些人思虑不断,想法太多,自己跟自己较劲,每天想些不着边的事,思过则伤脾,就会食不知味。“善味”,总喜欢一种口味,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辣,无辣不下饭,就是脾虚的一种表现。脾气充足的时候,饮食会很清淡,比如婴幼儿的饮食,高僧高道的饮食,都非常清淡。“食不消”,吃完后不消化,也是脾虚的表现。“体重节痛、怠惰嗜卧”,体重、节痛都是因为有水湿,脾虚不能代谢。怠惰就是懒,不想动,嗜卧是总想躺着。《难经》十六难专门讲过,“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我认为就是摘抄了难经中的原话。“妇人绝子”,就是不孕,针商丘穴有帮助怀孕的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脚后跟疼痛按什么穴位?(老艾叶32715361的回答,11赞)
脾经上的穴位治各种慢性病
认识人体经络 - 足太阴脾经
【奇穴】足太阴脾经: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商丘穴,通调肠胃!
足太阴脾经(SP)
足太阴脾经(经脉歌、补泻温凉药、报使引经药、饮食宜忌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