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治疗老年痴呆症、健忘症、精神分裂症的良方

89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挡汤。

课前思考:

1.表证仍在为什么不是脉浮,而是“脉微而沉”?

2.为什么强调“反不结胸”?

3.“热在下焦”为什么会“其人发狂”?

4.“热在下焦”与“热结膀胱”有何异同?

5.如何鉴别“少腹当硬满”与“少腹急结”?

6.如何鉴别“下血乃愈”与“血自下,下者愈”?

89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挡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吴谦注:“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者,脉当浮大。若脉微而沉,则是外有太阳之表而内见少阴之脉,乃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或邪入里,则为结胸、脏结之证”。吴谦先生认为六七日表证仍在,应该脉浮大。脉微而沉可能是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可能是邪气入里的结胸或脏结等里实证。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六七日表证仍在,说明还有头项强痛或恶寒,这是不同于桃核承气汤证“当先解其外”之处。“脉微而沉”,沉主病在里,微主阳气衰微,但不是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因为这是“太阳病六七日”,不是“少阴病,始得之”,也可能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的新加汤证。通过后面“少腹硬满,其人发狂”可知,这是瘀血阻滞,气行不畅,推动无力而脉沉微。

“反不结胸”,刘渡舟刘老说:“为什么脉微而沉,反不结胸?这个衔接有点儿突然,根据历代的大家的体会,在这个地方应当有一个误下的过程,底下反不结胸,就接上来了”。刘渡舟刘老提到了胸与太阳的关系,胸为太阳门户,太阳表邪内传,每从胸膈而下,第41条:“太阳病……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结胸病心下痛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反不结胸就排除了少腹硬满是结胸所致,引出了“太阳随经,瘀热在里”。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伤寒论》中对狂证的描述有如狂、发狂和惊狂,都与热邪有关。发狂比如狂严重,除了精神方面的异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严重的打人毁物,有严重的破坏性,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灵枢·本腧》:“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三焦是“太阳之别也”,“入络膀胱,约下焦”,故“热在下焦”大于“热结膀胱”。下焦中有个奇恒之腑胞中,一源三岐,分出冲、任、督三条奇经,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又称血海。下焦热邪顺着冲脉、任脉上冲心胸,热扰心神则发狂;顺着督脉上行入脑,热扰神志也发狂。《金匮要略》下瘀血汤,治疗狂犬病发狂,组方原则就有“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之意。

“少腹当硬满”,这是腹诊检查出的客观症状,按压少腹两侧感觉发硬、胀满,但不疼。大结胸证是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一个是范围大,一个是痛不可近。抵挡汤证硬满的范围小,且不痛。桃核承气汤证是“少腹急结”,拘急疼痛,但不硬满。患者大多认为“硬满”没有“急结”严重,“硬满”可以忍受,“急结”不可忍受。作为医生,要知道“硬满”比“拘急”严重,比如崴脚造成内出血,鼓个包,这时候虽然很疼,但是不严重,对侧养老穴一针,马上就能行动。或者用栀子粉碎外敷,很快就能消肿止痛,因为里面的瘀血能流动,只不过血流缓慢而已。如果不及时治疗,过个半月二十天,出血被吸收,外踝处的淤青散开,瘀血结成硬块,皮肤发硬,这时候就不好治了,因为瘀血结成死血,纯粹不流动了。单纯活血不起作用,需要攻逐瘀血、死血。类似的还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病,患者认为疼痛严重,越疼越害怕,等不疼了,麻木了,反而不怕了。在医生看来,麻木比疼痛更难治,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变成了虚实夹杂证。

“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后世注家提出“膀胱蓄血证”与“膀胱蓄水证”,小便不利是膀胱蓄水证,小便自利是膀胱蓄血证,值得商榷。“蓄血”是瘀血内蓄的意思,《素问·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外伤造成血液溢出经脉之外,积存于体内,导致少腹胀满,不能自主大小便,“先饮利药”就是用活血药治疗。“少腹硬满”的血是结成硬块的死血,用桃仁、当归、丹参等活血药无效,必须用水蛭、虻虫等破血药治疗。“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是气化津液的脏腑,储存尿液的是尿脬,假设蓄血在膀胱,不服药也会尿血,而不是小便自利。服抵挡汤后更应该尿血,但患者服药后会排出黑便,有些人还会从阴道或尿道中排出褐色分泌物,这些瘀血是不能流动的死血,不是能流动的瘀血,显然不是膀胱中之血。三焦为“太阳之别也”,“入络膀胱,约下焦”,手太阳小肠位于少腹,又名赤肠、血肠,造成“少腹硬满”的是小肠中的死血,而非膀胱之血。小肠“分清泌浊”,把水谷精微输送到五脏六腑,把糟粕通过前后二阴排出体外。小肠功能失调则影响大小便,小肠热则小便黄赤,淋漓涩痛,下利脓血。小肠寒则小便清长,腹痛下利,所以我认为“小便自利”与小肠有关系。“下血乃愈”与“血自下,下者愈”不同,“血自下”是能流动的活血,可以自发下血,“下血乃愈”是不能流动的死血,需要用破血药攻逐才能下血。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伤寒论》中的“所以然者、故也、是也、此为、以也”,都是对病因病机、诊断治法、转归预后的自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反不结胸”排除了热邪从胸中而下,而是顺着足太阳膀胱经一路下行,络属膀胱,瘀热上行则“其人发狂”。热邪顺着手太阳小肠一路下行,进入下焦小肠之中,与瘀血互摶则“少腹硬满”。

“抵当汤主之”,抵挡汤一共四味药,“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熬,去头足;大黄三两,去皮,破六片;桃核二十个,去皮尖”。大黄、桃仁是桃核承气汤中活血化瘀的主药,因“少腹硬满”,少腹有死血,大黄、桃仁力有不逮,故加了两味破血药。《神农本草经》:“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淤血,月闭(御览作水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水蛭腥味很重,煎剂令人闻之欲呕,难以下咽。“熬”是用小火焙干,现在大多隔纸烘干,研细末后灌装胶囊。破血药多伤气,水蛭味咸入血分而不伤气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现在水蛭也是大规模养殖,个头很大,效果不好。必须用吸人血的钻脚蛭,采蛭的人把脚放入水中,爬到腿脚上的是钻脚蛭,抹下来微火烤干使用,不爬脚的水蛭不吮血,没有效果。《神农本草经》:“虻虫:味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水蛭、虻虫都有“破血瘕积聚,逐瘀血”的功效,内经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患者表现为老年痴呆症、健忘症,空中飞的虻虫起主要起作用。患者表现为精神分裂症,狂躁,水里游的水蛭起主要作用。二药不说用几两,不论大小,都是三十个,取“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之意,木主升发,还有化生新血的作用。将息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与桃核承气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相比,时间很短,所以强调“不下,更服”,以见到大小便排出瘀血为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九)
伤寒论之太阳篇蓄血证
《伤寒悬解》注解抵当汤与瘀血身黄的典型医案
张胜兵品《伤寒论》98
【国医】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十六天
郭生白论述抵挡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