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将有法可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亮点速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近年来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但目前未成年人用网的风险意识普遍不足。为了给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我国出台了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条例》中加强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各项权益,并规范网络平台和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条例》共7章60条,下面来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几大亮点。

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条例》从社会各个方面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防治
首先,加强了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
其次,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做出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的要求。
第三,细化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
第四,明确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防治工作方面的职责。
第五,严禁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进一步健全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首先,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直播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机制。
其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可以请求行使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权利,拒绝请求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或者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信息中涉及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第四,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工作人员访问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经过相关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管理人员审批,记录访问情况,并采取技术措施,避免违法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应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非理性消费

首先,《条例》明确禁止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未成年人进行商业营销的行为。
其次,《条例》要求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此外《条例》做出了国家新闻出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消费上限等管理规定。

对防治网络欺凌作出了明确要求

《条例》第26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条例》强调网络企业要建立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检测和处置机制,特别要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技术与人工结合方式加强信息识别。这是首次在法律法规层面,要求相关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也是全球第一部全面规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国家级综合立法。不仅将在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人类社会探索数字时代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机制贡献“中国智慧”。

   

觉得本期内容不错,就点击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检:明确这一行为等同犯罪!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
事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权威回应
聚焦丨网络欺凌追刑责、禁止熬夜上网...我国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动真格!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年一月一日起实施2023.10.28
让未成年人用好互联网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专家谈——网络沉迷干预与网游“宵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