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软能力:好好听人说话,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软能力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在今天的社会,能力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会不会做事的本事,它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对于人的要求来说,也越来越高。比如,好好地听别人说话,也成了能力之一。

说一件自己遇到的一件事:

去年的年尾,家里刚好有事,恰巧又和我们的学期末赶在一起。

在没办法请假很多天的情况下,一些事情我只能及早调整,比如和同事换课,尽量就是做到两边不耽误。

所幸,老天爷也是帮我的,后面连调课都不需要了,因为刚好安排下来之后与我的工作不会相碰撞。

在自己慢慢地处理完一边的事情,准备好一切去忙家里的事情时,同事发来信息说,最后一天的课她不想上,送我了。

因为我和她又不熟,所以我也就打算简单回复,家里有事,所以没办法替她上课。

原以为,“家里有事”这句话说得比较直接伤人了,结果发现对方完全没在听你讲话。继续对我一波新的发言,说什么,可以给我更多的时间安排,最重要的是自己不想上课。

因为当时很忙,我也没有时间打电话过去回复,我只能简单回复“家里有事”,可是我第一次发现,我发了这句话好几次,对方依旧不依不饶。

说实在的,那一刻,我真的有种感觉叫,这年头,是不是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就是别人了。反正我是拒绝,拒绝得挺尴尬。

当时的自己,真的很想问一问她,你能不能好好地听一下我在讲什么。

确实,在今天这个社会,好好地听别人说话,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像是吴军老师所说的《软能力》。而这项能力,刚好学校不教,你只能靠自己去修炼。

当一个人具备了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软能力,相信你不会过得太差。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1 好好听人说话,是一种交往力

前面提到了“软能力”,到底什么是软能力呢?

这个问题就好像问你,你认为,学识和能力哪一个更重要呢?

从最深层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能力更重要,学识是锦上添花。而能力里就包含了硬实力和软能力。

所谓的软能力,就像与专业技能相对的非专业技能。吴军老师在《软能力》这本书中提到,大多数人需要具备的非专业技能包括:交往力,洞察力,分辨力,职场力和行动力。

去年的时候,我实在想不清楚这位同缺什么,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她缺的就是这种软能力。

为什么说好好听人说话一种交往力呢?在刚才的情境描述中,大家或多或少可以感觉得出来,作为拒绝的人,觉得场面很尴尬,作为被拒绝的人,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而最终这场对话,就是以一种十分僵硬的方式结束的。不可否认,双方感觉都不好。

一次两次或许大家笑笑就过去了,要是长此以往,大家都会受不了。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洞察力。

你需要去察觉,你的言行举止是否有伤害别人的地方,你是否能够察觉到对方真正的需求,你是否真正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还是你始终都是自顾自地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这是与人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是对于同事,对于家人,对于爱人,这项能力也很重要。所谓交流,是互换我们的意见,看法,而不是你一个人的一言堂。

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别着急表达,好好地听一下别人在说什么,对于每个人来说,没有坏处。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2 好好地听人说话,其实是一种善良

我们都知道,学识和能力,学识更重要。而在能力中,品格的重要性是高于一切的。什么是好的品格?就是一个人要善良、诚信和公正。

巴菲特特别喜欢引用的一句话:Its nice to be important, but more important to be nice.”翻译成中文就是,成为了不起的人固然很好,但是更了不起的是成为善良的人。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好听别人说话,他就不善良了吗?

或许我们对善良的定义很广,这里我就说一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善良品质的要素,同理心。

近几年,心理学的普及,让很多的道德规范都有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撑,同理心其实就是为别人着想,想别人之所想。

就像吴军老师所说,“善良是一种意愿,也是一种认知和能力。”一个人善不善良,就看一个人有没有同理心或者是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就是一种能力的缺失。

在和人的交流中,你不能只想着你想说什么,你想要通过语言实现某种目的,你得听一下对方的意思。

换作是在平时,我不忙,我觉得没差。哪怕你是真的要偷懒,我觉得身为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但是,当一个人开口拒绝了,说明确实是没办法。而我没有把我拒绝的具体原因告诉你,只是因为我们不熟。事实上,让我更火大的还是,我明明已经告知她我的教学事务已经安排妥当了,对方还继续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安排。这对我是一种不信任,感觉我是为了不给她上课找个理由编排她。

后面我一个人调节自己情绪时,我想明白一个问题,我好像没有非你上课的理由吧。

之后,反正我是觉得心里不舒服,索性是刚好放寒假,没见到人,我也就忘了。只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的人物形象全对上了。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软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康德曾经说过:“人性这根曲木,决然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一个成熟的人,也深知,人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所以,如果你一直抱着“人本该善良”的理念和这个社会打交道,最后受伤的依旧是你自己。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在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的道路上,品格的修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作为一名投资人,吴军老师说到,在寻找投资对象的时候,他们都会对投资对象进行一方考量。最美好的人选是,能力好人品好,实在不行,人品重于能力。

别小看你的人品的重要性。当一个人想要去争取某项职务时,领导除了看你的能力,还会看你这个人的人品,而人品这东西,是渗透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所以,当你中意的职位刚好有竞争对手出现,或者是领导最终没有同意你的申请,不是世道太黑暗,不是别人走了小路,很多时候,你需要看的是你这个人的人品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好的品格,可以让一人受益终身,也可以照亮和温暖你周围的人的。

或许你会觉得品格的范围那么广,到底要怎么做才是养出好品格呢?用吴军老师的话说:“能够做到持之以恒、不媚俗、具有正义感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你在品格上就合格了”。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关注自己的言行,同理身边人的感受,有正义感,不做谄媚之事,所以说,在品格的培养上,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这种感觉像什么呢?古人说的,滴水穿石。水滴那么无力,想要把石头打穿,只能盯着一个点,不停地用力。

就像好好听人说话这件事,如果你已经习惯自顾自地说你自己的很多年,想让你在一夕之间改变,我觉得挺难。但是,它不是改不了,只是需要时间。

当你可以好好地听懂说的话,你就会懂得,对方在没有其他原因之下拒绝了你,肯定有你忽略的细节。久而久之,当你习惯体谅他人,他人也会体谅你。

毕竟,善良是互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军的《软能力》,是如何让我们面对这个眩晕的世界却不慌张失措的
素质,修为,涵养,学识,能力财力会综合一个人的品格
一起聊聊,那些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底层能力?
从《元智慧》到《软能力》
吸引一个人,与套路无关,而是这一点
吴军: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硬能力,而是他的软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